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意义——以小学语文为例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期   作者:唐碧梅
[导读] 在小学语文学习开展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项目式学习的一大特色
        唐碧梅
        广州市越秀区农林下路小学  广州市  510080

        摘要:在小学语文学习开展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项目式学习的一大特色。小学生以小组合作为学习单位,不仅有利于学生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而且有利于他们在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配合中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不同的学习特长,从而提高小组完成项目任务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意义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越来越重要。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每个学生都是习惯了自己作为一个单独的学习个体,缺乏团队合作学习的意识,或只是流于形式上的“同桌讨论”、“四人小组讨论”,缺少真正意义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和能力培养。反观,我们学校开展的项目式学习课程改革非常重视落实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求学生在项目学习中逐步学会与组员之间进行团队合作,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真正做到“学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小组合作学习更突显项目式学习的特点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的讲授法为主,学生被动地接收教师输出的各种语文知识,被灌输的都是教师个人的想法和理念。语文课堂变成了教师展示个人学问的场所,而非学生主动学习、内化知识的“教堂”。
        项目式学习是基于西方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非常重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将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团体,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共同去完成教师设计的项目活动,充分体现了项目式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实了在小学语文课堂、课外学习中都坚持做到“以学生为本”、“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语文知识学习的主动者,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只有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才能更深层次地进入语文学习,把语文知识内化为自己所得的智慧。
二、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项目式学习的开展
        在小学语文的项目式学习中,教师依托部编版教材,立足文本,重组课本内容,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和年龄特征,因材施教地设计各种具有挑战性的语文项目式学习活动。如果按照学生传统的学习模式,每个学生的学习任务和所需时间就会变得异常繁重,这不利于学生合理地安排语文学习的时间,学习效率也会变得更低,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在项目学习中按质、按量地完成优秀的学习作品,更不利于项目式学习在学校各学科各单元之间的常态化开展。
        学生学习的有效方式就是组建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把单个的学习个体组织成一个团队协作的学习单位。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时,区别于传统个体的学习,新颖的学习方式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遇到困难,可以和组员一起相互帮助,相互合作,这样的学习降低了难度,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低年级的小学生在开展语文项目式学习活动之前,可以更多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擅长的知识领域、人际关系、家庭距离等客观因素,综合考虑,对学生进行分组。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可以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自由地选择组建更有利于自己小组高效、高质地完成项目任务的学习小组。
        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根据教师布置的不同项目式任务,依据组员之间的学习兴趣、能力特长等因素,合理地进行分工,填写详细清晰的小组分工计划表。组员按照小组分工表,分开完成各个小任务,相互团结协助,共同承担责任,更有利于学生高效率地完成教师布置的项目任务,减轻负担的同时,又发挥了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1世纪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教育强国”、“人才兴国”的思想促进下,教育行业所面对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社会对学生的教育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今社会要求人才同时具备信息技术、知识能力、动手实践和思维创新等各种不同的综合能力。
        项目式学习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在项目探究过程中的各种学习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素养。小学语文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更是将项目式学习的能力培养最大化地实现,深层次地提高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第一、小组合作学习更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不同学科的综合知识能力。例如,在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开展“好奇眼睛看世界”的项目式学习中,小组需要共同完成“动物明信片”、“实验小报告”、“阅读记录卡”和“观察小册子”等项目作品,需要学生有扎实的课外阅读经验,兼具科学、美术、信息技术等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能力。因此,不同的组员之间要充分发挥各自所擅长的语文知识领域,还有其他学科的能力,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合作,才能共同出色地完成项目任务。第二、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学生完成语文项目任务时,总会遇到不少困难。例如,在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开展“打开七彩的童话大门”项目式学习,小组完成班级童话故事书的任务,难度比较大。小组遇到不会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对比于个人学习的思维发散有限,小组成员在共同完成项目任务时,更能发现各自不足的地方,还可以一起讨论商量解决的办法,充分发散思维的火花,展开头脑风暴,利用不同组员之间的知识优势和能力,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地解决问题。第三、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总会遇到有组员不配合、质疑组长的决定、想法不一致等人际交流的问题。在我们学校语文学科坚持开展了几年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项目式学习,学生已经逐渐学会如何与组员和谐地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总而言之,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主要特色的项目式学习,真正地做到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语文专业知识和语言表达运用的求知热情,真正有益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将语文与不同学科之间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便于学生在团队学习中培养合作意识,加强良性的人际沟通,互促成长。
        作者简介:唐碧梅(1989-06),女,瑶族,籍贯:广东,当前职务:小学语文教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