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时期人文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渗透策略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期   作者:李晓健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德育教育一直都在我国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李晓健
        (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外国语学校,广东   佛山市  528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德育教育一直都在我国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德育教育具有他的特殊性,德育教育不能像书本教育那样可以直观的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基本上都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因此,文章将立足初中德育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和分析目前阶段的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关键词:人文教育;初中;德育教育;渗透
        引言:人文教育的概念就是在教育工作进行时,老师将生活实践与教育的思想意识融合为一体,进行一种创新升华。人文精神作为人文教育中重要的教育内容,应当提高重视程度,它可以说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高价值的体现。 因此,文章将结合初中德育教育现状中的相关教学内容,,探讨和分析目前阶段的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念
        重视目前阶段的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内容,特别是对培养学生是非观念的部分,应当给予充分的关注。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在这个阶段慢慢得有自己的思维和意识,同时对事物也开始有着自己的想法和判断。而这一开始阶段,初中生在这时期的叛逆期是最为严重的。对于他们来说,初中生无论是在生活经验还是知识学习的积累上都不足,所以客观来说,还是无法完全依靠自己的思维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教师所需要做到的就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这也是人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中国古话有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在引导学生的是非价值观判断的时候,教师需要从初中学生这一阶段的年龄入手,告诉初中学生什么阶段穿着什么样的衣服,才是最合适学生自己的,才能够彰显出学生自己本身的美感。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有更好的效果,使得人文教育在德育教育当中的渗透工作,完成的更加具有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理想追求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应该有梦想,梦想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尤其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初中学生这个年纪正好是敢想敢梦的年龄,这个时期所形成的梦想,才更有说服力和推动力。通过相关调查和研究,初中生其实对自己的未来是没有一定的想法的,也没有一个确定的目标,这实际上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这说明初中学生没有精神上的追求,这种做法将学生培养成了学习机器。尤其是站在人文教育这一角度而言,如果说是非价值观是骨骼,那么理想与追求就是骨血,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
        对初中生进行心理教育培训的时候,老师要重视初中学生的兴趣,可以从兴趣入手来开展不同的的德育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活动来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的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通过开展培训初中学生德育活动,初中老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德育教育对理想的追求重要性。学生的德育教育不能太过片面儿,要重视学生的情况以及社会发展现实。老师辅导学生在给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多开设一些心理课堂,如;给学生讲解中国的历史伟人周恩来、梁思成、毛泽东等,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以及梁思成的“少年中国论”,都是比较有名的相关思想,要让初中学生明白读书能够让国家富强,让学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去描述一下自己未来和理想究竟是什么,比如:“医生、老师、科学家”等一系列职业,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且能够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懈努力。老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明白任何一个职业都是高贵的,能够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贡献,学生要有一个正确的择业观,并且从中得到一定的启发,努力奋斗成为国家富强的坚强基石。
三、加强学生的德育实践
        从人文教育本身角度来看,以人为本,人性教育是工作开展的必要条件,展开相应的培养工作。对于学生来说,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正在处于心理的萌芽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心,所以说在进行课程知识学习的时候,无论教师讲解得有多好,都不如让学生自己进行具体的实践分析工作。对于德育教育来说也是如此。然而在平时的学习环境中,很少教师能够做到组织学生展开德育活动。主要是从学生的人身安全角度入手,校内与校外的德育活动开展都会面临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部分学校都没有开展这一方面的工作,虽然说是为了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但是从某一种程度上论述,对学生的发展也造成了极差的影响。初中徳育教育推动学生整体自我学习意识的感受与体会,从而促进学生德育方面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德育教育教学工作环境中的教育者,想要结合人文教育来展开德育教育工作,就需要对初中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活动,实现人文教育与德育教育工作的结合,讲授和实践结合,从而来引导学生完成具体的学习目标,实现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意识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娟,杜冰. 打开学生心灵之窗,投射老师关爱之光——浅析初中老师德育工作艺术[J]. 考试周刊,2017,(25):156-157.
        [2]张军英. 立足语文课堂,饱饮人文琼浆——谈初中语文课程中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新课程(教育学术版), 2017,(04):21-22.
        [3]蔡宝来,岳珂. 德育结构的重构与反思——基于“转型期”初中德育现状的思考[J]. 考试周刊, 2017,(15):28-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