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卫华
山西省吕梁市临县湍水头寄宿制小学 山西省 吕梁市 033000
摘要:在很多农村地区,由于受到地域因素的限制,加之教师、学生、家长思想观念比较保守,以致语文朗读训练的实施,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学生知识面狭窄、发音不准、口语化严重、兴趣不高、热情不足等现状的显现,对语文朗读训练的设计方式、开展措施、落实手段等带来了严峻挑战。对此,教师应从农村小学学生语文朗读现状出发,积极探寻有效性、针对性、科学化改进措施,使朗读训练的落实与学生认知特性相契合,以达到切实强化朗读训练,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的育人目标。同时,针对不同学生之间的发音、识字、理解、认知差异,教师应坚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训练原则,就朗读训练的内容、要求、目标等予以适时调控,让每一个学生在更为科学、合理、充分的朗读体验中获得兴趣的激发与能力的提升,在喜读、乐读、爱读的基础上逐步提升自身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加强;朗读训练
朗读是促进读者与作者、文本直接对话、传递信息、交融情感、沟通思想的直接途径,更是丰富学生语文认知、强化学生知识积淀、塑造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渠道。科学的朗读训练,不仅可以纠正学生“读”的过程中的发音、识字、停顿等错误,且可以为学生近距离感知文本内容、深层次体味文本内涵、高质量理解文本韵味提供铺垫。但是,受到诸多因素制约,以致目前很多农村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开展,依然处于浅层次、表面化状态。教师“轻朗读,重讲解”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且,很多朗读活动的开展,重点以识字认字、分析结构、肢解内容、概括主题为主,学生在朗读中也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口语化朗读、不规范朗读等问题日渐凸显。针对这些源自农村小学语文朗读训练中的问题,教师应积极寻求解决途径与优化对策,加强对科学朗读方法的指导,从发音纠正、情感渗透、思想体悟、内涵感知入手,将农村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推向全新高度。让学生在辅助性朗读训练的驱使与引领下,逐步领悟语文朗读之魅力,感知朗读文本之韵味,获得朗读能力的提升与认知需要的满足。
一、从夯实基础入手,扫清学生朗读中的各类障碍
读准生字、词语的发音,是开展朗读的基础,也是理解文本内容的前提。因此,教师应从朗读文本中涉及的字词、语句、段落掌控入手,组织学生采用各种途径自主扫清朗读前的各类障碍,以把握文本感情基调,开展针对性朗读。一是指导学生认读生字。在课文朗读前,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预习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前就课文开展初步感知与阅读,并就自己所遇到的生字、生词等即时标注出来,借助查阅工具书、请教家长等途径。扫清朗读前的字词障碍,掌握对应字词的正确发音,理解其基本意思。而在课堂朗读时,教师可以利用小黑板、小卡片等工具,就课文中涉及的生僻字词、重点字词等予以整合,对其注音、释义,组织学生集中开展拼读、认读,或在教师引导下齐读,在反复强化中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例如,在开展《秋游》教学中,教师可以就课文涉及的“绵”、“稻”、“逮”等生字,“蓝天”、“嗓子”等生词展示在小黑板,指导学生开展认读,为熟读课文提供铺垫。二是发挥教师示范作用。教师在朗读中的示范作用发挥,既可以消除学生朗读过程中的心理恐慌,且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规范朗读提供保证,激发学生的模仿欲与朗读兴趣,使朗读指导的开展更具针对性。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对范读音频、影视的借助,组织学生进行跟读,在“读”中培养其语感。例如,在开展《哪吒闹海》朗读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讲述与“哪吒闹海”有关的神话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随后再引入教师范读、音频跟读等活动,让学生在模仿与感知中提升其朗读能力。
二、从倾听指引着力,纠正学生朗读中的诸多问题
在学生开展朗读时,教师要学会倾听,让学生感受到源自老师的关怀与朗读的幸福。而教师在倾听中,则可以更为深入的了解不同学生朗读中的亮点与不足,以对其开展适时点拨与指导,让学生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获得启发,着力于存在问题的解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切忌在发现朗读问题时即刻打断学生,应附身听完学生的整个朗读过程,并记下其在朗读中的错误,并观察其口型、表情、动作,在这些细微的感知中判别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为实施指导提供参考。而对于学生朗读中的亮点,教师则应以欣赏的姿态悉心品味,以提升学生朗读中的存在感与满足感,促进其朗读能力的发展。而在开展问题指导时,教师也应做到精准施策、有的放矢,将学生朗读中的问题与正确的读法进行对比,让学生自主发现其差异,帮助其纠正朗读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例如,在开展《荷花》朗读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朗读,并悉心倾听不同学生朗读中的停顿、发音、情感等变化,以帮助其找到问题,开展指导。而对于课文中的“荷花是我,我是荷花”的情感把握,教师可以借助领读的方式,组织学生模仿教师的停顿、音准等开展朗读、品析,引领学生带着饱满的情感走进荷塘、品味荷姿、感知荷情。
三、从点评激励出发,激发学生朗读中的积极态度
必要的朗读点评,适时的朗读激励,可以切实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为其语文综合素养培育提供助力。因此,根据不同学生在朗读中的表现与反应,教师应加强点评与激励,尽量多肯定学生在朗读中的优势与亮点,以促使其确立自信,获得认知能力的循序发展。尤其对一些发音标准、表述流利、情感充沛、停顿恰当的学生,教师更要加强鼓励,并组织其在全班学生面前开展范读,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还可以让这些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方法,倡导其他学生向其学习,在班级学生中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使语文朗读教学的开展更具延展性。而且,教师还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工具的借助,就学生朗读中的表现予以“捕捉”,并在学生完成朗读后进行“回放”,组织学生自主了解其朗读状态,将朗读教学推向高潮。例如,在开展《草原》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课文中的“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等句式反复朗读,并对一些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肯定与鼓励,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四、结论
总之,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强化学生理解,提升学生能力的关键途径,其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朗读训练中,应针对不同学生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开展科学化、针对性指导,帮助其慢慢纠正发音不精准、停顿不规范、语调不正确等问题,使朗读训练的实效性、延展性得到切实增强。同时,在学生“朗读”时,教师应学会附身倾听,以近距离了解不同学生的朗读现状,并发现其朗读中存在的不足,对其予以示范、引导。并和学生一起总结有助于朗读效能提升的各类规律与有效方法,促使学生在朗读中深度践行,使朗读教学的开展向着多元化、丰富性视域而迈进,让学生渐渐爱上语文朗读、积极参与语文朗读、切实提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蒋圣艳.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19(34):60-61.
[2]徐荣.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J].华夏教师,2019(31):50-51.
[3]祁永登.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J].甘肃教育,2019(17):130.
[4]王信香,张明军.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探索[J].中华少年,2019(1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