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期   作者:黄咏梅
[导读]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黄咏梅
        湖北省崇阳先第一中学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希望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引言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它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加强阅读教学,切实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1.1教学理念陈旧
        虽然我们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但很多的老师教学理念难以转变过来,尤其是面临中考的压力,老师更重视学生的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以教导学生应试技巧为主,将一篇篇的文章分割,重点讲解课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字词是什么意思、中心思想是什么,却很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无法引领学生挖掘课文的内涵,也忽视了学生的见解和观点。这样的教学只是单纯的让学生记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却约束了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兴趣爱好,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更加依赖老师,而失去了自我学习的动力,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1.2教学语言枯燥乏味
        语文是一门讲求语言艺术的学科,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上,语文教师更应该善于利用其艺术性,创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但是,由于许多教师思想落后,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语言隐晦、艰涩,用词枯燥乏味,提不起学生学习兴趣。甚至,有些教师把不良情绪带入到教学工作之中,让学生无力应付。沉闷无趣的课堂氛围,不仅让学生昏昏欲睡,达不到预期的课堂效果,而且降低了学生阅读文章的热情。
1.3对学生的辅导欠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往往缺少足够的指导,教师往往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将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结构和所讲述的内容传递给学生,而缺少对学生进一步的指导和辅导,这样,学生便不能在阅读中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理解。
二、提高初中语文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改进教学理念
        新课改背景下,老师必须改进教学理念,改变以成绩衡量学生的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和学生平等、和谐共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并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2.2营造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入情教学
        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境,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应该注重利用这一优势,结合课文知识和学习的现有环境,创设一个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学生入情入境,能增加学生真实的体验感,让学生铭心记住所学的知识点,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阅读感,能更好的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


2.3合理利用多媒体,增加教学乐趣
        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生,对语文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这样既可以营造课堂气氛,增加活跃的元素,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阅读教学要做到要学生喜欢阅读,喜欢思考,喜欢想问题,才能更好的促进语文阅读的教学。而多媒体在教学中,增加图片、音乐、视频,可以增加课堂趣味性,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授“乡愁”一课时,很多学生可能不是太了解台湾和祖国大陆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让学生看《甲午中日战争》,让学生明白台湾和大陆之间的牵连,理解诗的背景,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情基础,再用多媒体放一首感人的歌曲当作背景音乐,教师或是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深深的体验一下那是作者的思想情感,能很好的让学生阅读诗的精髓之处。
2.4强化辅导,加强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不同于小学语文阅读,除了让学生明白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策略、文章架构外,还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创作背景、作者创作时的心理,这样可以走进作者内心,对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和感情有客观的认识和理解,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对学生强化辅导、加强文章内容思考,这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特别重要,不容忽视。
2.5灵活引用文章,加强引导探究学习
        在初中教材中,记叙文占据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应给予科学、灵活引用,基于此来开展精心高效的阅读教学活动。在学生完成记叙文的阅读学习之后,通常都会对当下的日常生活产生不一样的感悟,能够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全面提升。为了引导学生轻松、高效地开展阅读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引用探究式、自主式,以及对话式等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作出深入探究,以此来积累丰富知识信息。比如:某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社戏》这篇文章时,就基于探究式教学方式,为学生提前设计好了相应主题,将学生合理划分成了几个学习小组,让其开展自主、合作探究,从各不同角度来对人物形象做出全面分析,以此来实现对文章中心内容的准确把握。在此基础上,让各小组按照组次,派一名代表将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表述出来,其他成员可以给予适当补充,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给予恰当的点拨。在此过程中,若发现存在争议的问题,教师应带领学生从更适合的角度来做出深入讨论,这样既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果,也能够吸引更多学生全身心参与各项教学活动,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显著提升。
2.6将名著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名著是对历史人物或社会事件的真实反映,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而且语文课程的教学不能与生活相脱离,如果脱离生活,语文知识将会变得空洞和乏味。将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课堂就会显得精彩纷呈,可以拉近名著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能与其内心产生共鸣,注入无限生机与活力。所以,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需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引导他们在阅读中实践,在实践中阅读,了解学生的生活关系、生活意义和生活问题,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例如,在进行《威尼斯商人》教学时,名著主题是作者对资产阶级中金钱和法律的人文主义思想,同时歌颂了爱情、友谊和仁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关联,帮助他们学会分辨假恶丑,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三、结束语
        语文是有生命的,阅读更是充满灵性、充满快乐的。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与灵魂,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更好的增加知识,发散思维,增强语文能力,提高写作水平,进而有效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真正的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新时期的语文要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与文字共舞,在阅读中享受学习,享受语文。
参考文献
        [1]苏洁.异构课堂精彩,有效教学引思考.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2.
        [2]吴振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才智,2015(1)
        [3]史振泉,韩克思.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3(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