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世柳
四川省德阳市金沙江路学校 618000
摘 要:数学课程体系不仅是简单的数字公式定理,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将教育立足点转移到课程体系的建构问题上来,充分了解教育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将加强学生核心素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作为新教育目标。数学计算能力与学生的思维习惯紧密结合,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还能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的培养。因此小学数学的计算能力应该引起学校及数学教师的重视。努力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提高
引 言:目前新的教育模式已经从提升学科成绩转变成全面综合素质的培养,数学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小学的数学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学科的关键,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在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本功的基础上,让学生形成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改变传统的一对多的知识教学方式,构建出符合学生需要的质教育模式。
一、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现状
计算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尤为重要,数学是培养逻辑思维的课程,小学数学对今后数学学习道路是否可以畅通无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所以需要构建出符合学生需要的质教育模式。
目前而言,小学数学教师仍然存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的观念,依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以固定的思维模式进行教学。缺乏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掌握,更不清楚学生对于计算能力的认知。不能让学生灵活的运用数学中的计算能力,只能面对数学教师“枯燥式”教学。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含糊不清,计算过程中只会对公式生搬硬套,并不能真正的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不仅加大了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难度,更无法提升学生的学科成绩。小学数学是培养逻辑思维最为重要的低层建筑,决定学生今后数学学科上层建筑的稳固性。数学学科的计算能力,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逻辑思维,同时对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一定的的益处,因此,数学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同时更需要改善以往的教学模式,首先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更好的提升数学学科成绩及计算能力。
二、针对小学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1.充分发挥小学数学教师的作用
目前,数学教师对于教材的掌握程度不是很精准,新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想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书本上数学的知识,那么数学教师就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目前我国小学对于数学体系课程的设置仍旧以枯燥的理论课程为前提,缺乏对数学课程体系的针对性分析,数学教师应深入的对小学生的思维习惯与行为特点进行研究,针对性教授计算能力,以学生能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需要再数学计算上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的去思考去探索,再遇到问题时,数学教师加以引导和纠正,或者在一些案例上,逐个分析相关定义,用法,在计算公式上举一反三,让学生的记忆更深刻[1]。
例如在教学生四舍五入的时候,老师可以编一个这样的儿歌:四舍五入方法多,近似数来有法找,取到哪位看下位,再同5字作比较,是5大5前进1,小于5的全舍掉,等号换成约等号,让学生一看就明了。这样通过简单易懂的儿歌,学生不仅仅撑握了四舍五入的方法,同时也会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也是一门有趣的课程。或者教师可以采取游戏竞赛模式,调动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兴趣,将知识点融入到互动学习中,同时能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注重教学情境的构建,因材施教
数学计算对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
小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对于数字的理解是有偏差的,或者有的学生短时间内是无法理解的。因此,就会让学生产生抵触甚至厌恶这门课程的情绪。时间越长不会的知识点就会越来越多,积累到一定程度,学生就会从一知半解,到后来的完全听不懂,以至于最后就会选择完全放弃这门学科[2]。
因此,数学教师就要结合教材的知识点,然后融合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互动式教学授课,在授课过程中,了解到学生对于计算能力的掌握程度,然后选择针对性教学模式,对于计算能力强一点的学生,可以给与更深层次的教学,对于计算能力薄弱一点的学生呢,就采取多举例多练习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反复学习。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多元化的教学,同时要让学生在数学计算能力中得到肯定得到鼓励,让学生树立对数学计算的自信心,提升学生日后对于学习数学计算的动力。教师也可以把数学计算延申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更有利于理解与记忆[3]。
3.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于好奇及兴趣,在数学授课中,教师提出数学疑问,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数学教师根据新版教材可以预设趣味性的探索性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发性的去探讨争论。在争论中探讨不同的计算方式。教师也可以以生活中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事物,进行举例提问,让数学计算结合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教学,让学生抽象的思维有了具体的事物相结合,促使小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在学生不断的计算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会举一反三,灵活的运用计算的方式方法,更有效的提升学习数学计算的效率。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创新数学教学方式是必要且重要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不仅对数学逻辑思维有大的帮助,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发展[4]。
4.养成良好检查习惯
检查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因此。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善于检查、验算的意识,引导学生检查、验算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例如,用估算可判断运算结果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在加法运算中和应大于每一个加数;在减法中,差和减数应都小于被减数;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关系来检查四则混合运算。老师还可以编写顺口溜等方法来提醒学生检查。
5.强化计算练习
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而是要通过长期的练习得到的。计算的练习要经常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熟练更准确地进行计算。老师要定期布置计算的习题,让他们熟练掌握计算的方法与技巧,还要讲究练习方式的切实可行和新颖有趣,结合学生实际,设置计算情境,避免枯燥乏味的机械重复练习,逐渐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结语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成绩,同时也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利途径,对于全面素质教育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数学教师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要特别重视,转变数学教师的授课模式,提高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兴趣,教学方法上采用灵活易理解的方式方法进行授课,让学生可以在轻松易懂的教学氛围下学习数学计算,提高数学计算能力,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真正意义的喜欢上数学,寻找到数学中的乐趣。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廷强.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升[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20(4):76-76.
[2]王海.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 求知导刊, 2020(7):29-30.
[3]张瑞娟.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探析[J]. 散文选刊:中旬刊, 2019, 000(009):P.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