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古风音乐对初中生的影响——基于学生创新课题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期   作者:钟姗姗
[导读] 近几年,古风音乐在社会上流行,部分初中生通过各种音乐APP、电视主题曲等途径受到熏陶
        钟姗姗
        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初级中学
                                
        摘要:近几年,古风音乐在社会上流行,部分初中生通过各种音乐APP、电视主题曲等途径受到熏陶。由于古风音乐的歌词多采用古诗词,旋律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典风格,曲风朗朗上口,因而较为容易在初中生群体传播。本文以学生创新课题的研究为基础,从诗词记诵、曲式分析、音乐审美、歌曲创作等方面探索古风音乐对初中生正面及负面的双重影响,从而引导初中生掌握正确的甄别方法,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陶冶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高尚情操。

        关键词:古风音乐;探究;传承
          
        孔子曰:“学成于思,起于疑”。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发现,当今的初中生普遍喜欢唱流行歌曲,歌曲品质良莠不齐,近几年古典风的格歌曲在网络盛行,于是提出问题,中学生学唱古风歌曲有何利弊?对音乐素质、文学素养方面有何影响?教师随之动员并启蒙学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和重要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最终确定了顺德区学生创新课题名称《古词今唱——古风音乐对初中生的影响》。
一、明确“古风音乐”概念,确立研究方向。
        “古风音乐”是指采用中国古诗词或古典韵味的歌词为唱词,将传统民族乐器和电子音乐相结合的曲风多元化的歌曲或乐曲。风格多清雅唯美,具有独特的中国式美感。
二、以目标为导向,深化研究意义。
        探究以古诗词为歌词、以古风古韵的民族调式为基调的流行歌曲,分析其结构、感受其意境,既能让学生对五声调式、大小调式、乐段结构等乐理知识进行巩固,又能在反复吟唱中加深对古诗词的记诵,激发学生感知中国古音乐和古诗词的兴趣,从而升华至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提炼探究问题中的“创新点”。
        既是创新课题,就一定要有新颖、独特的探究点。选题最有价值的问题是“探索古词、古调的歌曲对中学生音乐审美的渗透和影响”。具体可以分成三个小的问题:1、中学生对古风歌曲的了解程度;2、中学生是否懂得区分古风歌曲的类型和审美趣味;3、学生学唱古风歌曲,对其记诵古诗词、体验民族调式等方面,是否有显著提升。
四、整合研究方法,总结实践心得。
        (一)搜集整理。在当今中学生中流传的若干首古风歌曲,并按照古代诗词、民族曲风进行分类。范例曲目如:《离骚》、《归去来兮》、《观沧海》、《敕勒歌》、《清明上河图》、《琵琶行》、《青花瓷》等。布置学唱任务给实验对象,在是否提升古诗词能力和音乐素养等实验项目上,逐一定期进行观察、访谈和记录,形成新的研究资料。
        (二)问卷调查。由课题组员拟定问卷内容,面向部分初中生进行调查。问题如:喜欢古风音乐的理由、喜爱哪些古风歌曲和歌手、通过什么渠道听歌、认为古风歌曲对中学生产生哪些影响(诗词、音乐)、如何评价古风歌曲等。准备50份问卷,由课题组组员随机派发给初中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答卷,实时回收问卷。其中听歌渠道这一部分,68%通过网易云、QQ音乐,33%通过电视剧主题曲;52%喜欢听古风音乐,24%能说出歌名或能哼唱出旋律,56%认为古风音乐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正面影响在于帮助巩固古诗词、感受中国古典旋律,负面影响则体现在少数歌曲主题不健康,侧重描写情爱,抑或是歌曲本身的商业气息浓厚。
        (三)表演展示。召集实验对象,分别从古诗词诵记、古风歌曲演唱、古风歌曲创编等方面进行表演。


