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秀娟
福建省三明市第四中学 365001
摘要:学习兴趣的大小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传统的“一言堂”式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学为辅,课堂显得乏味,已不符合现代初中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新课程改革指出 :课堂教学应以生为本,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内驱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提升自身素质,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趣味教学
蒂斯多恩曾说过: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它,正是我们研究的目标所在。
一、传统教学中影响学生积极性因素
1.教学手段单一,评价单一。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存在“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现象,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无法回归,只是被动的听或记,很少互动和反馈,或只是简单的你问我答,课堂显得枯燥。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便会缺乏热情,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学过程简单化。
教师未能很好的深入了解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领会各知识点的前后联系,使得教学设计简单化,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将新知识生硬地照搬给学生,无法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更谈不上趣味性,自然无法吸引学生。
二、增强初中课堂教学趣味性方法探究。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现代心理学表明:学习兴趣的大小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因此我们应改变教学模式,将课堂交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在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兴趣,获得新知,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
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首先教师应具有坚实的数学专业知识,才能很好的领会教材,做好教学设计,在教学中才能更好的贯穿各知识点,指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扎实灵活的掌控数学课堂教学。
其次,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内容的学习是现实,有意义的是具有挑战性的,在教学中当学生提出生活热点,焦点问题时,若教师能因势利导启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理解或解决这些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反之,若教师对学生普遍关心的数学问题,一问三不知或敷衍回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了。
最后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要求教师要有坚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有人形象的比喻,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先拥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加强相应学科的学习,如教育学心理学,自然科学文学等等,同时关心时事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旁征博引,深入浅出。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重视导入,以新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如果教师一开场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学生则可能要昏昏欲睡,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针对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导入语或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丰富学生的数学生活,展现数学的趣味性。最后还可以通过数学故事,数学典故等向学生渗透数学史,结合课程内容,讲讲《几何原本》的起源与发展,谈谈《九章算术》的地位和影响,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数学研究和数学思维的理解,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2)巧设疑问,以疑激趣
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不断的设疑解疑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有意识的设置一些疑问,使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以激发他们的好胜心及战斗欲,再鼓励引导他们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从而获得学习的兴趣及解决问题后的快感。同时,由浅入深的问题设置,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思维空间,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与兴趣。
(3)巧用多媒体,以动激趣
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 ,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无疑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能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它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直观,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中自主探究,激发求知欲,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重体验。
(4)多种评价,以竞激趣
传统的教学评价单一,学生缺乏兴趣,被动参与。新的课堂,要结合青春期孩子争强好胜爱表现的特点,可多给学生创造自我展示的平台。如为了反馈学生的数感,进行默写1到20的平方和1到10的立方挑战赛。这个记录不段被刷新,学生兴致高涨,不服输的斗志被激发,学习的效果也得到了加强。除此之外,还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本堂课的教学进行一个反馈展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解题思路与方法与大家分享,让展示的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合作中,在老师同学的目光与倾听中,获得信心与力量。
总之 ,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只有学生爱上数学,才能将所有的心理活动集中在学习对象上,注意力集中,思维才能敏锐,学习效果也将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胡显英.关于开展初中数学趣味教学的思考[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2014年12期
[2]史丹.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趣味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年02期
[3]张海丰.对提高初中数学趣味性教学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