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芝
黑龙江省 鹤岗市 兴安青少年活动中心
小学阅读教学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技能,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小学阅读教学课堂是允许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探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大胆创新的空间,让学生敢于质疑,让思维在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是怎样得到培养和升华的呢?
一、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得以发挥的前提,如果没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就很难培养出来。小学生天生就对纷繁的世界和各种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甚至不可思议的问题,这就是质疑。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质疑可以使人变得爱思考,思维变得更活跃。不善于质疑,就没有创新,小学生的天性就是好奇,教师不要禁锢孩子的质疑,鼓励学生多质疑,创设质疑机会,允许大胆质疑,提出不同问题,发表不同见解。创设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挥,创新能力就会达到最大程度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自由,就是让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让其自由发挥、自由表现,在足够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创造力,想象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意识,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至关重要,一个好的教师在教学时会做到:努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好习惯。对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及时表扬,即使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关联不大,或根本不挨边,也要耐心作答,不能因为问题偏离课堂教学内容,或者让人无法接受,而不去作答,也不能对其进行训斥批评,或是讥笑嘲讽,要给予及时回答或下课后给予回答。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的同学,无论问题正确与否,有无价值,教师要保护他们提问的积极性,不允许其他同学取笑、嘲讽。老师的赞许,同学的倾听,都会增加他们大胆质疑的积极性。对问题提的好的同学教师要给予特别表扬,因势利导及时展开讨论,倡导更多同学学习,养成人人爱思考,人人爱学习的好习惯。
在教学《愚公移山》一文时,有三位同学分别提出了这样的问题:1.课文为什么没有直接写愚公移山的过程,而是首先介绍了太行,王屋这两座山? 2.愚公为什么要发起移山? 3.文章既是写愚公带领子孙移山,可为什么又要加入京城氏之孀妻弱子“跳往助之”这个情节?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组织他们进行了讨论,前两个问题学生读一读课文就解决了,经过几个回合的争论,最后大家认为比较合适的答案是:愚公移山这件事感动了邻居并且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大家齐动员,共同参战,说明移山对“北山”人的重要性,移山是全体“北山”人多年来的共同愿望。愚公主动带领大家移山,对“北山”人来说是一件让人欢欣鼓舞的好事。通过讨论得出了正确答案,大家都很兴奋,我及时表扬了提出第三个问题的学生并鼓励大家向他学习,积极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来。
二、创设情境,激发创新能力。
好的学习情境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创新思维更加活跃,更加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发挥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没有好的学习情境,学生就不会感到所学内容的真实存在,会觉得所学内容与教室里当时的情形毫无关系,很难理解学习内容。而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不要设置一些华而不实的情境,用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情境必须是新颖、未知的。要使问题具有新颖性,就不能简单地根据答案直接提问,提问的范围,角度要全面,不要死盯一个方面,采取不同方法,不同角度去提问,才能设计出新颖独特,有意义的问题来。
未知的东西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教师在设置教学情境时,要多方位,多角度地考虑情境在课堂上的辅助作用是不可估量的。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对未知东西进行探索、讨论、研究所获得知识有可能比在一般学习活动中获得的更概括,更具体。而问题情境的设置必须能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和需要,激发学习欲望和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当讲到:周瑜要诸葛亮用十天时间造出十万支箭时,我向学生提出:周瑜为什么要诸葛亮用这么短时间造出这么多箭?他的真正用意是什么?表现了周瑜怎样的性格特点?我先引导学生朗读,然后出示幻灯片,让学生边看边想象、思考。生1.周瑜知道十天是造不出那么多箭的,想以此除掉诸葛亮。生2.表明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性格特点。因为有了情境,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就会入情入境,得出问题的答案。
三、创设条件,训练创新能力。
阅读课堂是发展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掌握创新技能的课堂,创新思维,需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单靠老师课堂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要多看、多听、多想,从外界吸取的养料中获取更多,更好的信息。老师注意的创新能力培养,大多是课内的,训练方向大多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学生的思维往往定式在与课堂学习内容相关的方面较多,提出问题针对课文中的较多,总是围绕课文内容打转转,很难跳出课文内容的限制。课外的较少,或者根本提不出课外的问题来,课上提问较多,课下较少,大部分学生没有课下提问、探讨的习惯。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创新思维更加活跃,教师要做到:
1.给学生创新思维的机会
对学生创新思维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是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要求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想方设法,对学生进行训练和培养。上完课后,教师不要马上离开教室,要在教室里多逗留一会,跟学生聊聊天,看学生还有什么要求?问问还有哪些疑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想学习哪些知识?教学方式、方法是否能接受?还想继续这样学习吗?对于课后主动提出问题的同学,教师要及时鼓励和表扬,重点表扬思维活跃,想法奇特的同学,及时引导敢于创新,勇于创新。
2.给学生创新思维的内容
小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思维能力水平有差异,教师要给学生创新思维的内容,围绕学习内容,大胆提出问题.
一位学生读了《挑山工》提出:山高坡陡,挑山工背那么重的物资,而游人都是轻装登山,为什么他们的速度一点儿不比游人慢呢?文中最后一句的“它”指的是什么?由于有了思维的内容,使学生有了思维的方向,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惑,使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和升华。
3.给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创新思维训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在阅读教学中,习惯的方法是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回答,一问一答,看起来好像是解决了问题,消除了疑问,实际却让学生失去了发展创造思维的机会。为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及时得到训练,不浪费提升机会,教学中我把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题板上,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询问、查找、调查等手段主动寻找答案。独立、合作完成均可,最后得出答案。正确答案,可以直接写在题板上,这样,学生读课外书的多了,主动查找资料的多了,学习的劲头更高了。学生通过多角度,多方面思维训练,大大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与创新技能。
阅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阅读教学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领作用,挖掘教材中的创新素材,创设情境,把创新教育落实到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利用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开发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