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梅
新疆特克斯县喀拉达拉镇寄宿制小学
摘要:小学教育是人生教学的初级阶段,小学阶段的教育注重的是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观察在我们生活中是一种很重要的技能,也是我们需要具备的一种技巧,对于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是初级教育阶段教师需要做的,而数学科目的学习便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良好方式。基于此,本文将浅谈小学生数学观察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学习兴趣;观察力;培养策略
引言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升入正式教育,进入到正式教育的学习,这个时候学生的任何对于学习的习惯可以认为都还没有形成,因此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观察力的培养,运用数学科目的独特性,充分利用数学问题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关键和事物发展的洞察力。
一、培养观察力的目的和任务
在教学或者生活中,往往当有一个具体的任务或者目标时,学生才会聚精会神的去观察,去认真的看,发现其中所蕴含的奥秘。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多举经典的例子,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在位置一课的学习中,在被问到小明坐在小红的什么位置的时候,学生便会主动的去观察小明和小红的位置,学生会仔细的看两人的位置关系,加以思考和语言组织,将其位置关系表达出来。但情况并不是固定的,当老师让学生走动起来观察小明和小红位置关系时,学生通过观察便会发现他们走动起来时,小红和小明的位置关系对于他们来说不再固定,即走动起来后小红和小明的位置关系对走动的学生而言发生了改变。通过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下对其他事物观察,即让学生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又培养的学生的数学观察力。【1】
二、培养观察力的重要意义
观察力是一项重要的技能,观察力也就是学生对于外界事物通过观察之后得到的启发或对于原有事物加之观察后得到都的与原来不一样的东西,也就是有了新的发现。数学观察力就是运用数学教学中一些具体的数学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培养数学观察力,就应该从低年级段的学生开始抓起,通过一些简单又明了的例子,如11—20各数的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像学习准备课时,教材的教学方法一样,让学生观察11—20各数与生活中的什么相像,观察各数字各有什么样的特点,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认识与记忆各数字。数学观察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在解决和发现数学问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观察力的有无和能力的大小,都会决定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所花时间的长短,也就是牵扯到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问题,如果教师能在初级教育阶段就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观察力,在以后的学生生活中从数学学科以延伸到更多的方面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便能够事半功倍。这就是从早培养学生数学观察力的重要意义。【2】
三、培养小学生数学观察力的策略
(一)课前充分准备,留够观察时间
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比较低,心理也还很幼稚,所以上课的概念对他们来说也只是大家坐在一起跟着考试做活动而已,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他们的年龄阶段制定适应的教学方式。因为是学生年龄低,还处在发音识字的阶段,所以不可能要求他们自己课前完成课堂内容的预习;这时教师便可以通过课本的图画让学生先进行大概的了解,虽然识字不全,但学生是可以通过观察课本上的图画来了解上课的内容。
比如,教师在进行“认识钟表”这一课的学习前,便可以先布置给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图画先进性学习,在家里可以跟家长一起学习,而且一般家里都是有钟表的,可以很好的辅助学生进行认识学习,并且实物更能帮助学生对其进行观察,让学生明确任务和目的能更好的帮助他们进行观察。有了充足的课前准备,在课上教师需要做的便是留给学生足够的观察时间。教师不能一味的讲授知识,因为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而且年龄还小,所以教师应该考虑多给学生留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观察,自己思考对于事物的看法,让学生能够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二)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
就像大家通常所说的,生活中其实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便告诉了我们观察的重要性,一年级是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教师的一言一行,家长的言行举止,甚至是同伴的行为学生都会去模仿,去学习,这个年龄段也是学生具有很强动手能力的阶段,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充分利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做活动时,可以让学生观察为什么不同的季节校园里的景色是不同的,不同的花朵颜色为什么会是不同的,而且校园里一般都是花团锦簇,绿树成荫,花朵五颜六色,绚丽多彩,是孩子非常喜欢的植物,也是很适合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材料,通过让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课本中讲述的知识,即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也能够锻炼他们观察的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他们思想的道路。培养学生注意观察身边事物的行为习惯,为他们观察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4】
(三)观察结合思考
观察也是一种学习,人们常说,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观察力的培养也是一样。小学数学的教学,是教学生认识数字和图形,而图形便是一门观察的学科,教师可以利用许许多多的图形来让学生观察,通过画图或者剪切画的方式让他们来了解和认识图形的特征,从而记住图形的名字,数字也具有一定的特点,虽然没有图形那么的直观,但教师可以通过拟化的形式来让学生学习,比如“1像铅笔直又长 ,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有道弯,4像小旗空中飘,5像称勾儿来卖菜”这样生动形象又朗朗上口的方式辅助学生记忆和认识数字,这样不仅利于学生观察学习,还有利于巩固复习,通过将数字形象化,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类似的东西是便能想起对应的数字,这便是观察学习的魅力,也是思考与观察结合的体现。【5】
(四)引导式观察培养
学生年龄低,注意力容易不集中,作为教师,便可以主动的引导学生去观察,特别是在数学问题中,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弱,即使是一些很基本的数学问题也能够难住他们,导致他们是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可以进行引导式的教学,将需要学习的内容分为多个阶段,引导学生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观察其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发现问题所在,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也同时培养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认识人民币”这一课的学习时,便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因为人民币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品,教师可以提给教学用的人民币样品给学生观察,可以将学生分组,然后每个小组观察不同的人民币,再由每个小组所有组员总结不同人民币之间的异同。通过观察来让学生了解事物的相同和不同的属性。
结束语
一年级是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阶段,学生并不掌握什么技能,万事万物主要还是需要“看”,也就是说,观察是这个年龄段学生主要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方式,教师要明白学生的这个特点,并抓住这个特点进行相应的培养,将观察力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使命,要教会学生观察,并且培养学生的习惯,,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温剑,张冲,陈新影.浅谈小学生观察力培养的策略研究——以《丛林探险》为例[J].当代家庭教育,2021(05):11-12.
[2]张万芹.小学生观察力培养的重要性及实现路径思考[J].课外语文,2017(18):56-57.
[3]陈长花,张小美.做生活的有心人——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J].写作(下旬刊),2017(08):83-84.
[4]袁沈培.真实,写好小学作文第一“真经”——浅谈小学生作文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6(03):44-45.
[5]张锦滔.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观察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0):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