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期   作者:金巧芬
[导读] 《机械基础》是中职院校机电专业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机械研究与制造的入门课程,具有知识面广、内容宽泛、综合性强等特点
        金巧芬
        永嘉县第三职业学校 浙江 温州 325102
        摘要:《机械基础》是中职院校机电专业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机械研究与制造的入门课程,具有知识面广、内容宽泛、综合性强等特点,该课程的根本教学任务是教会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基于此,本文展开以下论述,分析中职教师在《机械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具体策略。
        关键字:中职;《机械基础》;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是我国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国家“双创教育”的现实性要求。因此,中职老师在课上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升其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并利用其好奇心进行引导式授课,积极开展实践性教学,充分发挥现代技术优势,加大对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一、培养中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现实依据
        创造性思维是国家“双创教育”的关键,没有才思敏捷的创造型人才,经济社会就难以发展和提高,再加之,中职院校一直都是国家实践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作为社会的未来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培养其创造型思维,有利于学生的抽象逻辑构建,树立归纳、推理、演绎、论证等多方面的学习习惯,从而建立起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及时更新科学认知体系,尤其在《机械基础》的学习中,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参与进行有效衔接,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二、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
        1.创新授课形式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授课形式,创新性、灵活性地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性。比如,利用引导性提问、启发式教学方法、导向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相结合,针对一些机械类重点知识,老师有效引导,发挥小组和集体的力量,结合师生的共同智慧,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和学习兴趣[1]。比如在机械传动教学时,可以通过项目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联轴器的拆卸和离合器拆装,通过自己动手,了解机械内部构造和原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由老师推荐、学生自荐、组内推选出小组长,负责内部的人员分配和组织活动,划分每个人的具体实践职责和任务,创新活动形式,更新授课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手、脑、眼并用的快乐,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优化教学内容
        机械类教学老师在授课时,还应该优化教学内容。

笔者认为要根据《机械基础》的科目特点,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接收能力和个体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对教学大纲进行弹性化处理,合理处理教材,突出教材的“实用性”[2]。加强直观教学,比如在齿轮结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直观性地导入齿轮机构模型,在授课之前明确告知学生具体学习内容,之后一边演示,一边让学生观看并模拟,并结合相关知识点的讲述,让学生能够跟的上老师的授课思路,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并在每一个演示环节进行提问,让学生充分观察的同时,也能勤于思考,让整个知识形成过程更加具有层次性和有序性,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创造性思维。
        3.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学习主体是学生自己,因此,即使老师进行教学优化和授课形式的更新,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而真正的思考者和创造者是学生自己,因此,学生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3]。比如在《轴的结构设计》这一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应该主动获取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解决问题,在老师提出设计思想之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具体操作程序,判断哪一种结构可以让轴上零件的固定更加牢固,零件拆装更加方便,之后对轴径进行估算,以同级齿轮中心距为基准,根据轴径=(0.3-0.4)×中心距,确定多个标准值,但是具体选值由学生自己决定,选小值从经济的角度来讲更加符合企业效益性,但是取大值则安全性更高,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具体实施方案,培养其学会思考多种解题方式,建立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机械基础》本身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技术,因此,教师在正常授课时,应该结合教材理论和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集体观察运输机和插床设备的运行机制,思考其运行原理,并总结此类机械在生产过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也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可以自己制造铰链四杆结构,并将自己的作品进行演示,既能巩固理论知识,又能进行创造性劳动。
        结语
        综上所述,创造性思维是国家“双创教育”的关键,因此笔者认为,中职教学老师要想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就应该创新授课形式,优化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杨艳梅.信息化环境下职校《机械基础》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J].湖北农机化,2020,No.249(12):96-97.
        [2]钱琳琳.浅谈《机械基础》课程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方案设计创新[J].现代教育论坛,2020,3(10):29-31.
        [3]高毅.机械设计过程中机械设备材料的选择和应用研究——评《化工机械基础》[J].材料保护,2020,v.53;No.501(10):163-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