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守杰
宿州市第十一中学 安徽省 宿州市 234000
摘要:以问题为引领,促使学生在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认知能力提升与综合素养塑造,是新时代、新课改下广受推崇的有效性、科学性教与学策略与途径,也是促进学生完备认知体系构建、健全思想认识形成的最佳抉择。而且,通过问题导学作用的发挥,诸多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都会以问题的方式予以呈现,并借助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探究获得更为充分的解析,学生的数学思维、理解能力、思想方法也将获得进一步深化、强化。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指导时,应加强对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与践行。并根据学生认知特性与教学活动需要,就辅助性导学问题予以科学设计、充分构建、精准确立,使问题与具体知识要点、不同教学难点有机关联、紧密融合起来,以达到提升教学效能,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目的。同时,借助问题导学法的引领,初中数学教学的针对性、科学性、延展性也会得到切实增强,更利于对学生完备思想认识的提升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数学教学;应用
问题是衔接师生互动,串联教学环节,促进教学发展的原动力,更是提升教学效能,构建高效课堂的主渠道。依托问题导学作用的发挥,落实初中数学教学指导,将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措施的优化、教学模式的变革推向全新高度,则成为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得以更好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针对初中数学教学需要与不同学生认知特性,教师应通过对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来实施教学引导。将具体问题衍射至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以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分析,实现对学生认知潜能的激活与核心素养的塑造。更为重要的是,受到问题导向法的驱使,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会得到切实培养,更利于对学生浓厚数学兴趣与积极学习态度的培育,使数学教学的开展更为贴近学生认知特性,更好凸显其育人功能与教育价值。
一、借助趣味性问题设计,实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
兴趣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实现学生潜能开掘,确保学生素养塑造的关键与重点,更是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能的原动力与内驱力。而且,在趣味性、针对性、实效性导学问题的驱使下,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将会得到切实增强,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与不足也会得到切实弥补,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也会有被动接受、强制灌输转变为主动探究、快乐享受。因此,教师应以初中学生认知特性为引领,加强对趣味性、针对性、发散性导学问题的设计,使导学问题的引入更为贴近学生的身心特性、兴趣爱好、认知现状,为确保初中数学教学高质量、深层次发展而注入新鲜血液。同时,随着问题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的增强,学生的思维也会得到切实激活,兴趣也会获得全面培养,其更喜欢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视域内开展思考、进行分析、实施探索,问题的解决途径也会显得更为宽泛、多元、丰富,更利于对学生数学兴趣的激发与核心素养的塑造。例如,在开展《勾股定理》教学时,教师可以即时引入毕达哥拉斯来朋友家做客时,看到由若干个直角三角形构成的地板图案后开展思考、随之经过研究发现其规律的故事,来实现对学生数学兴趣的激发,随后设问:大家能猜到这个规律是什么吗?接着借助多媒体来展示故事中的底板图案,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分析、猜想、论证、研讨,让学生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中推导勾股定理。通过问题导学法作用的发挥,让学生在浓厚兴趣的引领下深度感知“勾股定理”的生成过程,获得认知需要的满足。
二、依托递进式问题引领,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
导学问题设计的质量,对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教师应以递进式问题为驱动,对教学内容层层设疑,并组织学生在深度学习中逐个突破,来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激发与认知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在构建递进式导学问题时,还需要多关注学生的认知特性与发展需要,使所引入的问题尽量贴近逻辑规则认知规律。切忌由于问题难度过大、萝莉实际而影响其目标的达成。而在学生自主开展问题探究,协作进行问题分析时,教师也需要发挥好自己的引导者、参与者、协助者角色,切实凸显学生在问题探究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对问题导学法效能的强化。例如,在开展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新旧知识的关联来设问:常见的三角形有哪些?这些三角形各有什么样的性质?是否三条任意的线段都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结合这些问题,组织学生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相关特征和性质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引入实践活动,让拿出三条任意线段来随机组合“三角形”,就自己的认识予以验证,以得出结论:只有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方可组成三角形。实现对学生视域的拓展与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构建起更为完备的认知体系。
三、利用生活类问题构建,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所接触的数学知识难度、要求、标准也在逐步提升,尤其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性质、定理等内容,对学生的思维、意识、能力要求较高。这使得以生活类问题为导向。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与思考,让学生在借助生活经验开展问题探究中获得认知蜕变,已成为新时代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实施的必然倾向。因此,教师应加强对生活资源、素材、现象等数学元素的开掘与整合,并将其灵活引入初中数学教学领域来实施导学、构建问题,以切实增强问题导学法的实效性与实践性,让学生在生活与数学的迁移、过渡中获得认知发展,从不同层面来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开展《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现实生活问题:某服装商场开展促销活动,对所有商品打8折出售,已知某衬衫成本价为60元,若按8折出售,所得利润率为40%,请问:此衬衫原价是多少?优惠价又是多少?对此,教师可以借助设定方程的方式予以解答,设定原标记为X,随后根据其数量关系来构建方程:(80%X-60)/60=40%,得出X=105元,则优惠价为:105×80%=84元,既化简了教学难度,又实现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四、结论
总之,问题导学法的显著特性与诸多优势,使得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着很强的现实性与必要性,且更利于对教学效能的增强与学生发展需要的满足,将初中数学教学推向全新高度与纵深领域。另外,问题导学法也比较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现状与思维特质,为促使其切实提升思维、认知、理解能力,不断完善知识、方法、思路体系提供保证。并通过问题的串联与衔接,使初中数学教学的路径更为宽广,更易激发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与潜质,达到构建多元教学生态,丰富教学内涵的目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学生认知特性有差异,以致教师在应用问题导学法时,应以学生实际为基础来设计导学问题,确立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尽量使导学问题更具发散性、延展性、开放性,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思考、探究、实践的机会,以切实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充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剑.论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9(36):76.
[2]王海洪.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浅析[J].读写算,2019(36):61.
[3]梁亭亭.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4):42.
[4]杜皓.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