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期   作者:王衍森
[导读] 随着九年义务教务的不断深化,初中生的教育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
        王衍森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温店镇中学 编码:251811
        摘要:随着九年义务教务的不断深化,初中生的教育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尤其最近几年,教育相关的部门出来了越来越多关于初中教育的文件,意义在于改善当前的教育现状,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认知,不断培养出越来越适合时代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心理素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初中生会面临较多的心理问题,但同时,也会因为教学负担等方面,内心比较脆弱。心理负担沉重。学生开始会出现叛逆,抗拒学习的心态,因此基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不断地从实际问题出发,我们接下来从下文开始探索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建设措施。

一、目前初中生的心理问题
        初中生大多数属于豆蔻年华,学习的压力比较大,通过有效的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压力,但是在高强度的学习过程中,面对功课的压力,内心会形成积极进取心态与叛逆心态的打架。在高强度的心理压力下,学生会产生较多的不适感。在进行体育活动的时候,都会采取一种积极的方式,帮助学生强身健体或者抗压。但是在运动开展的过程中,部分学生比较消极,部分学生较为积极,因此,在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打消学生的抵抗心理是最为重要的。这也就是心理建设的必要性了。因此,我们就心理建设的措施展开讨论,看哪些问题可以帮助到学生。
二、心理建设的策略
(一)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做容易实现的体育项目
        对于初中生而言,学生的积极性是非常关键的,那么这个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欲望从哪里来呢?从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来看,是从学生点滴的积累中来,人生从来不缺少机会,也不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如何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最大的关键是让学生容易做成事。也就是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不断的增强自身的技能。那么这个最为关键的点,就在于对学生进行引导以及对体育活动的设计。比如,每周学校会安排2-3节课,那么此时,教师就可以将一周内的活动主题进行统一,通过阶梯式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备课,让学生全方位地处于被安排中,比如,这一节课,教师可以先设置每个学生5个深蹲,4个蛙跳,6个立定跳远等,让每个学生做到位,不求快,但求完成的质量高标准,只要完成得优秀,教师就可以对其进行奖励,让学生完成后进行自由活动,一方面满足了学生对自由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实现了老师的教学目标。等到本周的第二节体育课,具体的实施策略为:5个深蹲+2,4个蛙跳+2,6个立定跳远+2,300米限速定向跑,其实,此次也就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进行增加,逐步改善学习效率,实现目标设定。等到下节课的时候,在不更换主题的前提下,再依次更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成就感和喜悦感,通过喜悦感的提升从而在心理中对体育课的建设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实现有效的心理建设。
(二)立足于兴趣培养,进行心理建设
        学生的心理建设主要是需要通过老师和学生双方进行实现的,第一是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度。俗话说,兴趣才是第一位老师,兴趣成就天才。

经过多年的教学案例可以看出,不论是初中还是任何阶段,纵观学习能力强,悟性极高的学生,都是着手于自身感兴趣的知识领域,自己愿意去探索,因此学习成绩非常得进步之快,另外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最大的兴趣点在于对做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由此可见,学生的驱动力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在学生的心里,最为重要的是时尚和娱乐这两个词,尤其是面对学习大山的初中生,渴望通过运动、美食、游戏、看电影等解决自身的心理负担。因此,我们顺应学生的喜好和心理诉求,不断地从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心理建设,开展心理教学。现在我们进行学生的心理分析,目前的初三中学生比较喜欢游戏、抖音、快手软件,如果让体育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谈心比较狭隘也不现实,因此教师可以多从抖音软件学习一些优异的教学视频,加以学习,比如流行舞曲、名校的团体操,甚至大妈的广场舞等等,都可以的。由教师亲自带领学生在流行音乐的起伏中,抖动身体,活动四肢,也可以起到改善学生心理的效果,可以帮助学生真正的解压,以此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另外,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说,学生并不喜欢老套的体育观念,甚至有些学生会在私下进行抖音上热门舞曲的习练和模仿,那么何不将学生的心理需求,通过教学的形式表达出来,做一位“懂”学生的教师呢?我认为这是学生心理建设的不二法门。
(三)鼓励学生进行团体合作
        网上经常会流传一句压垮人的不是骆驼,而是最后一根稻草。因此,由此可见,每个人在其漫长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会因为生活中的挫折和失意,不断地陷入认知的泥潭,自我设限,因看不到生活的希望,自生自灭。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洞悉学生的软肋,从而进行教学设计,比如当前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因长期受到父母亲的庇佑,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心理问题,比较虚荣,渴望自己被别人崇拜,因此当前出现在学校的问题非常多。有学生跳楼现象、校园欺凌事件、霸凌事件等。那么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在于学生缺乏积极的心态,缺乏有效的心理疏导,因此在体育教学设计中,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设计合作学习的体育游戏,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打破自身孤立无援的认知,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之间的情谊,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许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两位同学相隔较远,但因体育合作的原因,发现彼此之间的默契,可以改善两者的关系,提高学习成绩,另外如果两者之间有隔阂,也有助于学生之间化干戈为玉帛。由此可见,体育课堂的心理建设不仅仅对体育课堂的开展,甚至对学生在学校整个学习、活动的建设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是充满意义的。
        总结:在漫长的教学方法探索中,体育教学一直是一项热议的教学课题,到底如何上好让学生满意,让教师认可自我的体育课,是一项值得反复探索的课题,教学一直谈论教学建设,心理建设,其实也就是从学习的问题处进行入手,不断的解决学生之间的问题,通过帮助学生疏导心理、克服对运动的恐惧,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灵力量。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积极有效的互动,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融洽的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郑延喆.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J].中华少年,2019:174-174.
        [2徐英.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J].新课程·中学,2019:226-227.
        [3】杨建新.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J].《新课程学习》,2015:76-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