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期   作者:杨凡
[导读]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学这门课程是小学基础性学科中最具逻辑性的一门学科
        杨凡
        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希望小学
        【摘要】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学这门课程是小学基础性学科中最具逻辑性的一门学科。所以,学生在刚刚开始系统学习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学习数学从而在学习伊始就开始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能力得到全方面的提升,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教学;方法策略
        随着国内素质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教育工作者开始注重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果教师能够用良好的教学方式,让逻辑思维的培养贯穿学习始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他们以后接受新的知识,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要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准确的认知。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如果想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那老师是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小学生的年纪都比较小,所以小学生在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时,常常会有一些不耐心的心理,而且他们也没有办法理智的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老师在课堂上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但如果老师的课堂是非常的无趣的,即使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一些书本中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是非常差的,而且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效率是非常低的。如果老师想要改变这种情况,老师就应该改变一下自己的造学方法。在课堂中,老师应该努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譬如当学生混合运算这个知识点时,老师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情况,把生活的生活场景带入到教学中,用小商店的买卖来教授学生这一知识点。老师可以把学生安排到商店中的各个角色中,让他们通过在商店中买卖商品来学习这个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是非常新颖的,在这种课堂中学生也是较为轻松的,学生也会更加主动的去把自己融入这样的活动和课堂中,这种学习方式也能加深学生对混合运算这个知识点的记忆。
        二、精心设计数学练习,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要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特别是思考能力进行训练,完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需要在引导学生建立基本的逻辑推理意识之后通过一系列的数学练习活动,帮助学生巩固逻辑思维能力,并在实际练习当中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提高逻辑思维水平。小学阶段的逻辑思维运用是相对简单的,而且其中有一定的技巧和规律可以把握,需要学生在不断的练习当中抽丝剥茧,抓住本质归纳逻辑思考的规律和方法,从而为之后的问题解答与数学思考奠定基础。由于逻辑思维能力是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判断、推理等方式,利用逻辑方法把对事物的思维过程进行细致准确和条理性表达的能力。那么教师给学生设计的练习题也必须符合这样的特征,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比较、推理等逻辑过程。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供需要学生依靠逻辑思考方法找寻解题思路的练习题:下图是公园空地的平面图,假如要在空地上種花,每平方米种4棵,总共需要多少棵花才能够种满整片空地?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首先需要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与分析,尝试用数学视角思考和分析问题,并在数学逻辑思考当中掌握数学在生活当中的应用方法,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大量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调查发现,所有思考的起始点都离不开问题[2]。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形成关键期,学生们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虽然贪玩,但是求知欲望强烈,面对未知的事物,他们的脑海中很容易就闪现出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可以说是一个行走中的“十万个为什么”。基于这种社会现实,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并利用好学生的这一身心发育阶段和学习特点,科学合理的创设问题情境,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究精神,通过问题的创设吸引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情境教学中来,利用他们现有的认知来激发人体的潜能,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强化其数学核心素养。在问题情境教学设置中,教师可针对一个数学题目转变多种方法进行提问,让学生能从多个角度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多面化的思考,以巩固印象。举例来说,在教学实践中,我会教学生采用分类归纳思维方法,在数学问题和数学思维之间建立立体联系。
        四、给学生创造逻辑表达的机会
        如果只是教师站在讲解的角度为学生梳理知识点,让学生快速抓住关键,也不能算作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在长时间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很多一线教师会发现,一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很强,但是由于性格原因比较不善,表达的话,同样无法提高一个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为了转变这种状况,教师也要适当给学生提供一些自我表达的机会。
        例如:在日常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自我表达的机会,比如每天的课后作业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随机抽取一名学生讲解课后作业中的逻辑思考题,主动向大家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逻辑。把每次数学课上课之前的五分钟都设置为学生的自我展示时间,每天的数学课开始之前,学生都可以分享个人的逻辑思维,这样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同时在聆听他人的思维过程时,对于其他学生而言,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通过认真聆听他人的逻辑表达,聆听的学生自己内心也会开始不由自主地思考自己在上台表达想法时,应当如何梳理语言?如何整理想法?这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个挑战自己的宝贵机会。
        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来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是满足数学教学需求,促进学生总体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们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探索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具体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和回答问题时能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空军.浅析小学数学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南北桥,2020,(8):46.
        [2]刘利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J].亚太教育,2020,(2):76.
        [3]张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文渊(高中版),2020,(5):9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