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如何培养初中语文阅读习惯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期   作者:费佳园
[导读]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还可以让学生在参与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汲取更为充足的养分
        费佳园
        吉林省洮南市蛟流河乡中学   吉林省洮南市   137117
        摘要: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还可以让学生在参与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汲取更为充足的养分,以别样视觉感知语文阅读之美好,感受到蕴含于文本之中的不同思想与情感精华,获得健全人格的塑造与认知夙愿的释放。而且,在良好阅读习惯的驱使下,很多看似微妙的阅读细节也会被无限放大,学生阅读的视域自会更加开阔,学生的思维深度、广度更会显著增强,以勤于动笔、积极思考、敢于质疑、深入分析、协作互动的良好意识则会于潜移默化获得塑造。因此,教师在落实语文阅读教学指导时,应以良好阅读习惯培养为引领,加强对阅读定位的转变与导向的迁移,设计出更具针对性、实践性、探究性的阅读活动,从不同领域实现对学生积极态度、良好意识、科学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在全方位、多角度的阅读活动驱使下,从不同站位出发来感知语文阅读之魅力,获得良好阅读习惯的培育与综合认知潜能的开掘,为确保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能提升而提供铺垫。
        关键词:培养;初中语文;阅读习惯;有效策略
        阅读是学生拓宽视域、优化思维、丰富认知、增强能力、强化积淀的有效途径,更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与完备意识的最佳选择。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则是促使学生阅读能力提升,推动学生语文素养塑造的基本保证。很多学生在语文阅读中之所以无法获得认知迁移与发展突破,很大程度上与其阅读习惯问题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说,只有以良好的阅读习惯、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阅读方法为辅助,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自会得到循序渐进式提升。因此,为了实现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教师应以学生实际为基础,加强对阅读教学策略的优化、变革、创设,并设计出丰富多彩、鲜活生活、科学深入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充分融入其中,以确保从不同领域、视觉开展对学生认知需要的满足,使初中语文阅读活动的开展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发展性,以达到切实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全面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推动纵深领域与更高层次。
        一、切实构建和谐阅读生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对于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的初中学生而言,和谐阅读生态、良好阅读环境对其阅读习惯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只有在民主、自由、欢悦、轻松、安静的阅读环境浸润与熏陶下,很多学生的诸多不良习惯也会慢慢得到改变,其良好习惯的培养自会逐步实现。因此,教师应加强对阅读生态的构建与创设,就有助于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各类素材、资源、工具等予以灵活借助,并通过辅助性指引,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态度、迫切的夙愿自主融入阅读环境,参与阅读活动。同时,对于阅读环境的布置,阅读时间的安排,阅读目标的设定,应尽量考虑学生的认知特性,减少对学生不必要的束缚与科学的限制,为促使学生阅读习惯培养奠定基础。一是科学构建阅读环境。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于教室内开辟专门的阅读园地,并鼓励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读物带入其中,对其分类整合,让学生在有需要的情况下融入其中,开展阅读,汲取养分,丰富积淀,获得发展。二是灵活规划阅读安排。很多初中学生普遍个性意识很强,其不喜欢在被强迫、被束缚中参与阅读活动。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应在阅读时间安排、阅读目标设定、阅读任务分布上,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限制,给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自主参与、自主体验的机会,和学生一起制定阶段性阅读计划,并借助一些辅助性交流会、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组织学生就自己的阅读所获开展交流、分享、探讨,以实现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二、充分落实阅读兴趣激活,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浓厚的阅读兴趣,使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应以激发兴趣为侧重点,加强对各类阅读活动的设计,从不同层面落实对学生阅读潜能的激活与迫切夙愿的激发。一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所独具的人文性特质,使得其可以从不同领域实现对学生审美意识、能力、潜质的激发,让学生在优美文段、精美语句、隽永词汇的熏陶、洗礼下感受阅读之美好,于无意识间增强其参与阅读的自主性,既凸显了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又丰富了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强化了对学生记札记、做标注、写心得等习惯的培育。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美文鉴赏、品析活动的开展,组织学生从不同视觉去分析其中的充沛情感、鲜活思想、灵动笔触、表现手法、遣词造句等,在激发学生兴趣的过程中培养其阅读习惯。二是培养学生的良好意识。可以通过阅读之后的扩写、续写、仿写、改写等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就自己阅读之后的收获、认识、感触等用写作的方式予以展示,并定期组织学生集中反馈其阅读体验,借助延展性阅读活动的引领,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三、全面落实专注意识塑造,在发展提升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具有一定目的性、针对性的创造性活动。学生只有进入作品之中,深入作者内心,方可用属于自己的方式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在情感交融与思想共鸣中获得阅读需要的满足。但是,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以致很多初中学生在开展语文阅读时,往往随意性很大,要么不能专注读完一本书,要么拖延症严重,拿起一本书后总是泛泛而读,对于其中的思想、情感把握自然成了一种奢望。对此,教师可以以针对性指引为驱动,加强对学生阅读专注度的培养。借助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等策略引领,帮助其克服心理与思想的不足,在涉猎不同阅读内容、参与不同阅读活动中强化其认知,提升其能力。另外,教师还需要加强对不同学生阅读现状、问题、不足的了解,对其开展针对性、科学性引导,使学生在心理上对语文阅读引起重视,以慢慢获得良好习惯的培育。从读物的选取、经验的总结、方法的优化、认识的提升等层面,慢慢改掉不良阅读习惯,逐步提升其阅读能力。
        四、结论
        总之,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使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其离不开教师的科学指导与充分带动,更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与紧密配合。而只有师生之间对阅读的认识发生切实转变,诸多阅读活动的开展方可向着更利于学生发展、更助于学生习惯培养的方向而迈进。同时,在良好阅读习惯的引领与驱使下,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自会得到切实提升与全面增强,其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自会逐步实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学生的语文基础、认知现状不同,以致教师在落实良好阅读习惯培养时,也应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就不同阅读方法适时调控,灵活变革。将阅读习惯培养与学生终生发展有机关联起来,推向全新高度。借助各类阅读活动的构建,实现对学生思想、认识、情感的充分激活,以达到全面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充分培育学生阅读习惯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浩.初中语文阅读思维与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2019(11):184.
        [2]李娴.浅析初中生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有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32):113.
        [3]牟保明.初中语文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2):262-263.
        [4]何倩.初中语文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J].课外语文,2014(14):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