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明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三里桥街道童门小学 430344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计算,如何减少学生计算错误,进行高效率的数学计算教学,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本文中重点分析了小学生出现计算错误的一些典型缘由,并对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合理的开展小学生计算教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策略,希望能为读者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小学生;计算错误;创新算法;运算能力
引言
小学生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认知能力普遍不高,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错,尤其是在应用题计算过程中常常出错,甚至一些学生连续出现同一类型的错误。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这一现象,深入分析当前小学数学计算错题的成因,从多个方面加以改善,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减少计算错题的出现。
1出现计算错误的原因
1.1学生难以读懂题目
对于小学生来说,一些题目的逻辑性比较强,且看起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差甚远,所以,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往往不理解题目的意思,这样的话,他们就很难做对题目。例如,小学一年级的题目里面,可能会有“这点钱可以购买这些物品吗?”这样的问法,很多小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加减法,也会读题,但是面对这样的题目时,他们常常束手无策,因为和自己常见的问法不同,所以他们不知道应当用加法还是减法去计算知识,这样就导致了他们做题效率低下。1.2缺乏动手能力,导致计算错误
小学教育可以说是人生的起点,在最开始的时候让学生养成健全的数学思维非常重要。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活泼好动,但是因为缺乏引导,没有动手意识,尤其是在数学课堂上,容易受到课堂的束缚,形成只听讲不动手,只学不做的不良习惯。所以,数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激发学生想象力,让数学的智慧之花在儿童的指尖开放。对于计算问题,需要大量的动手练习才能减少错误出现。例如,小学一年级的知识点“认识物体”的教学中,物体本身就已经引起了学生很大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此来切入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对于几何图形的学习,小学生思维方式比较简单,还处于对事物感性的认识上,所以学生只需要认识到图形的形状和特点就可以。比如说,鼓励学生组装教学工具,先是自己初步探索,然后教师给学生抛出问题,然后在课上解决。也可以把物体图形和实际生活中的物品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动手画出自己的日用品或玩具等等。由于小学生的绘画水平比较低,也就只能画出物品的大致形状,这个时候数学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绘画”的共同点,进行图形的教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到常见常用的基本数学知识。
1.3不良数学学习习惯,导致计算错误
数学教学中,学生出现计算错误很大程度上和学生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有关,比如说,没有良好的聆听习惯,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课程,导致计算过程中知识点匮乏,出现计算错误。小学生虽然性格特点比较活泼,但是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应该学习知识和计算技能的学生能专注聆听是学习的必要前提。教师一定要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到课堂上边,“强迫”学生去学习数学知识。数学计算的过程是需要专注和心无旁骛的一项工程,需要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数学学习素养。比如:在教学“几”和“第几”时,要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不同含义。老师可以设问:小明的座位在第几排?他的前面有几个人?数一数教室里一共有几个人?第三排第二位同学是哪一位?类似于这样的问题,就可以增加学生计算过程中的严谨性,减少计算错误出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2运算能力提升的实施策略
2.1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中,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对计算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他们在学习中遇到计算类的题目时,就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例如,笔者在课堂上会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加直观地面对各种难点。
以“简单的计算”这一内容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将我国现行的人民币给学生呈现出来,像100元、50元、20元以及10元、5元的纸币还有1元、5角的硬币等,让学生可以对基本的人民币有所了解,之后,笔者就开始引导学生开始换算,5元等于多少角?12角等于多少元?若是学生不能准确地换算的话,笔者就将元和角的纸币再次呈现在多媒体上,让学生可以对其有比较直观的了解;同时,了解到很多不会对计算中的单位进行换算,在学习的过程中,笔者就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了很多相似的计算题目,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可以对各种计算题目有全面的认知,像是1元+23角的计算,学生可以做到游刃有余,这样的话,就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避免了学生在练习题中出现错误。
2.2生活化纠错
小学数学中年级的计算题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是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生活中的内容,那么他们的积极性和注意力都将集中在这一生活化的元素上,因此,纠正错题的首要问题就是要抓住小学生的兴趣,从他们容易理解并且比较接近的生活元素入手来进行纠错。在小数的计算过程中,中年级的小学生可能对这一知识点不是很理解而导致计算错误,比如在运用运算法则:加法交换律出现错误时,就可以采用生活化元素纠错的方式进行纠正,老师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去理解,比如可以用学生的文具充当纠错道具,三个排成一排,变换每一个文具的顺序时,算出来的结果不变。将与学生距离相近的生活元素融入纠错过程中,既符合中年级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又拉近了学生与计算之间的距离,帮助这些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小学数学中的运算法则。
2.3建立错题集
在学生计算错误后,教师直接纠正学生的计算错误,有针对性地总结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及典型题目,难以使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错误。部分教师为了赶课堂教学进度,没有细致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而是让学生自己分析,这就很容易使学生敷衍对待错误题目。部分学生虽然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认真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但时间一长,还是容易忘记,导致在后续的学习中再次犯错。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尤其是中、高年级小学生,整理自己的错题,如按错误类型整理、按知识点整理等。这不仅可以让小学生反复回顾错题,使其发挥警示作用,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整理与归纳能力,很大程度上降低二次错误发生的可能性。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定期让学生上交错题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容易犯错的题目类型,以调整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错题交流、找错误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交流与分析各类错题,了解自己存在的不足,取长补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结束语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是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逻辑,而学习就是在不断地犯错———悟错———改错的过程中前进。提升小学生的运算能力,需要教师不断地研读教材,研读学生,由果寻因,追本溯源,抓住儿童的成长特质,数学教材的关键内核,教育教学的核心本质,与儿童同行,让数学教育向更深处漫溯,打好计算的坚实根基。
参考文献
[1]芮珂.小学生计算错误现状及原因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9.
[2]刘勇.刍议小学生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其对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4):79.
[3]屠晓敏.小学生分数计算高错误率成因及对策[J].新课程(上),2019(01):169.
[4]陈丽.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名师在线,2019(01):41-42.
[5]樊丽.解决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策略[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2.
[6]刘鲤.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减少计算错误[J].科幻画报,2018(12):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