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使用不同方法梳理课文内容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期   作者:思琪
[导读] 对于学习认知能力不够强的小学生来说,语文教材中的一些精读课文内容过于深奥,教师要讲授的内容也非常广泛
        思琪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黎塘镇荷城小学,广西南宁,530409)
        摘要: 对于学习认知能力不够强的小学生来说,语文教材中的一些精读课文内容过于深奥,教师要讲授的内容也非常广泛。无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有不小的难度,讲了几个课时后学生还是懵懵懂懂的,不知云里,老师也顾此失彼,弄得筋疲力尽。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遵循以生为本、综合发展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认知基础,化繁为简展开课文教学,帮助学生学会梳理、概括课文重点内容,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变得轻松起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精读课文;有效梳理
        在小学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中,课文是最主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语文学科学习资料。在教师长期对课文的研讨训练中,学生可以更加了解语文学科中需要重点学习的部分,理解课文内容,这是锻炼小学生培养优秀语文学习习惯中必不可少的过程。教师需要秉持“以读为本,解决问题”的教学思路,就教学活动进行合理规划,以加强学生对语文教材的理解力和渗透力,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也让学生在课程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和综合素养。
一、立足学情,制订具体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课文阅读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立足于学生学习的基本需求与实际情况,从导学环节开始,从“读”的层面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生一起展开规划设计,针对课文重点进行有效提炼,帮助学生建立课文梳理意识,也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知识储备和认知基础。
        比如说,在针对二年级下《卡罗尔和她的猫》一课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预习,并在组织阅读的过程中设置导学案,让学生先找出文章中的人物名字,接着详细找出文中各人物的性格特点,借此对具体的阅读思维和逻辑意识进行有效的梳理[1]。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能够明确自身对课文中知识点的困惑,可以带着自己的问题更有兴趣的参与课堂,并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的过程中,与教师和同学共同地展开对问题探索当中,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清晰。
二、创新教法,引导学生探究知识
        在小学语文课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作为语文教师需要跟随新时期的素质育人思想指导,关注学生自主与探究意识的有效培养,并努力构建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对课堂的组织形式上进行创新,让学生以“课堂主体”的角色定位参与具体的课程任务,并在课程探究和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基础课程内容的认知和理解,也能够保证学生所掌握的课程内容更加全面、具体。
        比如,在围绕六年级《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合理地创设情境,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联想,并可以合理地设置赏析任务,引导学生围绕“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句话来思考“为什么伯父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

之后,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思想认知进行阅读和感受,并根据自身的情感认知进行与同学之间的小组互动与交流,让学生对课文的结构和深度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保证学生的阅读学习更具有深度和高度。
三、抓住重点,鼓励学生深化知识
        在开展语文课堂课文教学的过程中,作为语文教师还需要在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上进行有效渗透,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融会贯通,帮助其在具体的思想态度以及行为品德上进行有效的规范,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素养。
        同样以六年级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为例,教师要先抓住课文的重点,帮助学生明确本章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此前提之前必须要让学生知道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内容。即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在法庭上与敌人作斗争的英勇事迹[2]。在学生进行课文阅读时,教师要进行及时的引导,让学生明白课文传送的是李大钊等革命同志的伟大精神,赞扬了革命烈士们不惜献身的崇高品质,也是为了让处于和平年代的学生明白和平的来之不易,以及潜移默化的渗透了国家兴亡、民族大义对每一位国人的重要性。学生明白本文的中心思想后,教师就可以通过阅读训练、口头传授的方式,对此类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反复训练,以一篇带多篇,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掌握能力。
四、突出重点,展开自主训练
        在针对重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过程中,作为教师更重要的,是要在明确教学的重点之后,可以对具体的训练方法进行创新,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将基础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实践运用的能力。
        以五年级课文《黄山奇松》课文为例,学生再次阅读文章后,已经明确了文章主要写了黄山松树的特征,并且文章描写的是黄山松树的“奇”。在接下来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中,学生能够围绕黄山松树的“奇”写出“迎客”、“陪客”、“送客”等关键性的词语来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概括语篇的能力和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3]。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散学生的语言思维,展开趣味性仿写训练,比如根据自身的学习体验,参与“我的家乡”自主创作,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实践运用的能力。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精读课文是既简单又复杂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加强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敏感度和主动性,借助参考书理解内容,学会概括、归纳课文内容等。这样的做法必须长期坚持,慢慢地养成良好的梳理课文的好习惯,给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崔正升.梳理思路与探究亮点——语文单篇课文教学的两大支点[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32(9):85-89.
        [2]曹大忠.如何运用“知识树”梳理课文知识[J].读与写(中旬),2016,13(6):14-14.
        [3]滕飞.思维导图在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文梳理中的应用研究--以上海市普陀区恒德小学三1班学生作业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
        作者信息:思琪,广西南宁人,广西南宁市宾阳县黎塘镇荷城小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