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研究分析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期   作者:汪来春
[导读]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
        汪来春
        安徽省马鞍山市安徽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243000
        摘要: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历史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方面能发挥独特的作用。为了能够强化学生自身人文精神的培育,必须要将其作为整个教学工作的重点,必须要强化学生自身人文精神的培育力度。本文主要是根据当前的培养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进而推动整个当前历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学生自身在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取得更多的进步。
        关键词:高中历史;人文精神
        引言
        从当前的教学发展情况来看,学生自身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学习生活,才能够在后期为整个社会创造有利的价值。历史这门科目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内容,为了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自身的精神世界,指导其成长,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开展期间,必须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途径,多种角度,稳步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精神内容。
        一、主要的培养策略研究
        (一)搭建良好的关系
        对于很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自身的性格相对比较叛逆,而且整个思维比较活跃,对于周围的事物有着较强的敏感,喜欢表现自己,容易受到周围事物的影响,对于周围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尽管如此,学生自身的心智相对不够成熟,如果没有教师专业化的引导和指引就很容易走上歧途,因此,教师在进行相关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根据当前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积极主动的与学生进行交谈分析,进而为后期人文精神的发展创建良好的条件。教师作为学生自身学习的榜样,首先教师自身必须要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去丰富自身的见解和知识。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交流,进一步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完善自身。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教师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显得尤为关键。作为教师也要积极主动的去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一种公平公正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只有教师自身对待学生足够的包容,学生才会更加主动,乐意的去虚心接受教师的意见,进而为整个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搭建良好的平台。
        (二)重视教育教学方式的纠正
        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要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要尊重人的价值。在以往的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凭个人的主观意识进行备课和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学生是否能够充分理解课堂知识并没有引起重视,这种一味的灌输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来说极为不利。虽然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比较专业,但是学生自身的想法和观点得不到表达,就会降低学生对整节课堂的学习兴趣。对于历史这门学科来说,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更加的厌烦历史,进而对教师自身的教学模式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教师在进行具体内容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根据当前的教学发展理念,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问题的提出,充分主动的尊重每一位学生在课堂过程中的想法和教学意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参与性,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大脑潜能,而作为历史教师来说,在进行课堂内容讲述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充分了解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问题和想法,然后通过问题的提出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主动的去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在不断的思考的过程中针对当前文化的本质和内涵进行深入的探究,让其在无形之中对历史这门科目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重视教材的利用
        为了能够极大的强化学生自身人文精神的培育,除了要充分吸收当前的教学发展理念以外,必须要让学生能够对所学到的知识灵活应用,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开展过程中,必须要根据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和学习的状态进行教学措施的实施,让学生能够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尽量能够有自己的想法。
        比如在进行高中统编教材《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教学时,充分挖掘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内涵,从人——人性——人权这一线索,指导学生理解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到启蒙运动内在联系,强调人文主义在推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重大作用。教师可以将自由、平等、民主的人文精神内涵与教育教学过程相结合,从而加深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
        总之,教师在进行具体的内容讲课的过程中,必须要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互动和交谈,让学生能够对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强化吸收,进而有一个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为学生自身人文精神的培育奠定扎实的基础[1]。
        (四)重视学生自身人文精神的培育
        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具体内容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兴趣,然后在此基础之上不断的引导分析,极大的提高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通过一定教学环境的融入,进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当前的历史内容和知识点。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及时的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其能够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去思考去总结,渐渐对整个历史教学活动感兴趣[2]。
        二、结束语
        一方面要极大的强化学生对整个知识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学生注重学生自身整个人文精神的培育力度,通过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进而让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思想,有一个良好的道德品质。根据当前的教学发展趋势,不断的研究,不断的分析,进而推动整个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桂艳.提升高中历史课堂人文性的实现路径[J].成长,2019,0(12):36-36.
        [2]韦恩亮.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课程教育研究,2019,0(47):57-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