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和策略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期   作者:王玮
[导读] 进入高年级,很多学生在思维、理解、认知等语文学习能力上已得到了很大发展,加之其词汇积累量、知识储备量的提升,使得阅读教学的开展更为必要
        王玮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楚州实小   223200
        摘要:进入高年级,很多学生在思维、理解、认知等语文学习能力上已得到了很大发展,加之其词汇积累量、知识储备量的提升,使得阅读教学的开展更为必要。更为重要的是,很多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意识与个性夙愿,其更喜欢按照自己擅长的方式参与活动活动,丰富认知体验。基于此,教师应在切实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科学性、发展性上寻求突破,并通过对阅读素材的整合、阅读活动的构建、阅读情境的创设、阅读模式的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多深入领悟、深度感知、深层探究的机会,从不同领域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与兴趣,以促使学生在更具生命力、感染力、影响力的阅读体验中不断提升自身阅读能力,获得认知潜能的开掘与发展需要的满足。同时,针对阅读教学中所暴露的诸多问题与弊病,教师也需要加强反思与分析,本着切实满足学生认知需要的原则,落实阅读指导,以促使高年级阅读教学向着内涵化、多元化、高质量方向而迈进。
        关键词: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措施;策略
        阅读与写作是高年级语文教学的双翼,其互相影响、彼此制约。而只有阅读教学的开展更为高效、深入、充分,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兴趣、热情、动力方可更为高涨,阅读教学的育人作用自会逐渐显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也会逐步实现。但是,受到诸多因素制约,以致目前很多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依然存在效率不高、发展受限、定位不准等现象。尤其是教师对阅读活动的设计比较单一、枯燥、乏味,加之很多阅读活动的开展,依然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的参与度、存在感、归属感不足,阅读教学的开展与学生认知预期依然存在很大差距。久而久之,由于学生的体验不够深入、参与不够充分、需要难以满足,其投身阅读的兴趣与热情自然大打折扣,语文阅读教学的育人目标自然难以达成。对此,教师应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视角出发,重审阅读之于学生认知、发展、提升的价值与意义,并在积极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上寻求突破,构建出与学生认知特性相契合的阅读生态,从不同层面来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深度感知、协作互动、多元探究中不断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将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推向全新高度。
        一、科学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很多高年级阶段的孩子,思维更加活跃,其更喜欢在愉悦、宽松、和谐的阅读氛围内获得认知能力提升,实现兴趣激发。因此,教师在落实高年级阅读指导时,应加强对丰富性、鲜活性、生动性阅读情境的构建,将学生引入更为宽泛的认知视域,以促使学生带着更为浓厚的兴趣、饱满的热情、迫切的夙愿参与课文阅读、进行问题思考、获得视域拓展,在阅读情境的刺激与引领下不断增强其阅读能力,更好提升发展自我。同时,教师在构建阅读情境时,应加强对诸如生活资源、媒介素材、现实场景等的借用,从不同层面实现对学生认知的激活,以达到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提升课堂效率的目的。例如,在开展《宇宙生命之谜》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有关浩瀚宇宙的视频与图画引入课堂,以切实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认知,唤起学生对宇宙的向往与期待,组织学生在生动教学情境的引领下掌握课文内涉及的一些基本字词、重点内容。随后在引入开放式问题:地球以外是否有生命的存在?引导学生在探究、争辩、分析中获得认知迁移,在浓厚兴趣的引领下更好提升自身语文阅读能力。
        二、注重阅读方法指导,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
        必要的阅读方法指导,不仅可以提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还有助于学生认知需要的满足,且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构架,获得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

因此,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现状,教师在落实阅读指导时,应根据不同阅读文本特性,灵活渗透精读、细读、略读等策略指导,让学生在多元化阅读方法的引领下高效获取蕴含文本之中的信息,对其予以加工、内化、理解。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在阅读中落实对学生审美情趣与健全人格的塑造,组织学生采用不同途径来品味、感知阅读文本的语言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让学生在兼容德育、智育、美育、情育的阅读视域内获得认知发展,以切实提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开展《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阅读指导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初步粗读,感知课文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精读,根据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汇:“最大速度”、“一百一十千米每小时”等,探究问题: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在灵活驾驭各种阅读方法开展阅读的基础上促进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三、适时引入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认知视域
        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更利于对学生的认知视域拓展与阅读体验丰富。而且,课外阅读还可以即时填补课内阅读所存留的诸多不足与缺憾,以实现对阅读教学路径的延展,实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深度塑造。因此,结合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应加强对课内阅读的融合,科学开掘、深度整合一些与课内阅读关联比较密切的阅读素材,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等多元化阅读体验中丰富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以切实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丰富学生的认知积淀。同时,为了使课外阅读的作用得以切实发挥,教师可以在完成课内阅读后,即时设置一些具有探究性、发散性的课外阅读任务,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辅助下开展深度阅读,并在课内就自己的阅读认知进行分享、交流、互动,以切实塑造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例如,在开展《景阳冈》阅读指导时,教师可以设置课外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自主完成对《水浒传》的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摘录笔记、写阅读心得,而在学生完成课外阅读后,开展以“水浒传阅读交流”为主题的阅读交流活动,在多元化互动中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四、结论
        总之,进入新时代,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与发展,更应该以新课改、新课程、新课程理念与指引为导向,向着实效性、高质量、多元化方向而推进。让学生在全方位、多角度参与阅读活动中获得认知迁移,实现需要满足。因此,教师在落实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时,应以学生实际与预期目标为基础,加强对阅读项目的研究,学生现状的分析,并以此为参考,来设计阅读活动、构建阅读生态、创新阅读模式,教给学生更为科学、高效、多元、丰富的阅读方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热情与兴趣,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深度感知、自主探究中领悟阅读之价值、体味阅读之魅力,为确保其语文综合素养塑造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还需要加强对阅读路径的延伸拓展,对阅读素材的整合开掘,尽量来提升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生命力,以不断增强学生参与语文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慢慢养成良好习惯,不断提升学习自信,逐步增强阅读能力,在语文阅读的浸润与感召下,迈向属于自己的认知发展旅途。
        参考文献:
        [1]李晓芬.浅谈提高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考试周刊,2019(25):54.
        [2]高甜甜.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10):163.
        [3]尚巧玲.提高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试题与研究,2018(27):91.
        [4]王印惠.改变高耗低能状况,构筑高效阅读课堂——浅谈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和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8):89+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