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对策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期   作者:张希
[导读] 语文是所有学生贯穿整个学生生涯乃至终身的一门学科,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行,对于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
        张希
        石家庄市草场街小学
        
        摘要:语文是所有学生贯穿整个学生生涯乃至终身的一门学科,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行,对于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对于年龄较小、知识积累较少的小学生,教师们需要做的就是增加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有趣、活跃、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对策
前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认知浅、自制能力也相对较弱,学习很大程度上是由兴趣决定。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按照改革要求,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创建一个充满活力,学习气氛的课堂。但是,在一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显露出来了很多问题,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中只有干巴巴的讲,没有创造一定的环境氛围;忽视学生的学习方法等。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小学生失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语文的学习效果[1]。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教师做好课前准备,丰富课堂导入方式
        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前提条件就是教师是否有精心备课。小学语文教材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编制的,内容丰富,风格不同。对此,我们导入新课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这堂课的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课堂导入方式,比如:歌曲导入、情景导入、游戏导入等等。同样,教学方法也需要灵活多变,在教学设计中,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提问方式、贴近学生身边问题的事例,同样也一定要符合教学的重点。因此,这对教师的备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吃透”教材,改变以往单纯应对考试的弊端,静心去走进教材,走进学生。大胆对语文课堂进行创新性的但不离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
二、加强师生之间互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想要让小学生觉得这节课充满趣味性,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参与到这节课里面。语文教师在展开课堂教学时,首先要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要深入落实素质教育所提倡的“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做好引导者的工作。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想。教师在课堂上要和学生多进行互动,多听听他们的想法,要最大化的去挖掘他们身上的创造性和独特性。通过积极的互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也跟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有了保障[2]。


        比如,我在进行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扁鹊治病》的教学,这是一篇讲述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的故事。同学们看到课文的题目时,一定会发出疑问,扁鹊是谁?他是医生吗?他是怎么给别人治病的?带着这些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去默读课文。学生读完课文之后,分成小组共同去讨论刚才的问题然后找学生回答。大家明白了这篇故事讲的是扁鹊劝蔡桓公治病,尽管知道扁鹊是名医,扁鹊也明确指出了蔡桓公病在何处,但是蔡桓公始终认为自己没病,不肯治疗,最终会延误病情,病入膏肓。这时有学生发问了:“为什么蔡桓公不愿意治病?”“扁鹊和蔡桓公分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教师可以将他们的对话找同学分角色朗读,这样两人的性格就直接表现出来了。最终同学们得出结论:扁鹊是一个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人;蔡桓公是一个固执己见、刚愎自用的人。最后。老师进行总结,我们应该防微杜渐,在刚发现问题的时候就把它扼杀在摇篮里,不然它就会恶性循环,越来越严重,就像我们学习一样,有问题就要马上解决,不要等它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整个一堂课,学生积极互动,充满学习激情,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的同时也高效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也学生学习中的最大动力,学习兴趣会促使学生学习主动积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借助黑板、粉笔和教材展开教学,这种乏味单一,缺少生机的模式,对于年龄阶段较小,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讲,沉闷呆板,枯燥乏味,学生根本坐不住。但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改变这一现状,它以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展现传递教学内容。这对小学生来讲,比传统单一的模式更能刺激到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更能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这样的模式带给了他们感官的刺激,让他们带着饱满的情感来学习。
        比如,我在教授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这节课的内容时,学生对蟋蟀习性、生活地点、生活方式、外形、性格都不了解,因为大部分学生并未真正的观察过蟋蟀,仅仅靠文字很难真正的全面的理解,无法激起小学生对于动物的喜爱和认真观察的习惯。采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就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的手段真实的把蟋蟀的住宅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们置身其中,如闻其声,如会其神、如见其形。学生就能把书本中的文字和所看到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样作者生动精妙的字词句才可能真正被学生所体会,蟋蟀的可爱和品质才能被学生深刻的理解,这样小学生才可以真正消化文章的所有内容。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很多种方法可以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趣味性,我们要取传统教学之精华,去传统教学之弊端。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学习能力,另一个方面还要重视他们对学科的兴趣,引导学生不断地,稳定地进步。
参考文献:
        [1]黄春.浅析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J].科幻画报,2020(11):210.
        [2]覃如琴.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J].教育界,2020(40):77-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