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基
重庆市铜梁区铜梁中学校 402560
摘要:高中地理的学习具有大量记忆的元素,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结合图文视频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学习,以提升学生的记忆与掌握效果。然而在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中,仍存在着一定的教学问题,基于此,本文将其作为主要探究的方向并针对于其解决对策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下;高中地理;地理教学;问题和解决对策
引言:
地理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视野的开拓,知识领域的拓展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同时亦是学生思维锻炼的主要科目之一。而在目前的教学中,由于教学方式中仍存在各种问题现象,致使学生并未得以真正意义的学习地理。在新课改的背景环境下,教师则需结合具体问题加强改善,以促进地理课程的有效教学。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
目前教师在进行地理课堂的教学时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其观念并不符合现代教育的思想,教师仍在陈旧的教学理念中难以转变,致使教学的目标并不明确,教学内容的完成亦是无法及时有效的落实。尤其高中阶段的教学,多数教师更多是采用应试教育的手段,以作为一种任务进行课程的教授,而目的更多的则为让学生获取考试的高分,导致教学形式固化,对于高考涉及不深或是涉及不到的知识点则一笔带过,而对于重点部分则让学生死记硬背,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局限了地理思维的发展,在遇到问题时则仅仅只会采用一种思路进行思考,而当出现新的题型或问题时,则无法有效的进行思考解答[1]。
(二)学生兴趣不足
高中的学习阶段对于学生具有沉重的压力,随之而来的更是严谨紧张的心情,对于学科的学习逐渐有兴趣转化为任务,导致失去了学习的本质。同时,学生在学习的侧重点上,更是重视技巧多于知识的深度掌握,因而针对于地理这门具有较强记忆性质的科目则逐渐忽略,甚至于对于这门课程所投入的精力亦是逐渐减少。大多数学校甚至于其他类别的教育机构,在地理课程的设置上甚至于将其定性为测试课或自习课,使得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愈加的淡漠,从而降低了学习的动力及兴趣。
二、解决对策
(一)培养学生地理兴趣
地理知识实际上具有一定的趣味与活力,在高中地理的课堂中,教师对于学生地理知识的讲解应在其基础上配合图片、视频进行教授,以促使学生能够激发其学习的兴趣。站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的教育视角而言,教师在教学时亦需要加强对于教学方法的重视,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分析学生在进行学习时是否采取了正确的方法,是否具有探索与积极性等,如此,才能够促使地理的课程得以更好的实现高效教学。
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除关注自身的教学方式之外,亦需要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基于此,进而应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课堂的活跃度[2]。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则可将多媒体充分的应用起来。例如,在高一教材中,《常见地貌类型》中,由于地貌种类较多,需要学生高效的理解记忆,则可利用多媒体将现实中的地质现象与相应的地貌进行结合还原,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学习。如此,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更是加强了地理知识的学习效果。
(二)创新教学手段
传统一味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地理学习的成效并不能有效的提升,亦并非依靠教师全然灌输或是加快教学进度而实现的,而是需要在学生有效参与的基础上,针对于课堂形式及其教学手段加以创新,立足于学生之本进行课堂教学,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效果。在多媒体时代普及应用的现代教育之中,为课程的教学迎来了新的契机,除此之外,微课资源亦是逐渐被广泛推广,基于此,教师则可将其充分应用起来,以创新教学的新形势,将其应用至教学活动之中,以促进学生兴趣的培养与提升,进而实现高效率课堂形式。例如,在《水循环》的学习中,相对而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质,教师则可将其循环的方式以动画的方式进行展现,让学生得以更好的理解这一部分知识的原理与过程。同时,在应用能力的培养角度,教师亦可利用微课引导学生探究水循环的影响因素,从而促使学生得以有效掌握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三)注重合作交流
地理课程的教学在形式上教师还需提高对于学生互动环节的重视,其不仅是以提升课堂学习氛围的重要组成因素,亦是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过程。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则可将学生设立为各个学习小组,并依据其各自的能力特长进行组员分配,进而促使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探究,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则可为学生构建相应的探究问题,让学生更具目的和方向的进行探讨学习。例如,在《气象灾害》中,教师则可在课前设立课程的主要学习目标,并逐一列举学生的学习任务,再由学生依据具体的学习任务进行合作交流。如,“气象灾害共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分别有怎样的特点性质?”“气象灾害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是什么?气象灾害形成的因素有哪些?”“我国洪涝灾害和旱灾的时空分布特征有哪些?有哪些联系?”“为什么会有人盼望台风?”等等。通过有效问题的创设,不仅能够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指明方向,亦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进而高效率的完成学习任务。
三、结束语
在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正视对于学科教学的理念,在给学生教授知识的同时,更需要重视学生的实际接受程度,以将知识深度传授于学生,帮助学生在此期间逐步形成自我学习的能力,提升其高效率的学习,从而实现新课标的教育目的,充分发挥教育的本质。
参考文献
[1] 基于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探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 014(006):132.
[2] 严进银. 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 000(039):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