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具引入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期   作者:李盛
[导读] 书本上的数学知识通常较为抽象,加上小学的学生身心尚未成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往往两极分化严重,空间感较好、数字很敏锐的学生往往成绩较好,反之亦然
        李盛
        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五通镇保宁中心小学   

        摘要:书本上的数学知识通常较为抽象,加上小学的学生身心尚未成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往往两极分化严重,空间感较好、数字很敏锐的学生往往成绩较好,反之亦然。本文旨在探讨利用各种数学学具,把抽象的知识用具体的学具来实现知识具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教学学具;小学数学;知识具现
        
        小学数学知识从基础的个位数加减法到空间几何,学习难度逐渐增加。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开始因为学生身心发育的不同、对数学知识的天赋认知能力各异,开始产生差距。如何提高每个学生在数学课的学习效率是一个长远课题。本文通过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学具,让学生亲自动手,深刻的了解课本上的知识,化虚为实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运用学具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教学二十余年,我发现在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时最重要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幼儿园升学上来,加上年龄较小的缘故,他们对小学的一切都感到很新鲜,这就造成了他们上课容易走神,很难集中注意力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上来。在观察到这一情况后,我认为很有必要引入学具教学,利用孩子们爱玩的天性,把他们引导到数学学习中来,通过学具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比如在开始个位数的加减法这一章节的学习时,我首先在班级里通过举手统计了能直接口算出个位数以内加减法的同学,从而得到了25个人的班级里40%的学生能直接口算出个位数的加减法。在我引入了加减法的学具小棒和计数器以后,孩子们的注意力就被他们的“新玩具”所吸引了。在我介绍了小棒和计数器的使用方法后,布置了几道加减法题目让他们自由熟悉学具。全班每个学生都沉浸在使用这两个学具当中,经过几分钟的熟悉了解,几乎全班的学生都能使用小棒和计数器完成题目的计算。40%到100%的进步也体现了学具对孩子们学习的帮助,在40分钟的课堂上,利用小棒每个学生都完成了我布置的20道加减法题目而且正确率都很高。这些结果都证明学具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高效的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运用学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他们深刻的理解了课本上个位数加减法的知识,师生共同完成了一堂高效的数学课堂。


        
二、运用学具增强空间几何感
        学具有很多种,从加减法到空间几何各个方面都有涉及,七巧板就是空间几何学具的佼佼者。七巧板从公元前一世纪出现到明清定型,能流传几千年就是因为它能极大的培养人的想象能力和几何感,对小学学习毕达哥拉斯定理也很有帮助。
        在小学教学中,几何章节是很多老师头疼的一个章节,因为每个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同,空间想象力好的学生能很快的在脑海中形成几何图,而想象力稍欠缺的学生就需要很久去思考。在引入七巧板学具以后,学生的几何想象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书本上、脑海中的虚拟图像通过七巧板具现了出来。如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面积章节,我设计了一个由正方形和长方形的不规则图形拼接在一起求图形面积,作为进阶巩固的练习题。一开始学生们都还没习惯从单一的正方形或长方形面积直接转换到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求解,看到题目都没有马上动笔,在5分钟之后只有不到30%的学生举手示意算出了答案。看到还有70%的学生很迷茫我没有马上讲解题目,而是给每个学生分发了七巧板让他们利用七巧板评出黑板上的图形。经过几番思考每个学生都能利用正方形和长方形拼出规定的图形,这时全班才明白这种不规则图形是由多个长方体正方体拼接而成的,从而在拆分不规则图形后利用单个图形的面积相加完成了这道进阶巩固题。利用七巧板能让每个学生跟上学习进度,把抽象的一时难以完成的题目用手上的学具重现出来,一步步分解或组合完成题目的计算。
        
三、运用学具创新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老师在讲台上讲述、板书,学生在座位上听讲,这样往往会出现学生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针对分析这些问题,参考几十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只有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才能一直调动他们注意力从而构建高效课堂。如在三角形内角和章节的教学中,我把全班25个学生根据以往的成绩进行科学分组,让5个小组都呈现层次性分组,每个小组都有小组长、记录员。给每个小组都分发了量角器以后我布置了20个三角形的度数测量题,通过准确性和速度来对每个小组进行排名。题目下发后每个学生都很兴奋积极参与,课堂积极性很高。每个小组的成员都积极参与讨论和测量。在这种火热的氛围中,基本每个学生都能熟练使用量角器进行角度的测量。这种小组合作的模式通过小组讨论、互帮互助完成教学目标,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们通过这种学具引入教学加上小组讨论的模式,相对于以往传统的听取老师讲述抽象的知识,学生在脑海中想像相比。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参与度高,对知识的熟悉掌握程度也很高。学具引入加上教学模式创新双管齐下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结语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学具的引入不管是在小学几年级,都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提升。学生们以往学习抽象的知识往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教学目标,在引入了学具以后能让每个学生都能熟练的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这些实践教学证明小学数学引入学具对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有极大的帮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