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农农
福鼎市流美中心小学 福建福鼎
摘要:在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下,越来越多的数字资源涌入到教育领域中,并以推动教学数字化的方式对传统教学环节进行了优化,从多方面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升,微课资源正是这一背景下出现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对微课资源的合理应用,往往能够使微课更紧密地融入到教学环节中,并与教学内容建立起联系, 在优化教学模拟推动课程数字化的进程中辅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为了教师能够更好地推动微课在教学环节之中的融入,教师应该首先做好微课资源应用意义与应用方针的分析工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课资源;教学策略
一、微课资源的应用意义
(一)创新表现机制,激发学习兴趣
微课是一种以视频形式为传输载体的数字教学资源,它与传统的教学资源在表现形式层面有着明显的区别,能够通过更加生动立体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展示向学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对微课资源的合理利用, 首先能够对课程表现机制进行创新,并在微课所具备的生动表现力作用下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意义,调动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促成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观潮》这一课的教学中, 为了使学生真正凭借自身的兴趣而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活动中,笔者在课堂导入环节应用了微课对传统的导入内容表现机制进行了数字化的创新。在课程中, 笔者首先为班级学生播放了一段真实拍摄的钱塘江涨潮时的视频片段,资源中以声画结合的方式生动而真实地为学生展示了与文章中所描述内容存在着紧密联系的内容,使教学内容以更立体的具象表现形式呈现在了学生的面前。这一新颖的表现形式与传统教学中教师利用语言为学生描述钱塘江水景象的表现形式有着极大的区别,在微课的优化作用下,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地建立起对相关内容的具象化认知,并且在微课新颖表现形式的作用下,学生能够真正被其生动的表现方式所吸引,进而产生对其中表现内容的探究兴趣,促使学生能够更为积极地参与到后续的课程学习中,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二)优化交互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微课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还可以通过合理利用成为教师对学生引导职能的载体,使学生能够在微课的媒介作用下更好地与教师进行互动,在微课优化的新型课程交互模式下更好地接受教师的引导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母鸡》这一课的教学中, 笔者在课程中通过对线索类微课的利用优化了教学交互模式。在课堂中探究作者对母鸡的情感态度变化这一问题时, 笔者首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微课资源, 其中利用较短的篇幅带领学生巩固了对文章基础主题内容的认知,并以提出线索的方式在其中设置了悬念,最终引导学生再次投入到文章阅读环节中,使学生能够在教师布置线索的作用下以文章主题为基础,以微课线索为方向更加有条理地完成对文章内容的探究。通过教师对线索类微课的利用,能够切实地将自身的引导职能设计在微课资源之中, 使微课能够肩负起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重要作用,建立起信息化的交互机制, 使学生能够真正在微课的启发下更高效地完成对教学内容的探究,从而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微课资源的应用方针
(一)强调微课资源的多样性
微课是由整合多种资源而形成的信息载体,其中丰富的资源结构正是优化课堂中教学内容表现机制的重要条件。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为了发挥微课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应该将微课中资源的多样性作为首要的设计方针做好微课设计工作,以此推动微课形式的优化,最大化发挥出微课资源的优势,做好学生的主观建设活动。
(二)强调微课演示的启发性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为了发挥出微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教师还应该在设计环节中始终将微课演示的启发性作为实际设计方针之一。通过教师在实际教学设计环节中做好强调微课内容启发性的工作,微课资源可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以特定的信息差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完成设置教学悬念的工作,使学生能够真正受微课演示环节的启发产生对教学内容的探究兴趣,更为积极地参与到后续课程的探究实践中。
例如,在《刷子李》这一课的教学中,通过笔者在课前对微课内容的设计,微课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串联教学环节的作用,并且在笔者的合理设计下赋予了微课较强的启发性,使学生能够真正在微课资源的启发下,产生对教学内容的探究兴趣。在引导班级学生通过阅读对文章中刷子李这一人物形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之后,笔者为了引导学生聚焦文章中刷子李和曹小三对话的具体描写,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利用启发式微课引导学生开展课程学习活动。在这一环节中,微课首先对第一部分中分析刷子李形象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概括与总结,进一步强调之前的教学内容并为后续悬念的布置做好铺垫。之后,微课资源以动态的形式为学生依次展示了文章中刷子李与曹小三的对话,并以更加灵活的形式结合各个对话段落依次布置下了对其中描写方法的探究问题,实现了启发学生思考的目的。在微课的承上启下作用下,课程相关的教学悬念真正融入在了微课之中,并发挥出启发学生思考的作用,激发出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其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到阅读实践中,寻找相关段落并展开更加高效的探究活动。
(三)强调微课主题的突出性
为了最大化地发挥出微课引导学生学习交互的作用,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还应做好强调主题突出性的设计活动。这要求教师在实际的微课设计环节中能够尽可能地弱化微课的综合性,并从多方面推动微课时长的缩减, 以此尽可能地利用精简后的微课做好信息的突出表达工作,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利用微课辅助学生对相关信息的理解与掌握,真正促成学生学习知识体系的高效建立。
(四)强调微课内容的引导性
在微课资源的设计环节之中,教师还应该将引导性作为微课内容的重要设计方针,使其能够在应用环节中更好地发挥出引导学生探究实践的作用,实现优化交互机制的目的,促使学生更加高效地开展自主探究活动。
例如,在《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实现学习模式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笔者对微课内容进行了阶段式的处理,并使各个阶段的微课能够真正以问题为落点,引导学生对该阶段的内容进行自主的探究与思考。这种微课设计方式为学生的课程探究提供了实际的方向,使学生能够始终根据微课中提出的问题建立起阶段性的认知,并在微课资源循序渐进地引导下真正建立起递进式的认知结构,不断完善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最终促成学生的语文深度学习。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实践之中强调微课内容的引导性,能够真正使教学内容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课堂自主探究,并使学生与微课内容建立起良好的交互关系,促成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微课资源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环节拥有多方面的教育优势,通过教师结合微课应用意义所制订的应用方针推动微课资源在教学环节中的有效融入,往往能够赋予课程教学环节更强的教学活力,使学生在微课资源的辅助下更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互联网+”下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J].马莉.中小学电教(教学).2019(09)
[2]网络时代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J].洪振慧.散文百家.2019(12)
[3]微课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J].韩艳伟.中华少年.2017(10)
[4]微课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讨[J].钟菲.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