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莹莹
新东方德阳天元烛光小学校 618000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古诗词本身具有无穷无尽的魅力,而要让学生感受到这种魅力需要在课堂上采用有效的古诗词教学方法。基于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深入挖掘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对古诗词产生至真至诚的热爱。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 情境教学 策略探微
引言
在新课改不断实施与发展的教育环境下,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都有了巨大的进步,一致认为在课堂上落实情境教学法是遵循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高效手段。因此,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在古诗词教学中挖掘情境教学法价值的意识,利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深深爱上古诗词,爱上我国璀璨的传统文化,力求使学生可以拥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进而促进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立足学生兴趣,创设趣味教学情境
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质量,需要让小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学习中。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趣味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与教师进行有效的配合,从而对古诗词知识点进行有效学习及理解。在利用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古诗词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加深对古诗词内涵的理解,以提升古诗词的教学质量。例如,在《所见》一诗教学时,结合“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诗词描写,教师可以结合图片带领学生对诗词内容进行分析,感受诗词描写的情境,从而感受诗歌之景。
二、应用诵读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夏日绝句》这首诗时,首先,我为学生播放了《点绛唇·蹴罢秋千》和《夏日绝句》的诵读音频,要求学生用心体会诵读情境下的古诗词中的情感。进而对学生提问道:“大家知道这一首词和这一首诗是出自居婉约派词人李清照之手吗?”然后,我对学生简单介绍了作者在创作这首诗时的背景,引导学生对这首诗做了反复的诵读,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了诗中作者的情感。之后,我指导学生结合当时的背景,引导学生对全诗进行分析,使学生懂得了何为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感受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最后,我做了课堂小结,让学生交流了这节课的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应用诵读情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带着充足的动力学习了这首古诗,切实达到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创设直观情境烘托古诗词学习氛围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不乏情景交融的内容,在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的新时代,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存在价值应该是教师的必备素养。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和古诗词内容相关的直观情境,在课堂中构建诗情画意,将古诗词的学习氛围烘托出来,使学生以积极的心绪参与古诗词知识的获取过程,从而实现优化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的目标。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墨梅》这首诗时,首先,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出示了墨梅图,对学生提问道:“看到这朴实的梅花,大家能够想到梅花的哪些品性?”进而为学生揭示课题,介绍作者。
然后,我引导学生结合贴图和课下注释对诗歌内容做了分析,使学生理解了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之后,我引导学生结合一些其他描写梅花的古诗,使学生感受到了古诗美的意境,并让学生做了积累,感受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最后,我做了课堂小结,组织学生交流了这节课的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应用直观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诗词积累,提升了学生的文化修养,切实达到了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古诗词内容和内涵的目的。
四、结合角色扮演,感受诗歌内容
在利用情境化教学模式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古诗词的内容,引导小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对诗词内涵进行深刻的感悟。在角色扮演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古诗词的内容进行一个大概的了解。接下来,根据小学生的理解,对古诗词描写的场景、内容进行再现。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加深小学生对内容、内涵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开展《夜书所见》一诗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授关于诗歌的内容,再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角色表演。情境化教学与《夜书所见》相结合教学时,可以根据叶绍翁的心情,把握诗中关键语句进行情境创设,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情境。如“萧潇梧叶”“江上秋风”“一灯明”,把握诗中关键的词语,让学生感受这些词语体现的情感内涵。接下来,让学生扮演诗人,感受这种寂寥的情境,使学生加深对诗词内涵的理解。通过表演,学生融入到《夜书所见》所展现出的悲凉情境中,使学生与诗人达到情感共鸣,对诗歌内涵及内涵进行深入学习及理解。
五、结合生活实际,吸引学生加深认知
例如,教师在教学《石灰吟》一诗时,为了让学生对“石灰”有更加直观的认知,便创设了以实物为中心的生活情境。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教学所需的材料——生石灰、石灰石、冷水和烧杯,课堂上,教师向学生展示这些材料并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哪位可以告诉我?”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视觉、嗅觉、触觉了解石灰的质感后再提问:“哪位同学知道生活中的石灰是怎么来的呢?”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丰富关于石灰的知识并作答,之后教师自然引出所学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写石灰的古诗——《石灰吟》。同学们知道烧制石灰的过程吗?石灰的源头是石灰石,而石灰石深埋在深山老林中,经过人们千锤万凿后,再经猛火烧制才能变成生石灰,最后再用冷水浸泡才变成了石灰。”这样创设情境利用了小学阶段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好奇心理,教师通过联系生活中石灰的开采和烧制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也使其深刻感受到了语文学习内容和生活的关联。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相关情境,还原抽象性较强的诗词内容,拉近了学生与古诗词的距离,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降低诗词知识难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韦敏.浅议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10):59-61.
[2]赵芬.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情境教学策略研究[J].传播力研究,2020,4(11):158+160.
[3]孙宁宁.小学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