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玉环
辽宁省朝阳市新华小学
【摘要】语言感知应作为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为了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及语言能够读通、读懂、读好,达到既得意又得言。通过讲析、朗诵、体悟等课堂内外多种形式训练,展开语言学习过程,扣准语言基本点。关注语言习得。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经验;指导方法。
引言
小学中年级是小学3、4年级,属于小学结构转换和学校结构转换阶段。语文教育不论中学还是小学,基本内容和要求都是听、说、读、写。小学(1、2年级)以听、说为主,写作训练为辅,高年级(5、6年级)以巩固和强化听力训练为基础,以阅读和说话为主,写作、阅读是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生命,是语文教育的核心。不同的是,小学语文教育在“听和说”之间,低年级和高年级的“读和写”在高级听力上说、写、读、模仿,从上到下。缩小比较低,因此,写作教育战略要以口语作文、形象作文、联想作文为主要教学策略,阅读训练主要是“点”(词、句等语言表达)和“面”(段落分析、储备阅读欣赏)。
普通话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听、说、写。普通话教学,离不开语言的认知和运用,需要提前夯实基础。语言不仅包括文化,思想,也是智慧和情感的存在。语言三要素:正确、生动、美丽。而听、说、读、写并没有脱离阅读的中心。阅读是一种语言学习。语文写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中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十分重要,新课程改革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经验。结合我平时的工作实践,写点文字与大家共勉。
一、语文阅读的关键
(一)阅读感悟,要关注语言习惯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的老师通常在语文教科书中重视人文情趣,其实可以接触现实生活,也可以启发和引导现实生活。主动修复情景形象,课堂气氛会非常活跃,老师和学生是相互作用的。虽然学生们会很积极,但是过分强调对文本内容的分析,过分追求感性表达,整体效果会有些枯燥。也就是说,上课时间最重要的是学生们思考语言和词汇。通过阅读课本内容,他也从文章中读出了语言的形式。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文中的文言文内,是学生阅读的一个难点。教师要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后,逐渐体验文本所引起的情感。就是要让学生从感情体验回到文字对应的词语,让学生理解。笔者是怎样写作的,引导学生在词语的体验中理解文本语言的细腻和巧妙。
(二)通过朗读指导,展开语言学习过程
阅读教学应该注重阅读训练,课堂阅读理解,阅读要求这三个层次。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本阅读的意义,使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有了感受,体验和共鸣,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引导学生“先感受-再理解-产生共鸣-最后内化”。语言学习过程,尤其是文本中的关键段落,要结合朗读的要点,提出了朗读的过程、方向和层次。
(三)通过课堂小练笔,扣准语言学习要点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太阳》这一课,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前三个自然段,并在课堂上进行写作训练指导。以自我介绍的形式介绍太阳的特点,随堂进行写作及小组互评。这次小练笔,需要掌握一定的科学常识,不仅要了解太阳的构成、温度、大小、及地球的距离等特点,还要深入到课文《太阳》一课的语言内部,看看是如何用语言( 包括字、词、句) 来描述,表现太阳特征的。因为《太阳》一课是一篇说明文,学生可以用“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甚至拟人等多种语言表达方式,准确、简明、生动形象地说明太阳的特征。语文课练笔“太阳”,既要走近“太阳”,写清特点,又要远离“太阳”,用日常生活中熟悉物体或事物的特征来打比方。语言学习训练中,要更加深入的渗透写法的培养。让学生运用“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先说后写,修改后再练说,然后再写,当然也可以模仿写作,积累写作等。
二、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缺少激情
小学语文教师的情绪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小学语文教师一般都是班主任,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和班级管理中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会对学生学习语文有所影响。长久以来,小学语文老师几乎清一色由小学班主任来担任。语文教师成为班主任,语文知识就可以随时随地渗透到学生的身体中。但学生其他学科的基础薄弱,如音体美劳等。小学生的学习和模仿能力相对较强,因此语文教师要抓住这些特点,充分利用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教师提高教学素质不及时、学生学习兴趣不稳定
如今,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教师的教育水平也应该不断提高。个别教师容易满足现状,不继续前进,更新专业知识不及时。教育效率和教育效果没有突破往常。其实,教师像学生一样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不稳定,学习动机具有外在性,相对较大,大多数学生得到老师、家长、朋友的认可,为此会产生强烈的动机,学习动机的类型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在教学中的运用。
(三)未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期望教学目标是评价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学生标准。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制定教学计划,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其次是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差异。教师的教学计划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
三、提升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发挥教材效用
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的编排,符合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对未知词汇的理解能力得到发展。教师立足于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历史性和生活性特征。因此,要引导学生加强对教材内容的深刻认识,更多地根据不同的教材选择多重阅读教学方法,发挥教材的文本作用。
(二)设置环境,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育环境的变化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方式,灵活选择语文阅读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演示法等,创设情景法等,改变传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意义有更直观的感受,更好地提高对课文的理解。
(三)设计教学环节,增强感染力
在中国课堂上,根据男女学生的语音特征,制定朗读程序,刺激学生的感情。感染力的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增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阅读教学对学生学习的感召力,可增加多媒体教学,如配乐朗读等,达到提高语感的效果。
(四)利用学生认同感,不断刺激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充分认可,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年级小学生也正处于认知需求的发展阶段。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学生的特点来寻找自我认同感,并将批评转化为认同和鼓励,通过引导问题,积极鼓励学生的反应,这将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坚持因材施教、差异教学的教育原则 学生的发展速度和学习能力参差不同,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差异分析和差异教学,并实施个性化教育,有针对性的教育。不应把学生的差事和后续工作推到课堂上。语文阅读教学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自身特点学生利用优点和避免缺点,结合学生的特点,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保证学生自身特点的全面发展。
四、总结
阅读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努力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之中,教师要通过营造教学环境,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师本身,也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状态,增强自身专业综合素质。在教育教学面前,要勇于担当,要有既能完成育人的使命,也能有效完成班级管理任务的能力。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分析,对教师、学生、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等因素进行探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希望本文能够为从事于小学教学工作的教师们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宇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2]李群.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作业设计策略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3]周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
[4]王琼.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汉字文化,2020,14:88-89.
[5]孙莹.思维导图在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扬州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