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教育融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期   作者:张昕
[导读] 垃圾分类既是美德,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理念,既有利于创建生态文明保护环境,又有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良性循环
        张昕
        常州市经开区实验小学  江苏省常州市  213000

        摘要:垃圾分类既是美德,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理念,既有利于创建生态文明保护环境,又有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良性循环。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垃圾分类教育,能培养小学生绿色、环保、低碳、文明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建设美丽校园、助推育人体系向纵深发展。文章基于此,针对垃圾分类教育融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垃圾分类;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大自然美丽而又神奇,并为我们提供了优良的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各种资源的使用规模日渐扩大,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家园却被垃圾所包围,但智慧的人们又及时的采取了种种环境保护措施。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人类已经逐渐认识到,垃圾也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也能产生巨大的财富。为了保护自己生存环境的质量,人们已经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垃圾的合理处理和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为做好垃圾分类收集和管理,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纷纷开始有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贮存工作,根据属地规定的生活垃圾分类类别、品种、投放、收运、处置等方面要求,规范校内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一、“垃圾分类”教育是自上而下的办学要求
        众所周知,“三创”之风吹遍全,各地溢满了三创响亮口号,各个角落的人们都在用实际行动献上一份力。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垃圾分类的知识,引起学生热爱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为鼓励少年儿童争当垃圾分类践行者、宣传者和推动者,让更多的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通知要求,将垃圾分类教育作为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垃圾分类教育将与社会公德教育、生态文明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有机融合,提高整体教育效果。用足用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关于垃圾分类的相关教学内容,将垃圾分类知识教育纳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根据不同办学层次,有效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有效利用劳动教育基地、素质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组织和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加强体验,坚持学以致用,让学生参与其中。
二、垃圾分类教育融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为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树立环保意识以及能源意识,养成节约资源的好习惯,把课堂所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而我们人类的生活习惯与地球的环境息息相关,开展这次文明处理垃圾综合实践活动,正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日常生活,了解更多垃圾处理的知识,从而引起学生热爱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从中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倡议下,学校对全体师生发出了《垃圾分类,从我做起》活动倡议,号召大家无论是在校园,还是在家里,或在公共场所,让举手之劳成为一种习惯, 一种素养,一种航标。并希望大家积极行动起来,小手拉大手,用实际行动感召身边的家人、友人、周围的人参与垃圾分类收集。
三、将垃圾分类教育融入小学综合实践的活动策略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然而随着社会的工业化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地球的攫取和破坏不断加速,工业垃圾与生活垃圾的产生越来越多,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活环境,情况已到了令人瞩目惊心的地步了。本实践活动就是想通过学生亲身去参与到垃圾分类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热爱周围环境,进而热爱大自然、热爱地球的目的。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
        垃圾问题关系着千家万户,让孩子们爱护学会关心周围的环境,通过观察发现、调查了解、讨论交流有关垃圾的问题,并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实践,以激发孩子们爱护环境的情感,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让他们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是设计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初衷。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处理垃圾的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与方法
        为了正确引导学生对垃圾分类的正确理解,因此让学生通过上网,到附近社区调查访问等途径,收集有关的各种各样的资料、图片,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课堂中让学生就收集到的资料、图片进行讨论,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目标。根据学生的汇报,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并选出组长。小组长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填写计划表并进行分工,最终达到以下实践目的。
        (1)能合理把垃圾进行分类。
        (2)学会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搜集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
        (3)掌握初步垃圾分类的知识。
        学生根据研究方案,将收集到的各类信息进行整合,以手抄报,广告宣传,调查报告等形式举办展览办报,全面展开汇报宣传。让学生走出课室,进入各自的家庭、生活的社区,利用拍照、访问街坊或上网方式对垃圾分类的看法和感受,感受其他社会成员对垃圾分类的看法。通过小组讨论,收集和学习应该如何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获得信息。让学生通过活动中的亲身体验,认识到文明处理垃圾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的情感。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
        通过开展“垃圾分类小能手”等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收集有关垃圾分类的资料、图片,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进入各自的家庭、生活的社区,利用拍照、访问街坊等方式了解不同的人群对垃圾分类的感受,感受其他社会成员对垃圾分类的看法。通过小组讨论,将收集到的各类信息进行整合,以手抄报展评、广告宣传、创作垃圾分类的宣传标语、垃圾分类倡议书、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汇报宣传。在学校举行的“垃圾分类.你们同行”手抄报评比活动中,各年级学生纷纷投稿、积极参与其中,最终进行交流评价活动(根据小组初步整理出来的成果,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完善促进成果的进一步完善)。
        (1)小组交流收集的资料,交流考察的记录情况。说说自己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说说自己如何做好考察记录的。
        (2)全班交流各组专题研究报告
        (3)小组交流各组收集的有关图片、参观的照片,采访的纪录等。
四、结语
        诸如此类综合实践活动的陆续开展,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文明处理垃圾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关注环境、爱护环境的情感。通过开展各种垃圾分类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认识每种垃圾所属何种类别,采用分类式的垃圾桶可以方便我们将可以回收利用的资源再次收集起来,既有利于创建生态文明保护环境,又有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良性循环。接着孩子们又认真聆听垃圾分类专业老师关于垃圾分类知识的讲解,还有有奖问答环节,被抽到的学生上来回答老师手中的垃圾属于何种种类并放入相应的垃圾桶,同学们都很厉害,几乎没有错误的虽然大家对于做综合实践还是很懵懂,但是他们能够克服困难,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他们顺利完成了垃圾分类综合实践活动,从中获得了不同的收获和体会。综合实践活动让同学们的动手和创造能力得到提升,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加深了对垃圾分类的理解,提高了自身的环保意识,化身为一个个环保达人。

参考资料:
        1 陈昌照;;综合实践活动与“政策法规进校园”的融通—以“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为例[J];新教师;2019年09期
        2 章小英;;综合实践活动延伸微课程开发[J];江苏教育;2019年71期
        3 徐秋凤;;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真”滋味刍论[J];成才之路;2019年29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