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期   作者:张瀚方
[导读] 新课程体制的不断改革,在小学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提出了体态律动教学模式,并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作为了课堂当中的重点内容
        张瀚方
        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新课程体制的不断改革,在小学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提出了体态律动教学模式,并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作为了课堂当中的重点内容。为了加强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并积极的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审美观念,深入的感受音乐的魅力,应充分的发挥出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当中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提升课堂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应加强对体态律动教学模式的灵活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与课程导入、教学、实践以及评价等环节的有效融合,加强体态律动模式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音乐教学;应用
        
        生活物质水平的不断提升,加大了大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并逐渐意识到建设精神文明生活的重要性。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应将提升学生的音乐技术为目标,使学生能够充分的意识到音乐的艺术魅力,再通过实现体态律动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发挥出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活动当中的重要作用。
        1. 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当中的应用原则
        1.1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将体态律动融入到小学音乐课堂当中,为了发挥出体态律动模式的实用价值,则需要教师能够及时的打破传统理念的局限性,并实现对传统思维模式的转变,树立开放型的教学理念,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合理的把控体态律动方式在小学音乐课堂当中的应用程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体态律动理念的融入,对教师的职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明确体态律动在课堂当中的辅助性作用,并通过对体态律动方法的合理运用,在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专业、正确的引导,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加强对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另外,教师还需要及时的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全面化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1.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体态律动的方法,提高实际的教学质量,同时教师还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打造相对自由的自我展现空间,加强对学生发散性以及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教师需要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同时,将体态律动方法融入到课堂当中,并实现对课程内容的创新。此外,还需要结合时代的转型特性,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充分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思维意识。另外,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当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实现对课堂内容的调整与创新,充分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其能够积极的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达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效果。
        2.加强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应用效果的有效措施
        2.1用于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的音乐教学课堂当中,应充分的发挥出体态律动方法的使用效果,并结合学生在知识认知方面的特点,再通过体态律动实现对课堂内容的创新,提升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学习兴趣,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对音乐课堂知识体系以及艺术内涵具有深入的了解。不仅如此,还需要在使用体态律动方法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对音乐知识内容进行全面化的感知,将抽象型的音乐符号逐渐转化成为直观性的肢体动作,并通过形象的表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在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课堂的重点,并打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动力,加快对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接收进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桌椅或者其他工具,从而作出相应的声音或动作,使学生能够在动作的辅助基础上,提升学习的兴趣,并加强对节奏的感知力度,促使学生积极的配合教师完成对体态律动教学的学习与展示。


        2.2用于学习环节,锻炼表现能力
        一方面,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不同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在课堂当中具有较为强烈的表现意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结合体态律动的方法完成对于音乐知识的学习。在欣赏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采用分组的形式,并通过情景演示,结合音乐的节奏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充分的感受并理解歌曲的内容与内涵,既可以丰富课堂的内容,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与音乐潜能。另一方面,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采用丰富性以及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并推动学生音乐思维形式的发展。在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假设与逐步引导的方法,在加强学生思考能力和现象力的基础上,使其能够同步完成对于歌曲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还可以达到扩散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
        2.3用于理论学习,具象音乐知识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体态律动的方法,帮助学生能够在充分理解音乐知识的基础上,明确音乐教学活动的表现形式。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的理解以及认知能力的发展受到了局限,且判断能力也需待逐步提升,导致在部分音乐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对于知识的理解并不全面。此时,教师可以采用体态律动的方法,引导学生的加深对抽象化音乐知识的理解,并充分的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达到提升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目的。除此之外,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并提高对于音乐知识与文化内涵的理解能力,通过加强对体态律动方法的使用力度,将抽象的音调逐渐转化成为形象的肢体动作,并通过学生的展示与练习,实现对音调知识的具象化处理,从而逐步提升学生在音调学习过程中的整体质量。
        2.4用于课堂评价,促进音乐能力
        2.4.1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由于学生在感知音乐的过程中,其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储备与实践经验较少,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课堂当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学生的逐步引导,使其能够借助自身的肢体动作表现,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知识以及艺术内涵的感知能力。除此之外,由于对音乐的学习不能够一蹴而就,所以教师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活动当中,应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音乐基础,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提升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实现课堂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
        2.4.2保障评价客观性
        教师需要结合有效的评价方式,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目的,并在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基础上,促进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协调发展。教师需要结合音乐作品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肢体动作,确保作品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帮助学生完成对节奏的把控,并推荐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上台展示,通过自我评价与集体评价的方法,对偏差的部分进行改进,提高动作与音乐作品的匹配程度。学生可以按照自身喜好,确保体态律动的有效性,并在自我展示的过程中,加强对节奏的感知力度,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活动的针对性,还可以帮助教师清晰的了解学生的感知能力与知识掌握力度,再为其提供客观性的评价。
        结语: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体态律动在实践环节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在一般情况下会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导致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接收程度较低。为此,教师需要采用体态律动的方法,并将其融入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在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同时,使其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结合自身喜好选用适合的肢体动作,并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发挥体态律动在音乐课堂当中的实用价值,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实践水平。

        参考文献:
        [1]宋征杰.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东西南北:教育,2020,(16):11-12.
        [2]陈爱华.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应用体态律动教学的策略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0,(01):126-127.
        [3]曾凤玫.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体态律动教学的应用[J].大科技,2020,(07):55-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