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颖
昆山爱丹特外国语学校 江苏苏州215300
摘要:我国人民在长期的劳动与生活当中形成了深厚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国学经典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展现出了较强的教育价值。经典诵读活动是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小学生更深入地感受我国的民族精神,同时为小学生的美德教育创造了条件。基于此,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探究了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施策略,希望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经典诵读;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用实施
一、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开阔学生视野、促进文化传承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传统课堂所关注的仍然是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和答题策略的传授,在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精神世界的建立并没有受到重视,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也对学生人格的健全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与此同时,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学生都沉迷于电子产品,用于学习经典文化的时间更少[1]。而通过经典诵读,可以使更多的传统文化走进小学语文课程,走进小学生的心中。这有利于学生视野的开拓,使他们拥有更为丰富的精神世界。与此同时,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小学生可以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进而对经典名著的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有利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语文素养
诵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经典诵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到古诗词的意境和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这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进而会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更好地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运用古人的智慧来充实自己。长此以往,学生可以积累更多的语文素材,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运用能力都可以得到显著提升,而这些能力的集合就是语文素养。除此之外,通过经典诵读,学生可以更好地体验阅读、探讨经典,并在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投入自己的感情,拉近与作者之间的距离,实现阅读能力的发展与提升,进而促进整体素养的平衡。
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现状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对经典诵读都比较重视,学校会安排早自习等特定时间要求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很多语文教师也会在课堂上设定专门的时间用于经典诵读。但是也有部分教师对经典诵读的认知存在偏差,认为经典诵读的目标是使学生对经典作品形成准确的理解,因此他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带领学生剖析经典诗词作品的内涵,将作品的翻译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对作品的整体理解与主体感受[2]。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思维受到限制,经典诵读的价值也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同时,还有部分教师在经典诗词教学的过程中采取的方法仍然比较传统,要求学生进行反复诵读,并没有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引导。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容易对经典诵读产生惰性与厌倦的心理。最后,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还缺乏相应的评价制度与检验制度,并没有将其列入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这导致诵读效果大打折扣。
三、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施策略
(一)引导学生对诵读的内容进行深度思考
为了将经典诵读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要促进学生主观思维的发挥,使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对作品的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与理解。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经典作品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自主对诵读的内容进行思考,这有利于学生语文视野的开阔,使他们在学习经典作品的过程当中找到正确的思考方式。比如在学习《夏日绝句》这首古诗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进行主动思考,鼓励学生思考该作品所讲述的内容,作者在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带着这些问题开展诵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都可以得到激发,他们能够在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完善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概括能力,进而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实现综合性成长。
(二)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经典诵读的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教师为了使他们时刻保持积极的状态,减少注意力分散的问题,就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特点来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他们的诵读兴趣。比如在学习《山居秋暝》这首古诗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在网络上搜集山间秋景图片,并准备与之相关的背景音乐。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这些图片展示给学生,引导他们对这些图片进行欣赏,并由此融入到古诗所营造的意境当中。在诵读这首古诗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音乐,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与此同时,小学生通常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在经典诵读当中,教师可以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通过开展诵读比赛在班级当中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经典诵读的兴趣。
(三)实现经典诵读的延伸、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在五年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很多经典作品都流传了下来,成为了小学生经典诵读的对象。小学语文教材只是为学生提供了推荐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开展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诵读的作品范围进行延伸与拓展,这可以进一步提高诵读教学的质量,同时也可以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3]。比如在学习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古诗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作者杜甫的生平经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除了要对这首古诗进行诵读之外,教师还可以举行“我心中的杜甫”为主题的诵读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收集杜甫的古诗,并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进行诵读练习,并将其分享给同伴。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经典诵读的延伸,使小学生养成了经典古诗词积累的意识。与此同时,这还可以在班级当中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经典诵读习惯。
结语
总的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经典诵读是开阔学生视野的重要途径,这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语文素养。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经典诵读还可以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经典诵读当中,教师要改变错误的认知,形成正确的认识,引导学生对诵读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同时,还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营造浓厚的经典诵读氛围。
参考文献:
[1]李素芳.素读国学经典,积攒文化财富,培养“向上、向善、向美”学生——谈成都市新都区木兰小学开展素读国学经典[J].华夏教师,2019(29):7.
[2]华云松.高等师范院校人文课程与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对接——以小学教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为例[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2):213-216.
[3]徐佳.寻快乐之迹拓诵读之法——基于校园文化建设整合思想下的小学语文拓展性诵读方法指导[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0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