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崇达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实验学校 四川南充 637676
摘要:必要的教学评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够增强课堂的互动性,且对于学生健全人格、完备意识的塑造有着积极且重要的作用。具实质而言,评价本身就是主体对客体认知状态、实际表现、情感特性的直观评判与见解指引,其既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又是教师专业素养的直接体现。而且,由于不同学生认知特性、课堂表现、参与程度不同,所涉及的评价策略、评价手段也有着较大差异与很大不同。而科学、精准、有效的评价,势必将课堂活动推向纵深角度,既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又有助于教学效能的提升。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自觉性、互动主动性,对学生学习领域的问题、不足、缺憾起到补救与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在落实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时,应加强对完备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健全语文课堂构建、提升教学活动内涵,让学生在针对性、多元化、高质量评价的驱使与引领下高效学习语文知识,切实增强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健全;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所谓教学评价,主要指以教学目标为引领,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表现,参考对应的教学价值观,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技术工具,就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表现、反应、状态等开展客观性、针对性、激励性引导,使教学的针对性、目的性、实效性获得切实增强与充分发展。而教师对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程度,则直接反映着其教学艺术与育人技能,更影响着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效能与质量。可以说,只有以更为健全、完备、充分的评价体系为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可更为充分高效,学生的认知能力也会切实增强。但是,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以致传统思想观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主要以教师为主体,学生成了评价的“客体”。由于“主”“客”之间的分离、对立、割裂,以致对应的教学评价体系依然存在诸多不完善、不充分、不健全,并未真正发挥其作用与价值。基于此,教师在落实新时代的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体系构建时,应以学生实际为基础,不断拓宽其路径、丰富其手段、优化其生态,就与学生认知特性与发展需要相契合的各类评价工具、指标、方法适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多元化、激励性、延展性、即时性、延迟性评价的驱使与辅助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高效学习语文知识,以达到提升教学效能,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目的。
一、借助客观性评价,纠正学生的学习缺憾
进入新时代,教师在落实教学评价、构建评价体系时,应始终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尽量提升评价的中肯度、客观性。以避免由于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足而挫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影响其语文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建构课堂评价体系时,应加强对教学目标、活动、内容的设计,使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尽量呈现出开放式、延展性、发散性、差异化特质,为满足不同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而提供铺垫。一是切实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暴露的各类问题,借助课堂提问、课后辅导、谈心谈话等途径,和学生一起分析其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困惑、遇到的挑战、存在的问题,尽量使评价体系的应用与其认知特性相契合,并能起到补救其认知缺憾、提升其综合素养的目的。同时,对于一些缺乏自信、比较敏感、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评价中应尽量给予其必要性肯定与鼓励,不断激发其学习自信,让其对语文学习充满信心。二是科学应用不同评价机制。为了切实提升课堂评价体系的针对性与延展性,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对其提供一些针对性指引,尽量使评价语言贴近学生实际,并能对学生的认知发展起到激发、调动作用。而且,结合不同学生在同一评价体系应用后的状态,教师还需要对其后续表现继续关注,并适时提供督促与引导,以切实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二、引入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
科学且高效的评价体系,均是建立在师生、生生之间有机互动基础之上的。而课堂评价的激励性与互动性,则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更为强大的作用,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因此,教师在落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时,应尽量凸显其激励性、互动性、延展性,多为学生提供一些互相评价、彼此借鉴、共同参与的机会。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来构建评价体系,实现对学生学习热情、信心、能量的全面激发,让学生在激励性评价中真切了解自己的学习现状,找到课堂教学的存在感、归属感,并对改进学习问题,获得更好发展充满向往。同时,教师在应用激励性评价时,应不断变革、创新方式与方法,将语言评价与肢体评价结合起来,通过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点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认可,以激发其认知潜能,促进其认知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加强对学生参与作用的发挥,对于一些学生精彩的发言、积极的表现、主动的设问等,组织班级学生对其抱以热烈的掌声,或者由其他学生来评价其表现,在互动式评价中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三、依托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的素养塑造
由于不同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专注度、参与度不同,其课堂学习表现也往往会呈现出较大差异。这使得教师在构建课堂评价体系时,应本着“因人而异”的原则,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评价策略与手段。让学生在自我评价、同学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元化评价体系的辅助下,对自己的语文学习现状获得充分且客观的认识,并提出针对性改进规划,通过教师的引导督促、自己的努力坚持、同学的鼓励激发,获得综合素养的塑造。例如,在开展《春雨》教学时,教师可以即时设问:同学们能否根据自己对诗作的提前预习,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作者的生平?然后让学生相互之间交流、分享,并互相评价。而在完成《春晓》教学后,教师继续设问:同学们能否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这首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在自评、互评中获得对于诗作内容的深入把握。最后,再通过对两首诗作的对比与分析,设问:同学们能否用简洁的语言,说明作者在描写春景时所用的不同表达方式?组织学生在协作与研讨中深入理解诗作内涵,获得核心素养的塑造。
四、结论
总之,健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让学生在多元化、发散性、延展式评价策略、工具、手段的驱使与引领下高效学习语文知识,切实增强核心素养,已成为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学得以更好发展的必要辅助。而且,教师对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效能、质量、水平,也直接体现着其教学艺术与育人技能。同时,由于不同评价方式在教学中的作用与目的不同,其所产生的教与学效果也会呈现出较大差异。因此,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特性与学习现状,教师在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时,应以学生实际为基础,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预设目标,科学应用不同评价手段来构建教学生态,以切实凸显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不同评价体系的作用得以最大化发挥,为促使教学效能提升,推动学生认知发展而提供助力,奠基铺路。
参考文献:
[1]张学亮,崔荣亭.积极评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中华少年,2019(19):188.
[2]赵研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解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13):60-61.
[3]谈瑛.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语的运用[J].学周刊,2018(05):111-112.
[4]杨晓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课外语文,2017(3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