学校德育工作过程实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期   作者:程秀球
[导读] 德育是学校永恒的主题
        程秀球
        湖北省崇阳县第三小学  437500

        摘  要:德育是学校永恒的主题。本文将学生道德教育实效性的研究,置于创新形式、拓宽内涵和规范管理的德育工作动态过程中,通过过程的有效实施来提高道德教育结果的实效性。
        关键词:德育;实效性;过程实效性
        正  文:
        叶圣陶曾经说过:“当代教育是教人做人,教人做事的事业。”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使学生成“人”,因为只有在学生具备健康人格的情况下,学生所受的教育才有价值,学生所学的知识才有价值。近几年来,湖北省崇阳县第三小学从“教育人,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的目标出发,在追求道德教育的过程实效性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以创新形式为过程载体,增强道德教育的吸引力。
        新课标提出完整的人的塑造,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者应将目光放长远,不要急于求成。于是,学校以创新形式为突破口,将德育目标公开明朗、分解分层,以喜闻乐见的方式逐一实施。
        1、打造英模班级。德育工作离不开榜样的激励。学校深挖德育教材,寓教于史,不空洞说教,如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将这些英模人物的事迹、精神配合照片做成宣传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高尚灵魂的熏陶,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思想上自省、行为上自律、学习上自觉和生活上自理。
        2、开展评星活动。学校推行全方位的星级评价,评出五星级班级和十星级学生,从最基本的“扫好地、叠好被、问好礼、读好书、听好课”做起,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成长。每项工作实行星级评价,班主任、学生可以对照评价细则进行自我评价,有成绩大家分享,有问题大家分忧,实现德育内化,从而收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效。
        3、建立成长档案。在学生成长档案中,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美德成长足迹,做到图文并茂,富有趣味。不少学生以身边的先进典型为榜样,寻找机会为班级服务,为学生服务,大家都争先恐后做好事,“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规范扎根学生思想之中。学生成长记录集散评价做到“三个结合”,即自我陶醉评价与外部评价结合、学生家长评价与学生本人的日常评价结合、个性发展成长评价和形成性自选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在自律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找到自信和成功。
        二、以拓宽内涵为过程载体,增强道德教育的渗透力。
        实践证明,具有内潜性的德育内容可通过具有外显性的德育载体表现出来,成为学生接受教育影响的最佳吸纳点,对学生道德品德的形成和加快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推行养成教育,规范日常行为。杜威说:“学校中道德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是关于知识与行为的关系。”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

一方面,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组织学生学习《一日行为规范》,让学生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使学生在头脑中深深地打下常规、礼仪的烙印,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内化为自觉行为;另一方面,把少先队活动课当作一门大课来认真对待,要求班主任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学习和行为的实际,精心设计队会课,对学生进行系列化的做人、做事教育,把少先队活动课上成精品课、对话课和讨论课。
        2、优化文化环境,陶冶学生情操。文化本身就蕴涵着思想道德教育因素,校园文化是无声的课堂。学校绿色文化、墙壁文化、行为文化、班级文化等交相辉映,构成了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了德育的渗透力。要求学生将人生格言当作“座佑铭”,随时对照反思,不断激励自己、鞭策他人。同时,悬挂名人名言、建立文化墙壁、播放校园之声,时时给学生以启迪。卫生管理实行专人负责制和班级分片包干制,使校园干净、整洁,地面无垃圾、无卫生死角;教室窗明几净,布置典雅,给人赏心悦目之感。学生沉浸在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之中,呼吸清新高雅的文化气息,陶冶情操。
        3、实施关爱工程,融合师生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情感教育是德育教育中不可缺或的组成部分。校园网上开辟了“师生留言”,架起了师生连心桥。校刊上开辟了“心语悄悄话”,拉近了师生间的情感距离。“爱心屋”成了学校师生交心谈心的平台。感恩教育异彩纷呈,校园内唱感恩歌、做感恩操、行感恩事已蔚然成风。贫困生资助工作做到程序合法、操作规范、资料齐全。留守学生的管理工作受到了省、市各级检查组的好评,确保留守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使他们有人管、有人爱、有人帮,校园成为他们成长的家园、生活的乐园。
        三、以规范管理为过程载体,增强道德教育的凝聚力。
        学校应当是家庭的延伸,应当是充满亲情的校园。学校以加强与家庭的良性互动为辐射源,使德育管理工作在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和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得到辐射,形成合力,提高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亲情中得到升华。
        1、开展家校互访活动。学校改变过去道德教育唱“独角戏”的做法,不仅在网上进行家校沟通,而且通过“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主题实践活动,走街串巷,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将家长反馈的意见梳理后,学校对照家长的建议,能改进的则改进,不能及时改进的给家长满意的回复。学校还以各分校为单位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利用家长开放日活动,向家长汇报工作,和家长共同商讨教子育人方法。
        2、开展校园开放活动。学校将家长会和校园开放日结合起来,让家长全程参与听课和班级活动,全面了解孩子,了解课堂教学,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把脉。也让老师们虚心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主动与家长互通信息,交流教子方法和体会。有的班级把家长会变成了“交流会”,请成功家长现身说“教”;有的班级把家长会变成了“联谊会”,开展亲子活动,进一步增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感情;有的班级把家长会开成了“展示会”,使家长们明明白白地看到了自己孩子的长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发展。
        3、开展课延文化活动。优秀的孩子不单是教师在课堂里教出来的,学校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活动的熏陶必不可少。学校邀请法制副校长为学生作法制教育报告、上法制教育课;邀请司法人员来校作交通安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方面的专题讲座。组织和开展了清明节扫墓、五四歌咏比赛、体育运动会、书画竞赛展览以及精典诵读、唱红歌、书画征文等活动;全员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几年来,学校在城乡融合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积极探索道德教育的新方法、新思路,先后被授予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全国生命教育先进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德育工作不断深化,办学品位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呈现出稳步、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