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期   作者:袁青1 张玉杰1 郭妮妮2
[导读] 3至12岁是青少年个体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需要一个班级文化的熏陶
        袁青1   张玉杰1   郭妮妮2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润城学校;云南 昆明;650000)
        【摘要】3至12岁是青少年个体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需要一个班级文化的熏陶。本文内容包括班级制度、班级目标、班级文化和班级活动,阐述了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措施,以期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达到积极教育作用的目的。
        关键词:班级文化 班级制度 班级目标 班级活动
        我国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看到了学校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可见《礼记》:“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颜氏家训·慕贤》中有这样的两则话:“人在少年,神情未足,所与款钾,熏渍淘染,言笑举动,无心以学,潜移默化,自然成之。”也有孟母三迁的佳话流传。说明环境对青少年成长过程的重要影响[1]。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学校尤其班集体是他们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班级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塑造。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可以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对学生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对行为习惯起到导向作用[2]。
一、完善班级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学生受年龄及心理条件限制,随意性强、自我控制能力弱。只有制订一套完整的班级规章制度,对学生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学生才能在此制度的要求下,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将来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明白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从未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
        班级制度建设可分为两部分,入学之初先由老师依据《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学生行为规范要求,涉及班级实际情况制定班级行为规范实施准则。第二部分,待学生应开始适应小学学习、生活要求后召集同学共同制定班级公约。为实现班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可结合学校行为达标评比办法,制定班级行为达标评比办法等,树立班级制度权威性。在班级发展及学生成长过程中不断修正、优化班级制度,让制度可以能够保持时效性。
二、明确班级目标
        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才有行动的动力和方向。班级作为一个集体,只要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才能形成一种无数小星星的力量才点亮星空的团队力量。没有目标就像无头的苍蝇,出现有劲无处用,或用错了地方。所以,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需要明确班级奋斗目标,并且让每一位学生定位好自己在班级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班级成员的能量,让成员都积极参与其中以最大的热情接收班级管理。班级目标的制定可以以时间为界定或者以积极小目标达到大目标为途径,在每学期开学之初、期中、期末或者有其他具体要求时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并在截止时间时总结、反思。在制定目标的整个过程中,不允许班级出现“局外人”每个班级成员都必须参与其中,让大家清楚班级是一个大家庭,每位同学都是重要的一员。让学生产生归属感和凝聚力,对班集体产生情感,愿意投入到班级建设中来,营造积极向上、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三、构建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营造积极的班级文化,让学生先入眼入耳再入心,‘近朱者赤’发挥环境育人的熏陶作用。班级软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传播班级软文化、培养班级认同感的最佳载体莫过于班级的文化墙[3]。内容包括学风、班级管理理念、班风、班主任寄语等。班级文化墙形式可丰富多样包含多种文化,每个版块都可由班主任和学生共同构思、设计、布置,布置体现“实用美观”,突显文化氛围和育人作用。力求生动活泼、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可以充分利用教室墙壁,依据校旗设计班旗悬挂于黑板上方;选择一些励志名言粘贴于教室两侧。甚至窗子都可以利用展示有手工特长学生的窗花或者美术作品。丰富物质文化,小朋友自愿带一两本课外书和同学一起分享, 积少成多,变成一个班级图书角。设立书社管理员,每周更换一次。根据班级特色设置其它专栏,如班级生物角、科学园地、你真棒我也行、生长树等以体现班级的个性化布置和班级特色。教室特设一面学生自由发挥创作园地墙面,展示学生兴趣爱好成果、书画展示等。还可以充分利用黑板,粘贴一些课程表、值日安排、每日一语等内容。让学生直观看到重要的内容,比如值日安排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任务,在全班的监督下认真负责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保证班级管理的各项工作有效进行,锻炼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四、加强班级活动
        我们教育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活动是实现教育的有效的形式和途径,班级文化活动具有主动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更能吸引学生参与。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的凝聚力,动员班级全体成员积极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让学生能在班级活动中得到展示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如文艺汇演、舞蹈、球类棋类比赛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践行以“岗位育人”的理念。可以在班级设置“班级星光大道”“今天我当小老师”等展示板块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帮助树立自信心。还可以让家长一起参与其中,发挥家长在学生成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设立班级公开日活动,可包括读书分享会、中华小厨神、角色扮演等独立展示机会,校园剧、舞台剧等体现教育意义的集体活动。加强社会实践在教育中的比重,“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不单培养学校里的‘三好学生’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形成良好的立体教育才能更好的有效的进行学校教育。比如体验警察、交警培养日常行为规范的法律意识;体验餐厅服务员、城市环保员体会社会工作艰辛、尊重劳动等等一系列贴近生活,促进学生情感价值良好发展的有效活动。
五、结语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建设的灵魂,关乎班级的管理更关乎学生未来的发展。所以,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教知识的同时也要达到“育人”的目的。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晓霞. 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艺术学校班级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5.
        [2]顾娟.小学班主任要如何做好班级文化建设[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8):251-252.
        [3]杨娟.论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1):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