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雅琴
浙江省桐乡市濮院小学教育集团翔云小学,浙江 桐乡 3145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教师必须秉承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合理运用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的知识融入生活,从而有效解决生活问题。以下我将具体阐述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措施,相关观点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应用措施
前言: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道德与法治素养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关键节点。在这一阶段,教师使用科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从而更好的开展生活化教学。
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的价值
首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面向生活的教学策略有利于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加深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当学生了解道德和法治时,经常会遇到一些难懂的专业性词语,如果教师在讲解这些专业性词语时仅仅使用口述的方式,将会阻碍学生对其进行有效的理解,严重情况下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1]。而教师通过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在生活情境中有效融入专业性词语,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有效理解专业词汇,从而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其次,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合理运用生活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师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环境,可以引导学生全面理解知识,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促使学生自然的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质量。最后,运用生活导向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特定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思维,从而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2.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积极使用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
在使用生活化教学手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小学教师要及时更新和调整教学素材。具体来说,教材是教师制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其包含知识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符。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材中包含的部分教学内容会阻碍部分教学手段的应用,为此教师要有效整合课外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动性。除此之外,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要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利用网络技术下载动态化的教学资源,比如教学视频、教学图片等,从而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比如在学习《开开心心上学去》这一课时,教师要在备课中布置两部分教学任务。第一部分教学任务为,通过科学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上学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任务为引导学生适应上学生活,喜欢上学。在第一部分教学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鼓励学生讲述上学的意义是什么。随后教师要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相关视频、图片,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上学的真正意义。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年龄尚小,承受能力差,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过程中要尽量选择有趣的、动画性的素材,避免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学习压力,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第二部分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上学吗,怎样才能适应上学生活呢?”,并鼓励学生积极回答,以此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热情,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的学习氛围[2]。此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各种小型游戏,并将教学内容有效地融入游戏中,这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而且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深度。
2.2积极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情绪等。与枯燥的、乏味的教学情境相比,学生更加喜欢自己熟悉的、具有较强活跃性的教学情境[3]。而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时,教师要合理应用模拟演示、角色互换、角色扮演等方式,正确指导学生,增强学生课堂学习体验感,从而获得明显的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假期有收获》这一课时,首先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要做充足的备课工作,深入了解教学内容,科学划分课堂教学目标。要教学内容为基础,教师可以设定以下几点教学目标:第一,让学生知道假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第二,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让学生认识到假期可能遇到的问题;第三,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下个假期生活充满想象。根据这些目标,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生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比如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询问:“同学们,你们在假期参加了那些娱乐活动?”,随后教师与学生密切、平等的交流,从而有效缓解紧张的课堂学习氛围。随后,教师要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提前制作好的课件,通过播放课件将学生带入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由于教师设置的情境是自己熟悉的生活,所以学生会很快融入其中,并且通过情境化学习认识到在假期要学会调整和控制自己的生活,有计划的、合理的安排每一天,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3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实践活动
从总体上来看,小学生活泼,具有较强的好动性。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会发现与呆板听教师讲课相比,学生更喜欢参加实践教学活动[4]。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生活化的教学主题,以引导学生有效地内化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
比如在学习《我爱我们班》这一课时,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单纯的为学生讲解枯燥的理论知识,将会引发学生的不良学习情绪。为此教师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一同打扫班级,布置班级,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做出突出贡献[5]。当教学实践活动完成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和交流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到的内容,在思维碰撞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性思维。除此之外,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鼓励不同班级的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接触,积极开展大量团体性活动,在团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良好团队精神。
2.4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是小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的重要引导者。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质量,如果教师不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优秀的教学品质,将会对学生学习产生负面影响。一方面,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有效带动学生[6]。在课余时间,教师要用正确的行为引导学生,促使学生有效模仿。比如教师在课余时间遇到同事和朋友时要礼貌的打招呼,当要求学生做一些事后,要礼貌的表达谢意。另一方面,教师要树立学习意识,通过不断学习完善自己,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增强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结语:综上所述,在使用生活化教学手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小学教师要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积极创设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组织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吴卫君.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J]. 科学咨询, 2020, 000(007):256.
[2]林仁玉. 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J]. 新课程, 2019(10):72-72.
[3]陆红. 浅谈生活化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 当代家庭教育, 2020, 000(009):P.19-19.
[4]高放. 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0(5):23-23.
[5]马吉琴. 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 科学咨询, 2020, 000(023):234.
[6]陶艳秋. 如何利用生活化教学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J]. 中国新通信, 2020, v.22(04):20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