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菲
贵州省黎平县特殊教育学校 557300
摘要:特殊教育学校里的教学对象是指一些残疾、智障的儿童。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是指以提高智障儿童生活能力为根本的,以智障儿童日常生活中的知识、经历为重点进行教学,对弱智儿童的生活能力以及生活中要具备的基本自理能力为重点。在日常生活中,为了使智障儿童不断的提高他们自身的生活质量,应该尽可能的让他们成为独立的社会公民。
关键词:智障孩子 学校教育 生活日常
前言: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应该要注重一个口号——如何教会智障儿童学会自理能力、独立生存,这也就表明,我们应该从小就要有意识的培养智障(智力缺陷、残疾人)孩子的生存和生活能力。日常生活中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说是每个人生活中必备的最基础的能力之一。当然这种自理能力包括平时生活中照顾自己的能力、一些日常的洗漱、穿脱衣服、整理自己的鞋袜物品、吃饭、休息、独立上卫生间等基本操作[1]。
也许大家有这样一个误解就是:如果是智力有障碍的一些孩子能够听话不招惹事情,这就可以避免很多问题,那么在其他方面我们就可以对他们放松一些,尽量地满足一些他们所提出的要求。但事实上,一些智障(弱智、残疾)儿童在某种程度上会有着不同的生理或者心理上的一些缺陷。在正常人与他们相比之下,智障儿童比正常人更加地需要老师或者家长们的指引、关注和理解;尤其是心理残疾的智障孩子更需要我们准确且有耐心地进行各个方面的训练,当然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且不能忽视的便是智障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了。教师们应该要提供智障孩子的日常生活需求以及精神需求,让智障孩子们能够尽快地融入社会并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一、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对智障孩子进行适应生活的教育
首先,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学会关注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可以更好的为课程提供帮助。生活能力适应课是针对低年级学生做出的简单的技能培训,就比如日常生活中的洗漱、课中问题的回答等等,教师应重点关注于将智障孩子的生活经验穿插引入到生活教学当中来,运用生活化场景做指导,可以更好的让智障孩子们了解生活课堂。举个例子来看,在学习《如何做个有礼貌的孩子》时,教师应该让孩子们根据课文内容并让他们联系生活,模仿生活情景,进行学习讨论。实际化的生活环境让智障残疾孩子们在学校学习和老师、同学进行打招呼的方式方法,老师不仅要引导智障残疾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更要曾强智障残疾孩子们对生活的理解,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真正的知识运用[2]。
撰写属于智障学生的专用教材。在制定课程教材时老师们要切记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元素,开设一种适合提高智障残疾孩子生活能力的学校课程。编写属于智障学生自己的教材,不仅要应将教育教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更要时时注意社会生活的变化,要将实际生活中最佳结合点与教学活动主题相呼应,从而可以大大的增加教育教学的趣味性与知识的吸收性。例如,孩子们大都喜欢去超市,大型超市一般都会有存包的柜台,智障孩子们去超市不会存包、付款那么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教师们便编写了《超市购物》这个主题。这些就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亲自去超市体验各种各样的过程与经类,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去学习,不仅能够创新教学模式又能让老师与智障孩子们都处在一个寓教于乐的环境中。
二、在生活情景中对智障孩子进行语言训练
智障残疾孩子的语言能力普遍下降, 集中注意力的表现较为低下且没有丝毫稳定性,智障残疾孩子们可以说是没有注意力这方面的优势可言。针对这钟状况的解决方案,就是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充分利用实际化场景来对智障孩子们进行引导操作,一方面可以加强对智障孩子们的训练,做到言过其实,另一方面可以训练智障孩子们字、词、句以及用肢体表达出自己的意愿,做到言无不尽[3]。
教师可以利用平常生活中的一些场景与智障学生进行交谈,引导智障孩子们说出一句完整的话语。任课教师可以利用早晨时光,当老师早晨在校门口迎接孩子们的时侯,让智障学生和老师进行短暂的对话交流,教师引导智障学生们说出他们是怎么来到的学校、坐什么交通工具到达的学校、怎样和送自己来的家长说再见。
这样长时间的、反复不断的练习,智障学生会慢慢的学会向老师问好、打招呼,说不好的话也会用肢体动作去代替。这是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无论怎样表达出来了,就是向前迈进了一步,这样可以使得智障学生们更有兴趣和意愿地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感。
越是接近生活环境、情境的场景,是对智障残疾孩子的语言训练的重中之重,因为智障残疾孩子们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可以感受到自己熟悉的氛围,没有距离感、陌生感才能够更好的进行语言训练,孩子们可以更大胆的去表达[4]。
知识源于生活,教师应该在整个关于智障孩子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将生活与教育作为重点去切入,将教育与智障孩子的生活日常进行联系,进行充分融合,鼓励孩子们多说、多表达。
三、在日常生活点滴中关注孩子的成长变化
由于智障残疾儿童的心态及思维不具有抽象性,教师既是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又是教学过程中的规划者,教师可以根据智障孩子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不同的培养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尊重差异,用不同的教学内容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这样做可以提高智障孩子总结归纳的能力。
总结:人们常说“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会锻炼每个人的自理能力,自理能力是每个人都不能忽视的,自理能力更是智障孩子学习的重中之重。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对智障儿童进行教育培养的学习,一方面培养他们获得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方面默默地让他们形成有意识的行为动作。
参考文献:
[1]司小红.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小学智障儿童的数学学习兴趣[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 1000(039):231-231.
[2]黄显丽. 用生活化创新智障儿童的语文教学[J]. 新课程(小学版), 2019, 1000(002):136-137.
[3]黄显丽. 用生活化创新智障儿童的语文教学[J]. 新课程(小学版), 2019, 1000(002):136-137.
[4]初英英. 智障儿童生活教育的实践与感悟[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9,34(S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