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期   作者:张海军
[导读]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对高中数学的教育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张海军
        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中学  674499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对高中数学的教育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还能优化教学。所以,怎样通过合理的课堂教学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提高并且还能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急需老师们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效率;课堂提问
        1进行课堂提问的实际意义
        就像爱因斯坦所说过的那样:“相比于善于解决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则更有意义”。在高中的数学教育中,高中数学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理解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学科较多,往往没有足够多的时间进行更深入的数学学习,由于课程内容多、教学课时不足、学科知识复杂等条件的限制,一些老师往往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数学教学。老师单方面的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独立思考,也无法提出有效的问题[1]。这样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容易让学生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以及实践思维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甚至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厌恶心理,影响学生数学的学习。而新课改的要求是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的方式学习,提倡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传统的教学理念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不重视学习的过程,只注重老师的教学行为而不注重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问答,只注重学生回答而不注重学生的提问。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可以有效地推动学生思维能力和心理的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老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提问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总结分析教学策略,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理想画面[2]。所以,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的老师需要积极地利用课堂提问的作用,让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互动交流,进一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
        2.如何进行合理高效的课堂提问
        2.1注重问题的启发性
        在世界的教育历史中,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第一次提出了启发性教学方式,孔子在《论语》中说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就是启发性教学的典型成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发挥出提问式教学的优势,积极帮助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进一步掌握教学知识,攻克高中数学里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这给老师提出的问题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老师还要重视对知识的引导以及变化,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广度,老师还要积极结合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从而实现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教学目标[3]。比如,老师在进行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教学的时候,老手可以让学生对双曲线的形状、范围以及双曲线的一些特点进行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的掌握双曲线的大小、位置、状态等一些关键信息,从而让学生发现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因此,老师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留下以下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双曲线的位置,找出双曲线在坐标系中的特别之处,双曲线有哪些对称性?双曲线上特殊的点有哪些?让学生能够凭借着双曲线的图像,发现出双曲线的位置、与坐标轴的交点以及几个特殊点的含义等一些信息,知道这些信息之后在通过代数的方法把双曲线的函数表达式以及特殊点求出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老师提出的问题具有很好地启发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老师从课堂的讲述者成为主导者
        新课改主张的是老师为辅,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老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始终怀着一种精神饱满的状态进行学,老师还要注意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一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同学讨论、师生互动的实践,通过在这样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老师还要研究如何把教学内容改成具有一定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活动,这样能够让学生进行更多的思考和交流。老师充当引导者,让学生带走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加入到课堂活动中来,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成功地解决问题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学习热情。
        2.3老师要充分发挥出课堂提问的优势
        由于课堂时间较少而课程量较大的限制,老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就必须要充分把握提问的实践。大多数的高中课堂时间在四十分钟左右,而学生的思维往往无法长时间地集中在这段时间里,因此,老师可以选择在学生思维较为分散时进行提问,通过思考问题,可以让学生把分散的思维重新集中在课堂中。在高中的数学教学里,学生初次接触到新课时往往会存在一些疑问以及不解之处,这时候学生就胡产生一种求知欲,老师可以根据这个特点对学生进行提问,这样能够引导学生理解课程知识,甚至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老师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提问要进行一些合理的有效的提问,不能提出一些无实际意义的提问。例如,一些老师在解决一些题目之后常常会问学生“这样做对不对”等一些问题,这样不但不能够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疑惑,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厌恶感。因此,老师在上课之前要进行充分的备课,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课堂提问,从而实现教学目标[4]。
        2.4老师要根据问题的难度进行因材施教
        课堂的有限时间里,老师要注意不能提出难度过高的问题,这些问题虽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但是可能会导致学生思维陷入困境,使得课堂无法正常的进行下去,不但影响课程的正常进行,甚至会导致学生的自信心下降。老师若是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的思维无法被调动,就会使得学生思维变得懒惰,让学生渐渐放弃思考。因此,老师要利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同时也提高课堂效率。
        3结束语
        课堂提问是当今教育中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对于学生思维发展和数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中强. 浅析对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J]. 东西南北:教育, 2019(13):0338-0338.
        [2]刘慧, 李敏.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20(2):95-95.
        [3]刘锐锋.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的课堂提问策略[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0, 000(006):34-35.
        [4]黄波. 有效提问—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究[J]. 好日子, 2019, 000(008):P.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