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核心素养下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人教版必修二《工业的区位选择》为例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期   作者:肖志鹏
[导读] 2016年9月,教育部编制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地理核心素养的概念,地理课堂落实地理核心素养成为热门话题
        肖志鹏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江西南昌 330022)
        摘要:2016年9月,教育部编制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地理核心素养的概念,地理课堂落实地理核心素养成为热门话题。本文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对案例教学法进行探究,思考如何在课堂中利用案例教学法贯彻地理核心素养,并对这两者的结合过程做出分析。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作为设计案例教学法的典例,将理论研究迁移到教学设计的实践之上。
        关键词:高中地理 地理核心素养 案例教学法

        2018年1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并要求在2018年秋季开始实施此项课程标准[1]。课堂教学观念在发生改变后,教师在课堂之中更加重视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法凭借发挥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能力的优势,且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成为在地理教学的优质教学方法之一[2],笔者根据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优势和使用原则,并以人教版必修二《工业的区位选择》为例进行教学设计,目的是为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一、设计理念
        课堂教学导入是教学活动的开端,导入环节做的好,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课堂的教学质量也能得到提升[3]。利用案例在导入中提出问题,既充分使用案例,又能加深学生对教师所给案例的印象,促进知识的迁移。其次,巩固知识阶段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部分,这个阶段能给教师带来丰富的反馈信息。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再次回顾教学过程中体现的案例巩固知识,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用一个新的案例来呈现试题,让学生真正把学习到的理性知识迁移回案例之中。
        二、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的教案设计——《工业的区位选择》
        【课标分析】本节课地理课程标准是“分析工业的区位因素”,活动建议是“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工业企业的布局特点,以及该工业企业的原料供应和市场联系”[4]。
        【教学目标】教师在案例教学时贯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目标如下:
        地理实践力:学生自主收集案例,并分析案例中的工业区位选择的特殊性和一般性,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综合思维:运用案例分析主要的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区域认知: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区位因素。对当地工业发展区位优势的分析和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地理实践力:学生自主收集案例,并试着分析案例中的工业区位选择的特殊性和一般性,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1.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2.分析说明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难点:联系实际分析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同学们,江西省某地要规划一处科产业园,假设你是当时的一位规划专家,你认为在规划此科技产业园的时候应当注意哪些方面?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认真思考导入中问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教师:请同学们看教材中“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回答规划次科技产业园应当注意哪些因素?
        学生:原料、动力、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等
        教师:工业的最优区位是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等条件,那这样的条件是否能够全部满足呢?
        引导:从经济效益看,最理想的区位很难存在,根据影响这种工业成本最主要的区位因素去选择,而这个最主要的因素我们称之为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主导因素不同,工业区位选择可以分为五类不同的导向型,即原料、市场、动力、劳动力、技术导向型。
        案例探究:
        (1)导入案例
        ①制糖厂的原料一般是甜菜和甘蔗,通常需要8吨左右原料才能制成一吨糖,并且甜菜和甘蔗容易腐坏,需要快速运往制糖厂;
        ②啤酒厂生产的产品一般以玻璃装为主,质量重,不便于长距离运输,并且运输成本较高。比如南昌啤酒、燕京啤酒等地方啤酒一般占据就近市场;
        ③铝的制作过程中,每制作一吨就消耗1.5万度电量,对电力的要求非常高。

加拿大电力丰富,丰富的电力储存吸引了许多炼铝工业在加拿大投资建厂;
        ④电子组装是将多个零部件进行组装,一般需要经过多步程序,要求要有大量的劳动力。富士康是国内著名的电子组装厂,其工厂分布在各地,厂内具有上万员工;
        ⑤精密仪器制造厂多分布在高技术人才集聚区,药品研究制作厂一般分布在高新技术区。美国硅谷高科技事业云集,是当今电子工业和计算机业的王国。
        (2)案例分析
        教师:从经济效益和生产成本考虑,案例中各个工业是什么导向型工业?以及此类工业的特点?请在举例几个类似的工业部门。
        学生:分组组进行讨论,表达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工业部门进行分类,巩固对五类不同导向型工业区位的认识。
        (3)总结案例
        教师:电子组装工业和精密仪器制造工业很容易被认为是同一类导向型的工业部门,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电子组装工业只是简单的将各个已经生产成的零件进行组装,其过程并不生产零件,对劳动力需求量大但质量要求低,而电子制造业和精密仪器制造工业则是需要技术人才进行研发和制造。
        教师追问:我们如何判断企业是什么区位因素为主导呢?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工业部门的主导区位因素一般可以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比重、原料和产品的性质、地区的发展优势等判断
        教师承转:一个工业部门的主导因素并不是始终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也是不断变化的。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主要因素变化的原因是是什么呢?
        案例探究:
        (1)导入案例
        引用课本59页鞍钢与宝钢的案例
        (2)分析案例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鞍钢和宝钢布局的主导因素有哪些,鞍钢和宝钢区位选择的不同之处在哪?从鞍钢到宝钢反映出工业区位因素有哪些主要变化?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对回答进行评价补充。
        (3)总结案例
教师:鞍钢的主导因素是原料,宝钢的主导因素是市场;鞍钢与宝钢最大的不同是,鞍钢选择接近动力和原料产地;宝钢接近消费市场。从鞍钢到宝钢反映了工业的区位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变化,交通和运输能力的加强,降低了钢铁工业对原料和动力等区位因素的依赖。
        教师追问:随社会的发展,各区位因素所起作用在不断变化。科学技术使哪些区位因素发生变化?除科学技术之外,还有哪些因素能够使区位因素发生变化?
        学生:进行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解析问题答案。科技使原料、燃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减弱,市场的影响加强。除此之外,政策能够使工业在用地、交通和基础设施发生变化;环境也是是工业区位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污染空气的工业分布在城市下风带,污染水源需要远离河流上游,产生固体废弃物的工业应该远离居民区。
        环节三: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了解在此基础上的五种不同导向型工业,并在学习中初步分类了常见工业部门。同学们要抓住这些区位因素,掌握分析方法。
        三、结语
        案例教学法是地理课堂中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引用案例进行教学能使抽象知识变为具体形象,极大的提升地理教学的效率。但也提高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挑战性,教师需要有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学生需做足课前准备,否则将使案例探究难以进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丹.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3]杨学弘.案例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7.
        [4]陈澄,樊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肖志鹏(1998年-):男,汉族,江西吉安人,江西师范大学地理学院2020级学科教学(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