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期   作者:潘永日
[导读] 所谓“忘记历史就是背叛”,历史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潘永日
        横县莲塘镇初级中学    530315
        摘要:所谓“忘记历史就是背叛”,历史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学习历史知识,对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强精神起到了重要意义。中华民族五千的历史文化,是有必要传承给每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初中是学生接触历史知识的开端,这个教学阶段对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问题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是需要历史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探索的,保证新课改下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常见问题;问题意识培养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的贯彻落实,如何开展历史学科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是需要每位历史教师不断进行探索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得以有效的改善和创新,为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新的教育思想是要求教师将“授人以鱼”的教学思维转变为“授人以渔”的教育观念,即在卒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教育教学改革是长期积累的过程,仍需教师不断探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1]。
        (一)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方式的单一性和落后性
        针对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工作而言,不能只教会学生有关这门学科的考试内容,而是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课本知识的深层次内容,清晰的知道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只有这样才能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真正的在教学中做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学习热情态度的教学目标。但当前的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内容和评价机制不够健全,缺少系统化的教学方式。问题意识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和学习知识。而在提倡教育改革理念的教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提高历史学科教学效果起到了重要意义,进而对传承历史文化起到推动作用。
        (二)初中历史教师忽视了学生的课堂教学地位
        传统教育模式被概括为“填鸭式”教学模式,主要是指教师针对学科的考试内容进行课堂教学讲解,完全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再加上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渴望着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并在教学中期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和重视。教师针对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会使学生学习压力增加,且完全忽视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逐渐让学生在学习中失去学习热情和兴趣,导致学生无法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不利于培养其问题意识[2]。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
        (一)为学生营造开放性的学习思维培养环境
        提出教学问题比解决教学问题更为重要。为了营造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学习问题。或者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具有启发性的教学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的讨论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包容的心态对待每个学生,即使是那些教师看起来非常幼稚的问题,或者是学生回答错误的问题,都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教学引导,不可以打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历史教师仍旧以传递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为主,不仅会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辛苦,还会增加教师的教学负担。例如,针对学生不是很理解的历史知识问题,如各个社会发展阶段的土地政策,学生没有清晰的时间轴线和知识框架,就会在学习中提出教师认为很简单的问题。这时候,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学习,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3]。
        (二)借助趣味的历史典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如果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学习主动提问学习,那么学习历史知识的动力和意识就会增强。历史学科中蕴含了诸多的趣味典故,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心里特征的历史典故作为教学引入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促使学生在学习之前,产生学习这部分历史知识的兴趣,主动的参与到历史学科教学活动中。这种与历史事件相关联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历史知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充满了形形色色的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只要通过正确的教学引导,就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例如,教师在讲解“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利用刘备、关羽等历史人物的故事作为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和浓厚兴趣,从而帮助学生了解这部分的历史典故[4]。
        (三)注重现实生活与历史史料之间的关联性
        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较低,主要是因为历史事件距离我们较为久远,且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别,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大。基于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还能调动课堂的趣味性。这种借助多媒体技术还原历史背景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讨论学习中感悟到历史知识的文化魅力。例如,针对古代帝王和大臣的职责进行细化讲解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的视频,鼓励学生在观看之后进行知识总结和问题提出,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能清晰的帮助学生了解到这部分历史知识内容[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贯彻落实新课改理念,不再是要求学生背书,而是要深入的理解知识内容的深层含义,如历史事件的意义、历史典故的启示等等。历史是人类发展中留下的痕迹,也是社会进步中形成的文化。历史学科教学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思想境界,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问题,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使其主动的参与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治金.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好家长,2017(075):P.035-035.
        [2]葛峰.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v.13(004):135-135.
        [3]刘序涛.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外交流,2017(005):193-194.
        [4]许宏静.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读天下(综合),2020(007):191-191.
        [5]卢文杰.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014(005):042-0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