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
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官店镇沙坝教学点 贵州遵义 564608
摘 要: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与新课标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育中,教师应重视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利用“互动”策略打造趣味课堂,潜移默化提升学生多方面学习能力。以课堂有限的四十分钟为基础,教师将营造良好课堂气氛,不再局限于课前的预设,结合新问题、新情况对学生进行分析引导,不浪费一分一秒,从而多方面焕发语文教学生命活力,给予学生提升自我的广阔平台。本文主要就小学语文教学的“互动”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互动教学;教学实践;策略
小学阶段是孩子意识启蒙的关键时期,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学不仅仅要围绕课本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促进他们思考,锻炼逻辑思维,提高各方面的综合素养,进而增强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好地促进全面型人才的发展。基于此,教师对于互动模式的利用就显得格外重要。有效利用“互动”策略,就是将互动细化到课堂之中,融入到教学之中,通过交流与活动,潜移默化地给予学生多层次、内容丰富的体验。
一、语言魅力——掌握提问方式
小学阶段的学生出于对教师的亲切与信任,他们习惯于等待教师的讲解,从而直接获取答案。但作为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掌握自己提问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与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善于独立思考,能够在课堂上或者课外找出答案来回答提问,教师需要对他们言之有理的言论予以鼓励与支持,并解答学生最终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此增添师生互动,增强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
以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文《巨人的花园》的一次教育实践经验为例,教师为学生详尽地介绍了作者王尔德,并摘录了另外几篇童话,展示了不同的童话形象和哲理。此时教师通过提问,来查看学生对本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与知识总结。例如:“课文中你认为巨人是怎样一个人?为什么?”或者“总结一下《巨人的花园》在童话方面的创作特点?”互动期间,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或者是没有组织好语言,教师要注意引导,不能逼迫学生一定要说出自己想要的答案,也不能直接放弃学生,转而提问另一位学生,而是要循循善诱,舒缓学生紧张的情绪,从而顺利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由此可见,教师的互动方式十分重要,切记不能给学生留下对教师提问的阴影,而是要让学生勇于与教师互动,爱上互动。正确的提问方式也能够体现教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一视同仁、提供最优教学资源的先进理念。
二、实践活动——营造教学氛围
教学需要营造大环境,需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为了提高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积极性,笔者提倡开展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基于课本,学生进行多文本的选择,而后进行表演展示。教师应把握这个机会,师生互动开展情景教学,发展学生的全面能力。
以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将相和》一课为例,教师组织一次课堂实践活动,学生自愿参加,在活动的预备阶段,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将相和》,了解主要人物与历史背景,同时使其对本文的大意有大致了解;接下来,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精彩片段,尽可能地做到自读自悟,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中心矛盾点,把握文章的故事线;最后,营造情景,学生组队、分配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向大家展示《将相和》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加深印象,力求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联想,最终形成精彩的情景表演。
角色扮演在班级形成活泼的氛围,加深了同学们对此文本阅读的印象,获得了新的感悟,教师也可以对优秀小组颁发优秀奖,对其他小组也颁发鼓励奖,并宣布以后会多加沿用此制度。
三、口语展示——增添互动模式
语文科目的学习不似理科理论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它强调的是辩论性的思维,言之有理即可,从而让学生从不同的维度来思考问题。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作为教师更应该重视语文课堂中的互动,教师应该多倾听学生的发言,并且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与见解,多维度地思考问题,从而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生成。
每节课上课之前,教师可以拿出五分钟时间来交给学生交流展示。不
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激发学习的兴趣等。还可以改变部分学生面对人群胆怯、逃避交际、拘谨,表达时词不达意、缺乏条理、没有主见的种种问题。例如,每节课前五分钟,邀请同学轮流上台介绍一个作家,或者是为大家分享自己喜欢的文章片段。台下的同学可以提出赞扬或是意见,面对意见展示的同学也要学会悉心接受,不要感到害羞或难过。每个同学都要要条理清晰、声音洪亮地为大家简要介绍,还需要加上自己的感想与理解,并请台下的同学也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这样的互动机会在学校里是很难得的,而这样的机会恰恰是学生们最需要的,也是最应该接受的。这样循序渐进的训练,为学生的社交能力、表达能力、自信心以及勇气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四、教师评价——增进师生交流
在日常学习中,鼓励同桌为一组、或前后桌为一组讨论教师提问,讨论探究时间结束后,分组派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并给出相关的理由佐证。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组织其他同学对小组展示的成果进行自主评价与互相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增值学生学业质量,提高教师课堂质量。使每一位学生沉浸式体验、全身心参与,课堂气氛欢快热情,学生各抒己见,都能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爬山虎的脚》一课的教学中,学生自发总结出爬山虎具有坚忍不拔、脚踏实地的象征意义,更有学生能体会到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善于观察的性格特点,此时教师大加赞赏,适当满足学生的获得感,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学生听了会十分欣喜,感到加倍的激励;对于总结不到位,不能画出关键语句的同学,教师不能逼迫,而是要给予学生委婉客观的评价,例如“你的答案与标准答案已经很接近了,下次要继续加油!”学生便不会气馁,怀着信心继续加油。
小组展示、学生互评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评价。教师需要明确肯定学生的优秀方面,委婉提出改进方面的建设性建议,使每一位学生受益,且激起心中的求知欲和胜负欲,使课堂充满激情。通过评价学生增强信心与兴趣。小学阶段学生依然具有注意力不集中,心理较为脆弱、在意教师评价的群体特点。因此教师鼓励性、赞赏性的评价能够最大程度增强他们对语文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结论: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育中,教师应重视“互动”教学模式带给学生的益处,以此促进学生独立思考,锻炼逻辑思维,还有助于提高课堂注意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面对集体的勇气与自信力,进而激发其创新创造能力,促进全面发展。教师不应该局限于课前的预设,而是要结合新问题、新情况对学生进行分析引导,从而多方面焕发学生互动的积极活力,让语文课堂别有一番滋味。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采取师生互动学习模式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25):53-54.
[2]陈丽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研究[J].学周刊,2021(12):73-74.
[3]李英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方法探究[J].山西教育(教学),2021(0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