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期   作者:韦卷应
[导读] 新课标要求,当前教育领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韦卷应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洛阳镇第二小学  547105

        摘要:新课标要求,当前教育领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促进作用,进而促使学生通过沟通及交流环节,实现自身团队合作能力的有效提升,使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全面激活。基于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教师应积极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借此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帮助整体学生共同进步。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切实解决传统课堂教学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就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不仅能全面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同时也与素质教育要求相契合。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为学生之间的交流及合作、沟通等的不断强化提供帮助,使具备不同思维能力及认知水平的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目标得以良好实现,为学生学习过程合作探究学习、良好交流氛围营造等提供促进作用。因此,素质教育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在合作学习方法的合理应用方面提高重视程度,通过相关合作学习教学内容的积极挖掘,指引学生有效习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得以逐渐养成。
一、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尤为关键。具体来说,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需要教师以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为依据,合理分组学生,以组内同质及组间异质原则为出发点,在各小组分配权重方面提高注重程度,为各小组均具备稳定的竞争能力提供保障[1]。在完成分组的情况下,为避免班级内有矛盾激化现象出现,应注意组间轮换的定期开展,为学生之间的互相熟悉提供帮助,同时组内每周可进行一次组长的轮换,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完成小组分配工作后,应注意组员职责的明确,基于组员各尽其职为出发点,确保合作学习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整个分组工作中较为重要的负责人就是教师,首先教师应对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引导,促使学生自身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进而分为别类的监督并指导不同小组,同时与每一位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将教学工作顺利完成。但是,并不是每一节课都适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过程教师更应该考虑到学生这一课堂主体,进而灵活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如针对硬性、理论等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教师不应在一开始就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应用,具体应在完成基础教学工作的后期,通过问题分析方式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有效提升,确保预期教学目的得以有效达成。
二、创造合适教学情境
        为确保学生学习热情得以有效提升,具体教学环节教师应注意恰当教学情境的创设,进而使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激活,让学生跟随兴趣牵引在教师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2]。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来说,应实现学生真正融入其中的目的,而要想切实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应该立足创新角度为出发点,对教学情境进行形象具体地设计。

同时,对于整个情境教学环节来说,应立足课前及课中、课后三方面开展,确保教学目的得以有效实现的同时,使学生学习印象有效加深,为学生知识的深化理解与掌握提供帮助。
        例如:教学“多边形”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将简单且常见的多边形“三角形”介绍给学生,之后即可询问学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是以三角形状态呈现的?这些物品有什么作用呢?将这些问题设置为作业,同时在第二天教学过程,将学生拍摄的照片、搜集的资料等展示出来,在此基础上再次询问学生物品作用有哪些,帮助学生对三角形的用途进行初步认知,此时,学生就会有一定的创作欲望及实践欲望产生,而这一环节教师就可开展互动学习,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三角形特征,最后在归纳总结学习小组讨论的成果后,教师可用三角形盖房子的形式将三角形特征传达给学生,为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提升提供促进作用,同时加之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也能帮助学生深刻认识所学知识。
三、完善小组评价模式
        小学数学教学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一个重点环节就是小组学习评价,通过健全评价模式才能为学生获得与自身相符的评价提供保障。而为了使小组之间的内部凝聚力有效增强,教师应正确评价各小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如此才能使教学目的得以有效实现。在针对评价模式进行完善的过程中,应为学生自我检讨提供帮助和指引,同时帮助学生自信心有效提升,具体评定环节,可选择正面语言的利用来评价小组学习情况,还也可以通过一些物质及精神等方面的奖励,使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欲望进一步提高[3]。
        例如:在教学“四则运算”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将同样的习题布置给学生,之后让各小组围绕习题探讨答案,因各小组成员思维能力等都存在差异化现象,所以习题解答过程、方式方法等也会有所不同,在各小组解出答案的情况下,教师可选择两组具有代表性的答案,进而开展辩论活动,最后将最优解题方式选择出来。这一过程,教师应鼓励每一组学生,同时根据每一组学生问题解答的具体步骤来综合评分学生习题完成情况,之后通过不同解题方式优劣的讲解,为各小组成员明确自身不足和发现自身闪光点等提供引导作用,进而达到整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4]。
结束语:
        将小学数学教学和小组合作方式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学习质量及效率的提升,同时也能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充分发挥提供引导作用,进而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各取所长、优势互补,指引学生明确自身进步的方向,促进整体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及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在课堂之上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整体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与学中。
参考文献:
        [1]王宝强.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160.
        [2]罗秀青.小组合作进课堂 提升学习原动力——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山东教育,2020(32):26.
        [3]戴文殷.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考试周刊,2020(93):59-60.
        [4]曾红光.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7):1274-12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