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娟
重庆市涪陵高级中学校,重庆408000
摘要:从概念角度进行分析,语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借助多种渠道、途径来获取语文知识,并对所获取的知识进行二次分析、整理,形成一种创新性的思维,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观点,最后形成学科上的学习成果。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需要立足于课程教学基础之上,以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而通过分析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许多语文教师本身的语文教学理念非常单一,过于追求升学率,盲目进行知识讲解,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思维;培养
一、语文思维特点分析
语文思维具有极强的渗透性。从广义的角度进行分析,思维是人们在遇到问题时进行思考的主要方式,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中语文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思想意识之中。同时,语文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非常紧密的联系,有着审美功能、协调能力等等。所以,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分析、体会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而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
语文思维具有极强的交流性。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大都会通过问题的提出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而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构建平台,以在不断地沟通、交流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发现自身思维上存在的不足,进而更好地认识自身、完善自身。同时,学生之间也会在意见的沟通、交流中实现思想意识的交换。通过长期有益的交流、互动,学生是非判断能力、问题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也会得到有效地提升。
语文思维具有极强的广泛性。人类本身的想象能力是无限的,而语文作为一种思维思考方式,会因为学生的不同、地域文化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思维模式,为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利用教材内容的多样性的特点来拓展学生语文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二、高中语文思维培养的现状以及重要性分析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现状分析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与小学、中学语文教学不同,其不仅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分析,更加注重对学生语文基本素养以及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许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重要性,在广大语文教师认知之中,语文不过是一门语言类型的学科,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语文知识,而在高中学习中只需要继续积累语文知识即可,进而忽视了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同时,当下高中语文教学单纯以应试型教育教学为主,并重点讲解一些考试中的重点、难点,这也大大降低了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语文课堂过于沉闷、压抑,不利于学生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重要性分析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理论基础知识的分析和讲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教师更应当注重学生语文思维以及语文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只有重视学生语文思维和在实际生活中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文成绩。通过培养学生语文思维,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还有利于新课改的推广以及素质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策略分析
(一)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精神、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意识到教学文本所发挥的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与创新思维培养的结合点,进而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其中主要包括教学引导、教学示范、教学点播等多种手段,以提高学生与乌恩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高中阶段课程学习中,学生本身所具有的理论思维已经逐渐发展到一个较为成熟的层次。因此,教师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单凭单一课堂内容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借助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以及抽象逻辑思维,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发展、全面的眼光去看待学习、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而有效的避免学生因为主观思维的随意性影响对事物的判断。所以,在教育教学环节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并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贯穿其中,提高学生辩证思维。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教学任务,引导学生从辩证的角度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进而完成教师所规定的作业内容。
(三)构建课堂情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高中阶段,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不能仅限于教材内容,教师应当在讲解、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分析问题,以从中获得属于自己的见解,进而实现语文知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为此,教师在授课环节可以为学生创设课堂问题情景,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课堂思维的有效引导,可以让学生自主参与到问题分析、思考过程中,并结合所学课文内容以及所掌握的语文知识,运用发散性的思维去思考一些具有建设性、新颖的语文问题,进而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组织有效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学生语文独立思维
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仅凭教材内容组织教学活动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环节结合教材文本组织课外阅读活动,并鼓励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使得学生可以从阅读学习中掌握正确的思考方式,学会从多个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
(五)重视课堂提问,培养学生新颖思维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处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如果教师没有妥当处理,则会打击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降低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最终影响语文思维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此,语文教师需要注重课堂提问,以培养学生的新颖思维,使得学生在思考、分析中产生新的想法和观点。在课堂提问以及互动环节,教师要尝试正面回答学生所提出的一些新颖的想法和问题,并立足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运用逆向的思维进行分析,进而彻底转变传统意义上“只许教师提问,不许学生疑惑”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师可以充满耐心地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疑惑,则学生也会从其内在意识中产生一种满足感,进而深入到语文学习中,达到素质教育目的,培养学生语文思维。
新课改的持续推进,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此,高中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入分析素质教育理念,制定更为完善的教育教学策略。语文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三大基础课程之一,长期以来受到教师、家长、学生等多方面的关注,所以,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分析,挖掘教材中的潜在内容,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拓展,将语文思维的培养贯穿到整个教学体系,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马俊才.探究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8):52-53.
[2]万生科.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策略[J].品位经典,2020(09):131-132.
[3]张丽花.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课外语文,2020(27):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