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入学适应 “马斯洛”有话说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期   作者:房春燕
[导读] 每年的9月开学季,总能在各个学校的门口见证一场家长、老师与学生的拉锯战
        房春燕
        济南市天桥区泺口实验学校  
        每年的9月开学季,总能在各个学校的门口见证一场家长、老师与学生的拉锯战:学生不舍得撒开妈妈的手,爸爸不忍心离开校门,老师扮演着恶人将学生拉近校门……
        虽然这样的学生是少数,却将每个学生和家长心中的恐慌和焦虑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于是,该如何帮助学生顺利的适应小学生活成了每个一年级班主任要面对的永恒话题,也成了每个一年级学生父母最期待解决的难题。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马斯洛于1943年在其论文《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可以作为一年级学生管理的理论抓手,指导实践,帮助学生顺利的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生活过渡到以学习为主的小学生活,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
        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从高到底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当低一级的需要被满足时,才会衍生出高一级的需要。换言之,只有当人从较低级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老师和学生家长完全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来指导、辅助学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
        一、满足生理需要,老师就成为了妈妈
        小学校园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有的学校会有入学开放日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熟悉校园,但目前大多数学校并未开设相关的内容。看着小小的人儿背着大大的书包,跟爸爸妈妈挥手告别,一步三回头的进入校园,校门外的家长垫着脚尖,直到孩子拐弯看不到时还舍不得离开,孩子和家长心中的焦虑不言而喻。相信入学第一天,家长最担心的是孩子有没有喝水,知不知道厕所在哪里,这正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生理需要的内容。
        有经验的老师会在日常的教学同时,结合课堂教学,设计专门的环节,带着孩子熟悉校园,知道在哪里可以接水,在哪里可以上厕所,并让他们实践一下。只要孩子们能常喝水,就能够大大减少生病的可能性,解决出勤率的问题,也能够让家长放心,更加配合老师的工作。
        看似耽误了时间,却能够让这些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自理能力的孩子们,得以满足第一级,也是最基础的需要。当这些生理需要被满足时,在孩子心里,老师就扮演了家里妈妈的角色,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为日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我是安全的,有老师爸爸保护
        当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高一级的安全需要就会成为新的激励因素。马斯洛认为,人的感受器官和其他能量主要是用于寻求安全的工具。进入小学后,自己班级的教室就是自己的庇护所,就像孩子的家一样。就像家里的守护神是爸爸,班级这个大家庭的守护神就是他们的老师。
        当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告诉老师,这就是低年级学生爱告状的原因。很多一年级班主任为了不让学生养成爱往办公室跑的习惯,不让学生随便到办公室来,殊不知这样会让学生觉得很没有安全感。我们都知道,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常常缺乏闯劲,不爱在人前表现自己,这就是为什么有的班级班风是积极活跃的,而有的班级却是死气沉沉。关于爱打小报告的习惯,各位老师大可不必担心,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慢慢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当你成为孩子们的保护神,即使他们长大了,遇到困难也更倾向于向老师求助,而不会由于经验不足去闯祸。

我想老师们一定更愿意给孩子们建立安全感,而不是去应对突发事件。
        三、用爱建立归属感,班级是我家
        组建一个班级,只是行政上的编制,并非形成一个真正的班集体,甚至有的班级到小学毕业都不能被称之为一个班集体。为什么有的老师无论带哪个班都能带出优秀班集体呢?秘诀除了满足学生的生理需要,建立安全感以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了来自班级的爱,对班级产生了归属感。这时候,“班级是我家”才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发自学生内心的声音。试问,当学生真正的把班级当作家的时候,怎么会不认真打扫卫生,又怎么会做抹黑班级的事情呢!
        在一年级学生中,总会遇到缺乏归属感的学生,如果不及时发现并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班集体和老师的爱,他们往往会逐渐变得边缘化,于是不计后果的寻找朋友或同类,甚至用讨好别人、打架、吸烟等方式融入不良团伙。大部分的老师都能及时发现这样的学生,并愿意用自己的爱让他们形成对班级的归属感,但往往由于用力过猛而适得其反。实际上,对于这类学生,当他们已经感知到自己所在的班级是安全的,就会开始观察班级中发生的事情,以及其他同学和老师对自己的态度。这时候,如果老师总是过分关注他,会让周围的同学觉得他是特别的,反而孤立了他。最好的方式是经常用眼神关注他,在经过他身边的时候适当的拍拍他的肩膀,用积极肯定的语言与他交流,适度而不过度。还可以安排班级中性格比较活泼的同学与他同桌,用朋辈关系的力量带动他融入班级。
        四、我是被尊重的,我是有价值的
        尊重需要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和尊重。无法满足尊重需要的学生,很爱面子,也很容易被虚荣所吸引。而尊重需要被满足的学生,会用努力和实际行动来实现个人价值。一年级的小学生需要通过来自长辈的肯定来体会到被尊重的感觉,对于他们来说,相对于家长的肯定,老师的鼓励更有价值,这就是家长常常挂在嘴边的“老师一句话比家长十句话都管用”。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被肯定即为被尊重,越被肯定,越能够证明自己的价值。这种肯定需要从外在的物质奖励逐步过渡到内在的言语奖励,最终让学生能够形成与实际相符的自我肯定。因此,在入学之初,建立光荣榜,贴小红花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但时间久了,小红花会失去吸引力,这时候可以通过班会,让学生畅谈对彼此的评价,朋辈的肯定更加有激励作用。在这样的活动中,老师一定要正确引导,让学生能够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和肯定彼此,以免造成对暂时发展比较慢的孩子形成伤害。
        五、顺利适应小学生活,逐步达成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能力到最大程度。达成自我实现境界的人,能够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每个人生阶段都有不同的自我实现的标准和需要,对于初入小学的孩子们来说,能够顺利的适应小学生活,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就是一种自我实现。何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呢?每个老师、学校都有不同的理解。在我看来,能够独立自觉的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融入班集体,发挥自己的作用就是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只要老师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生理、安全、爱与安全感、尊重的需要,就已经为他们提供来达成自我实现的平台,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达成这一需要的能力。
        学生的自我实现不仅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更需要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每个焦虑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一对更焦虑的父母。合理的运用共情,体会并理解家长的感受,让他们知道自己与他们一样都是爱孩子们的,无形中就与之建立了统一战线,可以共同面对并帮助学生完成一年级的入学适应。
        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一年级入学适应,马斯洛说:以人为本,层层递进的满足学生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最终一定能使学生达成成为一名合格小学生的自我实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