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松伶
山东省招远市齐山镇十字道完全小学山东省招远市265414
摘要:小学阶段是人类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小学教师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新课程改革提出后,也对小学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这不仅要求小学班主任改进和创新课堂管理方式,也要求班主任重视师生关系。教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而且可以帮助他们指出正确的人生方向。本文主要围绕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如何运用激励教育的方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价值观进行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对我国未来的小学教育做出一些贡献。
关键词:激励教育;新课程改革;师生关系;应用策略
引言:
在我国教育部门尚未启动新课程改革的情况下,小学整体教育教学相对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往往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建设,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升反降。新课改非常有效地减少了上述情况的发生,在小学生的教育教学中采用激励教育的方法能够很好地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非常适合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
1日常护理和促进教育的方法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年龄都有一定的程度,因此他们的动机教育方法可以从日常护理入手,课堂教育者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由于学生还很年轻,各方面的经验还不丰富,因此他们的认知和心理素质有待加强。因此,在课堂管理中,要注意运用适合学习和生活的日常护理和动机教育技术。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关心和指导,及时了解学生的日常动态,了解学生的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解决学生面临的各种问题,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深刻认识日常护理和动机教育方法的意义和作用,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交流。在每天照顾学生的时候,要不断地监督和激励学生,使师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日常关怀和激励教育可以激发师生情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为今后的管理和教育铺平道路。
比如,由于小学生智力和心理发展的不同,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反映出不同的状态。我们可以通过调研、深入访谈等方式了解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探访学生的真实情况是日常护理和动机培养,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问题,正确引导学生,以身作则,给学生更多的积极影响,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要大力组织课外活动,把德育工作落实到实践的各个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种集体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素质。
2.承认与奖励教育方法
在动机教育的方法中,表扬是最直接的方法。随着小学生的成长,他们的自尊心会逐渐提高。在学习的过程中,许多学生会比较和讨论他们之间的差异。课堂管理教师在实施激励方法时,应掌握学生的发展心理,充分利用学生的自尊。
在学习活动中表扬学生是一种非常直接的激励方式。没有学生不喜欢被表扬。教师的表扬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前进。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明智地运用表扬和鼓励教育的方法,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兼顾每个学生的人格特质、知识水平等。正确引导和鼓励不同的需要,鼓励他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和鼓励,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缩小与学生的距离。此外,通过运用鼓励性语言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在教师作业评价中体现表扬和激励的培养方法。
例如,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成绩很好,但有些学生难免会犯错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表扬和鼓励的方法。首先,要使教学状态与最佳状态相适应,通过教学把坏的消极的东西变成好的积极的东西。二是批评与表扬相结合,充分发挥表扬和鼓励教育的作用。
当学生表现好的时候,我们不应该盲目地表扬他们,我们需要对这一措施有很好的理解。学生犯错误时,不应盲目批评,而应坚持适度原则。奖惩方法要求我们正确对待学生的成绩,评价他们的循证行为,努力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了解课堂管理的有效性。
3有针对性的教育激励方式
其教育方法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培养目标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目的动机是指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来设定目标,并以此作为努力的方向。提出教育目标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设定它。改善教学,应注重用有效的方法来激发教育目标,了解小学生的优缺点,并结合他们的日常学习成果,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在目标达成和自我完善方面的进步。
例如在小学教学中,许多学生做他们想做的事,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生活目标。对此,我们可以运用目标激励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目标,并引导他们前进。将素质教育引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状况来设定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合理的,可以达到,并且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第二,每名学生所设定的目标应该与班级的总体目标相一致,这样每名学生的目标才能对班级整体目标有所贡献。他在获得自尊心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到了集体的荣誉感。另外,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把当前的目标和将来的目标联系起来,逐步地完成每一个小目标,最终达到让学生满意、成功的未来目标。在确定了目标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努力通过实际行动达到目标。
4教育方法的推广应遵循这种模式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身体力行,注意言行,规范行为,言行一致。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树立榜样,给学生以积极影响,鼓励学生主动出击,这充分体现了榜样对教育的推动作用。
榜样的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九个好例子:管理模式、学习模式、健康模式、写作模式、英语模式、计算模式、学科模式、班主任模式和体育模式。
比如,要提高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这就导致不少小学生乱丢垃圾、践踏草坪。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告诉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并开展多种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习更多关于存在和行动的原则。根据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我们组织以“选择之星”为主题的班会,选择有良好习惯的学生,并给他们起“习惯之星”的名字。此外,我们还可以帮助学生安排具有教育意义的文明课程。出版故事、贴纸等,创作制作相关板报,让学生参与整个版面制作过程。同时,我们鼓励学生参观校园,帮助他们收集垃圾,清除多余的杂草等,通过实际行动美化校园。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和素质,学生也会不断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德育知识的培养既是小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德育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德育激励策略,开展相关的德育活动,促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德育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学生的自律行为,有利于学生开展德育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心理能力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具有重要作用。德育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有良好的奖励机制,无论是道德行为还是学习氛围都能得到有效的纠正和改善,并能起到激励作用。将激励教育融入小学低年级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乃至未来的生活方向都有很大的影响。教师通过奖励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来激励学生,进一步引导自己的道德观念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不仅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促进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方向。
参考文献:
[1]陈艳萍,杨光卿.新课改下的激励教育方法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
[2]李祖超,陈学敏.小学教育激励研究报告[J].山东教育科研,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