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游戏教学,构建小学体育高效教学课堂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期   作者:王美娟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我国体育事业的长足发展,人们的体育运动意识得到了增强,小学体育教学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重视
        王美娟
        福建省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3644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我国体育事业的长足发展,人们的体育运动意识得到了增强,小学体育教学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重视。因此,在这种教育形势下,教师就应积极的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的创新与优化。其中游戏教学模式就是一种有效的体育教学方式,不仅符合了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规律,更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促进了小学体育高效教学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教学优势;运用策略;高效课堂
        一、引言
        小学阶段不仅是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身心发展、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但是在以往的小学阶段教学中,由于教师及学生的意识陈旧、体育教学模式单一、僵化,导致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一直处于低效的状态。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就应积极的将一些先进、有效的教学模式创新性的运用到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其中游戏教学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不仅符合了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规律,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以及体育意识的增强,很好的促进了小学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优势分析
        1.有助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习兴趣是最为重要、活跃的一项教学因素,对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游戏教学方式的运用,紧密结合了小学阶段学生喜欢游戏的心理特征,使学生在进行体育游戏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体育学习的乐趣,从而有助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产生。
        2.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小学体育教学已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传授的途径,同时更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渠道。因此,通过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不仅得到了身体素质的增强、运动意识的形成,同时会得到规则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坚韧意志的锻炼与提升,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模式的运用策略
        1.通过体育游戏的开展,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小学阶段的学生好玩、好动,对于游戏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就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开展游戏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体育游戏的参与中,寓学于乐,对体育教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完“100米跑”以后,教师就应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来进行相关动作要领的复习与巩固。但是反复的奔跑训练枯燥、乏味,很快学生就失去了训练的积极性,使训练效果得到了影响。

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就可以通过“丢手绢”“抓尾巴”“小动物赛跑”等丰富的趣味性游戏的开展,来激发学生的训练积极性,使学生在对游戏活动进行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完成了对动作要领的复习,实现了训练效果的增强。
        2.通过体育游戏的开展,进行有效的体育知识的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知识的传授以及体育技能的培养是最为主体的教学环节,直接影响着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和运动能力、运动意识的提升。但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以往单一、僵化的示范——训练过程,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导致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因此,为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就可以创新性的将游戏教学法运用到小学体育的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游戏情境中,实现体育知识的学习以及动作要领的掌握。如,在对学生进行跳跃动作的教学时,教师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了“我是小青蛙”的游戏情境。在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带上青蛙的头饰,在操场上画好跳跃的区域当成“荷叶”,教师就可以在这一趣味情境中,对学生进行跳跃动作要领的传授,并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游戏活动的积极参与,来进行跳跃动作的训练,这样就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内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3.通过体育游戏的开展,实现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肩负着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职能,同时也具有德育教育的渗透功能。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体育游戏的开展,应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引导和良好品质的培养,以此实现学生更为良好的发展。如,在组织学习进行“模拟篮球赛”的游戏活动时,教师应反复向学生进行篮球规则的介绍,引导学生养成强烈的规则意识。又如,在组织学生进行“拔河”游戏活动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每个人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了团队协作的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是小学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提升以及健全人格的塑造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通过游戏教学模式的运用,教师可以更加有效的进行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更为健康的成长和良好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小学体育高效教学课堂的构建。
        此文系“核心素养下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小学生团队意识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ZPcg2020-120
        参考文献:
        [1]石为鹏.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的价值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9(24)
        [2]全亚迪.体育游戏在小学武术教学中的运用与对策研究[J].求知导刊.2019(48)
        [3]郎宇辉.论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要点[J].当代体育科技.2019(26)
        [4]应正杰.小学田径教学中体育游戏的价值及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9(10)
        [5]李静.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整合实践及价值解读[J].中国高新区.2018(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