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锋 王娟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定边职业教育中心(实验中学)718600
摘要:自教学体系深入改革以来,学科边界日益模糊,如何运用多元知识打造高效课堂成为教师要攻克课改难关之一。其中,高中体育教学与物理知识边界的消除支持学科融合,为学生运用物理知识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奠定基础,使体育教学更为科学高效。本文通过探析高中体育教学中物理知识的应用方略,以期提升高中物理新课改水平。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物理知识
高中体育教学中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如下:其一,将物理视为学生解析体育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动作的有力工具,在记住体育动作要领同时“知其所以然”,树立科学运动意识,提高学生体育运动有效性;其二,调动体育运动积极性,能用物理知识完成体育理论性内容及运动技能自学任务,转变学习方法,凸显学生高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利于知识传导;其三,为运用物理知识加强体育教学改革,经由教改释放育人动能,使高中体育教学活动得以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为助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稳健发展,探析物理知识应用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在高中体育理论性教学中应用物理知识
理论学习是学生实践基础,缺乏理论支撑的体育运动将追加学生伤病几率,降低学习效率,出现学生体育运动姿势不精准、态度不端正等消极现象,有碍教书育人。基于此,高中体育理论知识讲解中需运用物理知识,加强课程深耕,指引学生从物理科学视角学习体育理论知识,使之学习效率更高。例如,教师在进行投掷铅球运动教学时可率先抛出问题,如“铅球投掷角度应是多少”、“为什么要在投掷铅球中滑步”等。在基础上指引学生用物理知识予以解答,以投掷角度的分析为例,与物理斜抛问题情境吻合,将某个物体以一定速度斜抛出去,若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则仰角为45°抛出距离最远,然而铅球投掷存在区别,铅球投掷点并非地面,而是在学生手上,与地面有一定距离,以相同出手速率作40°、45°仰角投掷,铅球落到地面水平距离40°更远,为此铅球投掷出手仰角应<45°,同时该角度与出手速度呈正相关,出手速度及高度若分别为8m/s--14m/s、1.7m--2m,那么出手仰角应控制在38°--42°为宜。在师生探究进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作图,通过数形结合用物理知识解决体育运动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使之理论性学习更为扎实,为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奠定基础[1]。
二、在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中应用物理知识
创新是解决育人难题有力举措,教学活动若想顺利展开需要针对教法加强创新,在教书育人领域注入新动能。例如,教师在进行高中体育教学时可采用“STEAM”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实践探究,以“自创体能训练模型”为主题,指引学生利用物理学知识及数学、科学、工程学、美学等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在实践中创新、探索、试错,最终得到有效、安全、灵活多样的体能训练模型,使学生明晰体能训练与物理知识的关系。以能量转化为例,学生训练模型中涉及诸多起跳姿势,在下落中重力势能变成动能,为此下落需屈膝,旨在下移重心,避免损伤骨关节,保障训练模型科学可用。再如,体育教师可运用信息化教学法,指引学生观看视频,从中发现运动与物理知识的关系,以足球运动为例,学生发现足球表面并不光滑,除特殊材质使之抗磨损外,还就有减小空气阻力的作用,其功能与高尔夫球表面小坑相似。在观看视频时学生还会发现总是有篮球运动员冲到场外,甚至跌进观众席,这与惯性、摩擦力等物理知识有关,学生通过观察与解析将了解身体控制重要性,能在日常学习中增强肌肉力量,提高个体协调性,继而提升体育核心素养。与教师直接讲解高中体育教学中的物理知识相比,学生观看视频并自主探究,能激活思维,端正学习态度,多角度剖析物理知识在体育学习中的应用对策,学习效率更高,规避育人阻力。
三、在高中体育教学评价中应用物理知识
物理是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一门科学,为此教师需在学生学习体育技能及理论知识进程中应用物理知识进行教学评价,使学生能接受教学指导,在教师指引下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篮球运动技能中可应用物理知识对学生运动姿势、身体与球的关系、合作互助等情况进行评价,渗入能量转化、速度、摩擦力等物理知识。以学生三步上篮动作合作学习为例,投篮瞬间教师需指引学生不要正对着篮圈中心,应在该中心后面一点的位置投篮,旨在防止惯性对投篮准确度带来影响,继而发挥以评促学优势,满足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学习体育运动技能切实需求。教师还需结合自身物理知识应用情况进行体育教学自评,明晰高中体育教学中物理知识应用短板,如教师物理知识基础薄弱、日常教学渗透性欠佳等,找准教改支点,高效运用物理知识,助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科学发展[2]。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教学中物理知识的应用能提升育人水平,使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得以良性发展,为此教师要在高中体育理论性讲解、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中应用物理知识,使物理知识得以成为学生体育课堂上学习实践的有力条件,继而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申焕军.谈高中物理在体育教学的应用[J].大观周刊,2017(12):258-258.
[2] 陈慧芳.哈尔滨市城区高中体育教学环境现状及优化研究[D].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