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教学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与思考——以《赤壁赋》多文本阅读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期   作者:冯艳艳
[导读] 群文阅读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冯艳艳
        北京新桥外国语学校  100069
        摘要:群文阅读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比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通过与老师和其他学生的交流,他们最终可以有所收获,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文本阅读
        
        “群文阅读教学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基于一个或多个话题,就多篇文本达成共识的过程。特别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引导学生阅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选择差别组别的文章,给学生足够的浏览时间,让学生对课文进行解释,让师生共同阅读,分享意见,达成共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提高阅读技能,丰富认知结构,提高语文素养。以下,笔者以《赤壁赋》的多文本阅读教学为例,谈谈自己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进行的实践和思考。
        
一、群文阅读教学法的要素分类
        群文阅读教学的四个要素是议题、选文、集体构成和共同认识。其中,提取议题是前提和基础。
        1.1议题
        “议题”的设置是群文阅读教学中的主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合理的话题选择文章供学生阅读和讨论,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进而产生自己的学习思维。
        1.2选文
        选文是指根据给定的主题选择一组文本。文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应该具有 “互文性”。在选择课文时,我们不应该把我们认为合适的课文混在一起,而应重视文本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会从相关文本中提取知识,提高对语篇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1.3集体建构
        集体建构强调学生是意义的积极建设者。学生通过思考,可以与同龄人交流,产生思想火花。强调集体建构,意味着教师必须学会在“小组阅读”课堂上少说话,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手、伙伴和朋友,并且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1.4共同认识
        共同认识是指是学生和教师通过对集体主题进行构建后形成的共同理解。必须指出的是,“共同认识”不是指统一的标准或明确的答案,而是指在讨论集体建构过程中纠正某些错误的观点,这是一个积极的答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有许多答复,而且在“共同认识”的理解下,应避免两种极端情况——答案的唯一性和多样性。
二、群文阅读教学法在《赤壁赋》中的教学实践
        2.1确定中心议题:苏东坡的明月情怀
        《赤壁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文中的第九课。以苏轼的《赤壁赋》为基础,“苏东坡的明月情怀”为议题,设计了“群文阅读”的教学。采用这个议题是基于作为议题发生路径之一的教学目标。这次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是明确苏东坡利用“明月”表达的感情和思想变化,让学习者理解苏轼对明月的感情,属于内容的议题。
        2.2选文:《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
        将《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确定为本次的选文,主要是基于“作者”为线索来培养人文感情的情怀这一条策略。希望学习者通过学习三篇文章来整合学习资源为前提,了解苏轼用“月”来表达感情和思想理解思想的变化过程,解答自己的疑问。《赤壁赋》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的产物,当时作者任黄州团副使,并且是一个武将虚职,在宋朝这个重文轻武的时代,这样的职务对苏东坡来说简直可以说是羞辱。《后赤壁赋》与《赤壁赋》间隔三个月。但是,苏轼写《后赤壁赋》时,宋神宗发动的第二次西边战争战败,损失惨重,因此《后赤壁赋》的格调相对压抑。《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四年的产物,作者正准备就寝时,看到月光从门户上射进来,便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在庭院中散步。
        2.3集体建构:深入讨论探究
        在确定议题和所选文本后,让学习者通过预习检查来疏通三个文本的文意和所表达对明月的感情,选择喜欢的有感触的一个文本,并分成三个兴趣小组。在此基础上,提问学习者:“你选择的文本中苏轼借用了明月,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情呢?怎么表现?这也是我们这堂课的议题。希望各小组的学生围绕这个议题进行深入讨论,并完成下面表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把课堂归还给学习者,以学习者为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

               
        2.4共识
        学习者在进行集体建构之后,教师会邀请每组的学习者派代表与班上其他的学习者分享你们的小组成果,请仔细倾听取别人的意见,如果在其他的学习者发言过程中,你有任何异议需要补充的时候,请在发言结束后举手。这一过程是一个建立共识的过程,学习者们在经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后,与其他组的学习者进行思维的碰撞,达成一致意见,从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养成认真听讲、互相学习的好习惯。
三、群文阅读教学法在《赤壁赋》中的教学思考
        3.1群文阅读要处理好教学方式的变革
        群文阅读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既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顺应时代潮流,并能有效的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它为传统的语文课堂提供了新的机会,在国民阅读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可以成为实施“学习任务小组”的重要出发点,并将走向“课程化”的方向发展。面对这种新的阅读教学方法,我们应该积极接受并大胆实施,希望它能解决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带来一场新的变化。
        3.2群文阅读要处理好文本的选择
        群文阅读所要求的多文本阅读,需要对一个中心主题进行明确和有价值的审议,并这一主题应与本专题密切相关,而不是简单的文堆积。随意选取的中心议题和文本阅读,会让学生“无法理解”,变为单一阅读、肤浅阅读和变相沙盘阅读。此外,许多文本不仅限于文章,而且还有音乐和艺术,甚至视频都可以集成到教学中去,虽然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学生对中心主题的理解和理解。
        3.3群文阅读要处理好教师的引导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成为发现者、探索者和创造者,积极让学生主动独立思考,畅所欲言,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及时做出调整。在完成集体建构与共同认识的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教师要及时引导,在之后开展“群文阅读”时,问题设置要更加明确。
        
参考文献
        [1]仇慧芳.基于核心素养观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9(31):29-30.
        [2]胡前伟.PBL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外语文,2020(33):58-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