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茹
交大附小雁塔校区
【摘要】 数学核心素养就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灵魂,离开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就如同没有灵魂的人失去了生机活力。数学素养是指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以及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学习当中能够切实掌握数学的核心素养内涵,充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石。
【关键词】 数学核心素养 学习过程 学习动机 兴趣 主动参与
【正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 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当拥有的特定数学综合运用能力。
关注学习过程,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核心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依靠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也是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实现教学目的 ,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教师必须全面关注学生,研究学生,遵循学生心理特点 ,运用科学方法 ,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 ,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一、关注学生内在学习动机 ,培养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活泼好动,善表现,有意注意时间短,容易被一些新鲜事物吸引,是小学生的重要的一些心理特征,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是我在教学中经常思考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使我认识到:只有充分的,全面的关心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 ,他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某一事物上 ,这时他的求知欲旺盛 ,思维敏捷 ,大脑处于积极的状态。如何诱发学生学习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兴趣 ,使学生从一开始学习新知识就产生强烈求知欲望 ,这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富有趣味的问题情境,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自我需要,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趣中生疑,疑中生奇,奇中生妙,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开课伊始,可以陈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有一天,小猴、小熊、小狗进行骑车比赛,小猴骑圆轮车,小熊骑方轮车,小狗骑椭轮车,大家想一想,谁会获胜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像开了锅似的,有的说:“小猴的车跑的快!”有的说:“小猴肯定能获胜!”“小猴准赢!”“为什么小猴骑的车一定能获胜呢?”(鸦雀无声)“今天,我们学习了“圆的认识”,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也会解决我们身边的许多实际问题。”在教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时 ,可让学生用米尺或尺子量桌面、书本各边的长度 ,问同桌学生桌面各边的长度、课本各边的长度是多少米、多少厘米。学生度量的结果:桌子长的一边是一米多 ,短的一边不到一米 ,课本长的一边是 25厘米 ,短的一边是 14厘米。那么不足一米、一厘米的部分怎么表示呢 ? 这样容易引导学生对超出一米、不足一米的部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又如:采用“设疑激趣 ”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一种常见的有效手段。
如:在教学“比的认识”一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你知道我们人的身体中蕴藏着各种各样的比吗?”“怎么?人的身体中还有“比”?是怎样的比?到底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同学们疑虑大增,探求的欲望高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强,迫不及待的去学习知识,学生的学习状态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求,教与学达到和谐统一,同时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真正的快乐。
二、满足合理需要 ,调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 ,特别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课堂教学主要是在满足学生精神需要。学生通过自己主动参与获得了成功 ,从心理上就得到满足和安慰 ,从而更加努力地去获取更多的成功。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求新心理 ,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知识的新天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学的方法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 ,猜想、实验、验证、讨论、交流等交替进行 ,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感到有新意 ,让学生精神振奋。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 ,面向全体注意个体 ,实现有差异发展 ,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条件。例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 》,从认识面积区分“面积与周长 ”到认识“面积单位 ”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认识。如:让学生说出各种物体的面积 ,让学生用手去摸一摸桌子、粉笔盒、圆木的表面等。比较课本、作业本、文具盒表面的面积大小 ,可让学生用重叠的方式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等。认识比较面积与周长时 ,先出示一个圆形的镜框 ,再装上镜片 ,然后让学生亲手用去摸一摸 ,说出哪是面积哪是周长。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 ,充分认识 ,深刻理解面积的含义。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重、难点 ,精心设计例题、习题和讨论题等材料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让学生在多项交流中 ,主动参与学习数学的过程 ,进入深度学习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引导主动竞争 ,激发强化参与。
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因而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参与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 ,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在讨论问题时 ,比一比谁的思路最正确;在动手制作时 ,比一比谁的风车做得最漂亮;在画图时 ,比一比看谁的图案设计得最合理在总结概念或小结时 ,比一比谁的发言表述得更准确、总结得更完整。这样 ,在竞争中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增 ,逐渐变得更加热爱数学学习 ,从而为学好数学奠定了一定的能力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学活动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中通过与教师、其他学习者及教学任务之间的相互碰撞而获得知识的过程 ,但不管怎样 ,知识必须通过学习者自身的理解与感悟而获得 ,因此,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竞争过程,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在不断地形成和发展。
总之 ,在教学中,将常态教学和核心素养结合在一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以教学实践为依托,以探索为主线,本着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多渠道、多途径地开发、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探索活动,注重学生核心养的培养。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参考文献:
【1】郑毓信 聚焦数学核心素养——学科视角下的核心素养与整合课程系列之一、二、三、四 小学数学教师,2016(1——4)
【2】曹培英 跨越断层,走出误区:“数学课程核心词解读与实践研究”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7
【3】张奠宙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