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期   作者:舒蔓
[导读] “读写结合”是语文新课标下所倡导的一种新式教学理念,它强调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必须找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联
        舒蔓
        湖北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大集中学附属小学 437500
        摘要:“读写结合”是语文新课标下所倡导的一种新式教学理念,它强调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必须找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联,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在写作教学中驱动阅读思考。它打破了原本语文课堂割裂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创造性的将读与写集合在一起,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着重要作用。文章也将深入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力求在以读悟写、以写促读、以读拓写中探索语文阅读教学新方向。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教学应用
        语文教材的文本都是教育专家经过精挑细选所挑选、所组合、所编著在一起,在选材上、遣词造句上、谋篇布局上都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把握语文阅读文本的特点,要将“写的训练”融入到读的活动中,这样阅读教学才会更深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才能够有效提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对策
1、以读悟写,模仿文本,深化字词理解
        (1)句式模仿,咬文嚼字:一个精妙的文本呈现在学生面前,其中必是经由遣词造句、修辞手法等组合而成。为了让学生能够领悟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1]。教师就可以从写的角度带领学生进行句式模仿,在开展仿写训练中引导学生品其文、明其字。如在学习《趵突泉》时,作者在最后一段运用这样的句式“有的...好像...”写出了泉水各种各样的形态,让读者读起来有美的享受、美的感觉。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让学生们进行仿写想象,鼓励学生思考趵突泉还有那些形态,你能联想到什么比喻写出来。在写的过程中学生言之有物,写的到位,同时对趵突泉的美与作者的赞美之泉感受到位。
        (2)构段模仿,谋篇布局:纵观优秀的阅读文本,它的结构一定的是完整的、得当的。倘若学生在参与写作的过程中不能够正确掌握一些段式结构,很容易导致整篇文章的堆砌色彩明显,反而让文章的可读性降低。且若学生对段式结构的规律掌握不到位,也容易影响学生对文章的前后整体把控。为此,教师可以从段氏模仿的角度,带领学生整体思考作者的写作步骤,实现有效阅读。如在学习《观潮》时,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钱塘江大潮,分别为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前后啊呸得当,具体描写到位。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作者的写作顺序构序写一段自己的观看经历,让学生明白言之有序,学会正确的谋篇布局。这样学生也能够从整体上对文章细致把握,掌握其“骨骼”,整体层面加深文章阅读理解[2]。
2、以写促读,拓展文本,把握文章脉络
        (1)意象还原,明其情意:汉字是表意性的文字,一个汉字有一个特定的意义世界,汉字的组成又展现了不同的文字世界。正如古人所说“推敲字词”,没一个汉子在文章中的选用绝不具备随意性,都是写作者精心斟酌筛选。带领学生抓住汉字,去理解汉字背后的内涵,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学生去思考汉字的意象,从写的角度让学生进行词语意象练笔,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找准关键字,深入阅读。如在学习《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作者这样描述“他”——“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天真淘气与大人之间是否冲突,在你心中天真淘气的大人应该是怎样的?教师可以为学生开个头,让学生进行后续的续写活动“他的脸上经常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学生们纷纷结合自己对天真淘气的理解去进行续写,能够在引导学生进行人物描写的过程中理解课文语言,理解“他”的人物形象。
        (2)补白拓展,深其理解:文本组成之间有着无限的想象空间,在经意或不经意之间,作者留下了许多令人遐想无限的“留白”。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要抓住这些留白,利用留白给学生纵情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将无言化为有言。

实际上,补白拓展的过程,也是学生深化理解的过程,能够在想象之中触动学生的真情实感。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时,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时“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他们究竟在想些什么?那一瞬间脑海中涌现的是什么?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留白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做合理性的推测,加深对文章语言对故事脉络的理解。
3、以读拓写,读中改写,强化文章感受
        (1)读中改写,加工改造,重新诠释:上述我们也提到,小学阶段所选去的文章有着无限的思维弹性,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维再造空间。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抓住文本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改写活动。改写的过程实际上是对文本在创造的过程,能够让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和对文本的理解进行重新表达。甚至可以在改写的过程中进行文体的变化,实现趣味改写,深层阅读。如在学习《赠汪伦》时,教师在进行古诗讲解的同时可以带领学生们进行阅读改写,将其转化为一篇“送别”为主题内容的叙事故事,讲述李白与汪伦的友谊。
        (2)读后感言,情感升华,回味无穷:有效而又深入的阅读关键在于“情动”,即学生必须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享受文本,同时深刻记忆。为了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让学生能够在课后仍然回忆起文本的点点滴滴,实现有效阅读[3]。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在开展阅读教学后鼓励学生们进行读后感的书写,通过心灵与记忆的碰撞,迸发无限的情感,倾泻于笔尖,跃然于纸上。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时作者从多个方面写下了地球的渺小却又唯一,字里行间呼唤人们要爱护地球、保护地球。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如何去爱护地球?地球岌岌可危的生命?让学生在书写读后感中实现情感升华,实现对阅读文本的无穷回味。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
1、建立和谐课堂环境,推进读写,润物无声
        环境具有润物细无声的重要作用,打造一个和谐的、书香气息浓郁的环境,能够让学生的心神快速宁静,让学生投入到阅读课堂上,进入到书本与文字的世界,这对学生读与写的参与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读写结合是要注重从教学环境入手。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变化班级装饰,建立图书角、打造阅读栏、进行作文框展示等这些活动,让班级带上书香气息,从而影响学生;另一方面,教师则可以通过语言的引导、情绪的带动,让学生们跟随教师的情绪起伏,走入到阅读世界中。
2、注重有效课堂评价,提升自信,鼓励学生
        推进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读写结合意识,需要教师对学生予以鼓励、予以认可、予以夸奖、予以支持。这要求教师要就学生的读写结合进行有效点评,要以过程性评价作为开展课程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4]。
        要认识到学生在参与读写结合过程中的闪光之处,如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如胆大与心细,如审美能力发展较高等。不吝啬对学生的夸奖与赞赏,让学生充满自信、充满热情,配合小学语文教师投入到读写结合活动中,进而爱上阅读、爱上写作。
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坚持上述注意事项在教学实践中推进读写结合,通过以读悟写、以写促读、以读拓写深化读与写的关系,让学生读的深入、读的深刻、读的有效。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更能够完善学生的语文能力结构组成,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峰.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2):22-23.
        [2]杨孝武.读写结合构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15-16.
        [3]梁玉仙.关于读写结合应用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才智,2019(06):220-221.
        [4]张大薇.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8(12):2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