        1、选取部分喜爱古风音乐的学生,让他们背诵古风歌曲中的诗词部分,哼唱经典旋律,判断歌曲的调性、结构等。由此展示古风音乐对中学生正面的渗透与影响,也是课题研究的多角度、多层次的现场视频成果展示。在参与展示的学生中,43%古诗词记诵能力提升了一半,26%能分辨出歌曲的调性(五声调式为主),52%能更加大胆自信地表演,6%表达出创编古风歌曲的兴趣。
        2、召集实验对象,进行现场展示。分为古风表演和原创作品两个内容。古风表演环节,让实验者穿上各个朝代的古风服装,配合形体动作,分别表演了《凉凉》、《知否》等脍炙人口的古风歌曲,营造了浓厚的中国古典音乐氛围;原创作品环节,一名拥有钢琴基础和创作热情的学生,奉上了自弹自唱的原创古风歌曲《蝶恋花》,曲谱和歌词分别由两批不同的实验对象完成,辅导教师审核润色,最后形成完整作品。优秀的原创作品,带给学生强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一场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渗透。
        (四)教学研究。音乐课堂作为审美教育的前沿阵地,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审美方向的指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课题指导教师围绕课题主旨,有针对性的在初二级开设一堂名为《古词今唱——古风音乐在我身边》的公开课。课堂上,结合教材乐理知识,分辨每首古风歌曲的调式,加深学生对中国民族调式(五声调式)的理解。在朗朗上口的古风旋律的熏陶下,学生对调式探索的积极性,明显高过以往的课堂。设计“随乐编词”课堂环节,播放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古风旋律,跟随乐谱唱熟之后,要求学生在“健康、古典、诗词”几个关键词的要求下,自主创作四句新的歌词与之匹配,教师逐个作品试唱,并进行纠错点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在“古典礼乐”环节,播放古风背景音乐,以课题组学生为示范,在语言、肢体上展示不同朝代、不同场合的古代礼仪,让学生模仿学习、上台表演,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整堂课以古风音乐为基调,从音乐释义、曲风曲调分析、歌词诵读、良莠甄别等方面引导学生多方位了解古风音乐,凸显初中生在传承和发展中华古典音乐文化中的重要使命。
五、积极开展社会实践,观摩与体验同步进行。
        组织课题组成员观摩学习,诸如在市演艺中心举办的“古典与流行音乐演唱会”,“麦浪花城音乐纪”等。美声、民族、流行等不同风格的跨界作品,能极大开拓课题组的眼界,拉近古典音乐与现代学生的距离。这种不同风格相互碰撞的魅力,也吸引着课题组成员更主动积极地去探寻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最和谐的交融点。
        此外,指导老师带领课题组,专程赶赴南风古灶,学习了粤剧、舞狮、武术等古文化精髓,拓展了课题的宽度与深度,多层次、多角度地切身体验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六、整合研究结论,推广课题成果。
        研究结论,主要体现在:初中生对古风音乐的了解程度,通过问卷调查报告呈现;学生能较为准确地辨别古风音乐的类型、良莠;提高了学生对中国古音乐和古诗词的兴趣,升华爱国情怀。巩固五声调式、大小调式、乐段结构等乐理知识,全面提升学生记诵古诗词的能力;通过课题研究,学生能学习到更多适合中学生的古风歌曲,结合所学音乐知识,能创作古风歌曲,在老师指导下制作出乐谱,进行表演唱或者自弹自唱。
        指导课题组成员做好经验总结和交流工作,将所有调查材料、原始数据以及相关统计材料建档保存。
        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让课题成果具有前沿创新意识,达到到成果共享,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应赋予课题研究成果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使其能在初中阶段学生群体中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古风歌古典意象的传承和思考》 何世茹 ,发表于《北方文学》下,2017,00标识号 :ISSN:0476-031XCN:23-1058/I
        2、《论古风音乐》钟小会, 发表于《黄河之声》2016年第19期;
        3、《古风音乐初探》李鑫怡 黄阿乐 ,发表于《当代音乐》2017年第5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