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兴趣引导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期   作者:马瑞
[导读]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以帮助学生更快地学到新的数学知识
        马瑞
        湖北省赤壁市蒲圻初级中学  437300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以帮助学生更快地学到新的数学知识。针对该情况,本文就小学数学兴趣引导的方法进行探讨,详细介绍游戏引导,营造氛围,联系生活,学会分享四种方法,给教学工作带来新的启发。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引导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新教材的推广,信息化教育方式和手段也应逐步跟进,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利用课件,把知识生搬硬套地教给学生。这种教学可能会消减孩子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等情况。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需要被点燃,不能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项任务,更应该让学生能够自主求知,从学习中感受到乐趣。
        当孩子刚入小学时,不免对陌生的事物充满好奇。而数学学科需要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学好。因此数学老师需要利用教具、语言等引起孩子的注意力以及兴趣,带领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兴趣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的兴趣引导谈谈几点体会。
一、游戏方式、善于引导
        小孩子天性活泼,同时表现欲望强、好胜心强,喜爱游戏,教师应抓住这些特点,在教学中寓教于乐,适当引导学生。
        例:学习《三角形特性》时,结合孩子的天性,我对学生进行分小组观察数据,思考哪几组数据可以拼凑成三角形?同时选出拼凑得最快最好的小组。由于小孩子的表现欲望强、好胜心强,这时学生便会立马开始找工具来做实验,各小组都会希望努力表现到最好以赢得胜利。通过这样方式来促使他们在竞争中掌握和运用知识,事实也证明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高。
        再者,上课时若需要用到小正方形辅助,我就会引导学生参与摆正方形的游戏,学生听后便会充满兴趣地拿出小正方形来参与游戏。对他们来说,这种摆放类的过程游戏实际上是玩的一种方式,并且符合小学生爱玩、爱做游戏的特点,游戏性的方式他们都会充满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到知识。
二、情景教学、营造氛围
1、课堂意境
        在数学的教学中,如何让一个个枯燥的数字在孩子们脑中活跃起来,是课堂教学永恒关注的话题。这首先要有个良好的开端,而一堂课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时刻就是课堂的前五分钟。在这五分钟内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进入课堂里,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在教学《运算定律中乘法分配律》时,我会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学习内容制造悬念,创设一个情景:乘法游戏(任意两位数、三位数乘99或101),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互动环节的设置就是充分利用了小学生爱玩好动,乐于参与的心理,让他们在兴趣的吸引下,感受学习的快乐,期待后续课堂的内容,对学习产生兴趣。
2、乐学氛围
        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兴趣是创造一切欢乐与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想让学生对学习保持兴趣,就要给学生营造出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把微笑带进课堂,一次有趣的对话、一个生动的故事,都能使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这样不仅可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老师还要对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多表扬,少批评,允许学生失败,这样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在探索数学的路途中,让无趣变有趣,有趣变兴趣,兴趣变乐趣。
3、设疑激趣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


        好奇心是开启学习之门的钥匙,在教学中巧设疑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质疑,主动探索,不仅掌握知识点,也锻炼了逻辑思维。
        例如:教学《三角形性质》时,让学生动手操作,画三角形并量每个角的度数,收集结果后让学生观察,不一样的三角形,它们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学生会发现三角形的总度数为180度。这时提出疑问,所有的三角形的三角和都是180度吗?会不会有的不是180度呢?这时学生就会带着思考再次动手操作进行考证。同时,我也会设置一些有错误的题目,询问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调动课堂气氛。
三、联系生活、多样数学
        教学与生活其实也是息息相关的,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熟悉并且了解。所以有时候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生活中学生所了解的一些物体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更加容易地去理解所讲的知识点,从而慢慢对学习产生兴趣。同时通过联系实际知道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引导他们走进生活中的数学,找找哪些地方还有数学知识,也正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进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鸡兔同笼》,学生大多难以理解。这个时候可联系生活对学生进行讲解。设计发糖果题:班上有男生女生共10人,过六一节,老师给每个学生发糖果,女生5颗,男生3颗。老师共发给学生36颗糖果?然后安排学生现场发糖果进行讲解。
        在这个情景里,学生就能迅速理解并掌握。再在此基础上讲“鸡兔同笼”这个题时,学生就能很快地掌握吸收,也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学会分享、增强信心
        学习兴趣与学生的成就感密切相关的,成就感会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取得了好成绩,便会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老师适时、恰当的赞美和肯定,分享学生进步的喜悦,会给他们学好学科知识增添更大的信心,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也会不断增强。
        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有进步时,我会及时地在全班进行表扬,并奖励一些自制的奖品,比如:写有鼓励短句的笔记本,练习册,或学生喜爱的小物件等。一方面是让受到表彰的学生与老师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互动,从心理上对学好数学产生信心,更加积极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另一方面,在班级可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大家在赶学比超的良性学习氛围,成绩自然也会不断提高。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每个阶段的学习用不同的办法呈现出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再觉得课堂枯燥无味。让他们积极地,身心愉快地进行学习,成为一个真正的“乐之者”。
        
参考文献:
        [1]滕力.让趣味数学走进小学数学课堂[J]素质教育论坛.2015第27期
        [2]浅谈小学数学兴趣教学[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7年第10期
        [3]让趣味与数学课堂同行[J]读写算.2015第9期
        [4]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J]魅力中国.2017第36期
        [5]让兴趣与课堂同行[J]读与写.2016第16期
        [6]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J]读写算.2011第57期
        [7]让数学课堂趣味飞扬[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1第2期
        [8]数学课堂之趣味教学[J]少儿科学周刊.2014第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