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养心灵的绿洲——谈谈“教师批评技巧”的运用和反思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期   作者:方景文
[导读] 本文讲述了作者作为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在处理偶发事件时遇到了一些挫折
        方景文
        浙江省天台中学  317200
        摘要:本文讲述了作者作为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在处理偶发事件时遇到了一些挫折。经过作者的反思,学习,探索,以及积累,发现了一些批评技巧的正确运用,能够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达到了批评的目的。
        关键词:用表扬反衬  破窗理论 六步进阶法

        在上课以及班级管理中,时常会出现一些偶发的事件。作为一名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我们对这些事情应该怎么处理呢?以下是作者在处理一些偶发事件时的一些反思和所得。
一、用表扬来反衬
        任教高一(4)班已经有一个学期,有几个同学无论是上课,还是自修课都是要讲话。作为一名任课老师,作者刚开始的时候,都是对着全班同学大声地说:“你们不要讲话了,怎么这么吵啊?”命令他们不要讲话,或是个别批评,但都效果不佳。
        到了第二个学期,作者去高一(4)班看晚自习,讲话的同学还是比较多,作者一改以前的风格,说:“我们大部分同学都没有讲话。”这时大家一下子就很安静,但是有一个比较调皮的同学说:“怎么这么安静,然后其他同学又开始讲话。”第二天,去高一(4)班上课,听到底下有几个同学在窃窃私语,然后作者就说,“我们大部分同学的表现很好,纪律很好,听课很认真,但是大家听,有几个同学在下面讲话,就感觉很吵了。我们少数几位同学已经养成上课讲悄悄话的坏习惯,希望这几位同学把这个坏习惯改掉。”经过几次这样的评价,高一(4)班的同学们纪律都很好,只有少数几个同学还在讲话。然后一天上课,听底下有个声音在聊天。然后我就停下来,说:“你们听,我们大部分同学听课很认真,但是还有个声音从这边发出来的,我听到了,但我具体不知道是谁。”听到后,讲话的那个同学有些难为情,就收敛了很多。昨天晚上,我去高一(4)班看晚自修。我没有讲话,只是严肃得看着他们,转了几圈,就很安静。到晚上8点15分时,因为对面初中同学放了,影响到他们,所以就开始讲话。然后我就说:“我们今天晚上8点15分之前纪律很好,后面十五分钟继续保持。”比起,对他们说:“安静点,怎么这么吵!”效果好多了。后面一种是以命令的,批评的语气。而前面是以表扬为主,少数几个没有做到的也就感觉到难为情而非常自觉得纠正过来。
        赖新元(2010)在文中写到“用粗暴的办法去平息事端是一种软弱的表现,是放弃了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的做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出现大声斥责的地方,就有粗鲁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大声斥责表现出最原始本能的反应,每个教师心灵中所具有的情感素养的种子都会在这种反应中丧失殆尽。”可见,教师粗鲁的批评,不但不能使学生改作错误,反而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进而会破坏师生之间的感情。既然这样,教师何不换种方式,使学生在愉悦中接纳教师的批评?我们可以用表扬来反衬。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大多数学生的优点,来反衬少数学生的不足,从而使少数学生感到压力,并改正缺点。如碰到部分学生上课走神,教师不妨这样说:“大多数同学上课注意力非常集中,值得表扬。”走神的学生听了这句话以后也会马上集中注意力。
二、破窗理论的启示
        午间,窗帘拉着密不透风,学生吵吵闹闹,教室里一片混乱,有换位置的,有谈恋爱的,有讲话的,有看小说的。看到这样的情况,班主任用钥匙打开门进去命令同学:“把窗帘拉开,干嘛拉着窗帘,你们到底想干什么?”学生们嘟囔着,“窗帘不拉,我们睡不着。”不服气,也委屈。班主任继续吼到,“你们去别的班级看看,哪个班级是拉着窗帘睡觉的?非要拉着窗帘吗?你们到底要干什么?”这时有个同学说,“我要去上厕所,然后带领着四五个同学齐刷刷一起去上厕所了。”
        班主任把其中一个叫出来,叫了家长到办公室,这位同学对着家长和老师的面说,“我就想让她难堪。”然后班主任就抱怨这班学生怎么这样,甚至在班级里也流露出这样的情绪和言语。于是就有了班会课,课业整理上一次次的批评、训话。但是一次次的批评、惩罚,结果怎么样呢?作业不做或不认真做的越来越多,迟到现象越来越严重。班级卫生也是一塌糊涂。
        以上班主任因为几个学生的突发错误迁怒于全班同学,把个别问题全面化。而且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处理的方式和方法都欠到位,让个别学生有机可乘,从而使师生关系产生矛盾。身为班主任,我们时常会因为听到老师私底下抱怨班上个别同学而在班会课或者在课业整理上批评了全班同学。迁怒的后果一方面对于个别学生来说,由于面广,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班集体的荣誉感受到了伤害,使全班同学降低了班集体的荣誉感,使全班学生产生消极的心理。老师或许无意伤害班集体,但不经意间却给学生传递了这种消极的信息,时间一长,破罐子破摔,会形成消极的班集体形象,无形中给班级贴上“差班”标签。
        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坏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玻璃窗户就给人造成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发展。很多时候,当一样事物完美的时候,大家都会用心去维护它,一旦它出现了残疾,大家就会加速地破坏它,认为反正是坏的东西,再破点也无所谓。同样,在班级管理中也存在着这种现象。如果学生们从班主任的言语中得到信息:我们这个班是差班,管不好了。这种暗示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班集体的认知,它具有角色行为的导向作用,强化了学生的消极情绪,容易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心理学里还有一个教师期望效应,相信大家也都知道。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学生的名单交给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一定要保密。几个月后,奇迹出现了,这些学生的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而且个方面都很优秀。其实,名单上的学生是随机挑选的,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期待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了影响。班集体也有其自身的生命,如果你传递的是一个积极的期望,就会促进其向好的方向发展;如果你传递的是一个消极的期望,则会加速其向坏的方向发展。
        所以,班主任要切记,当发生了偶发事件,在你批评学生的时候,不要一篙子打死一船人,要有针对性。对一些个别问题,应就事件本身进行理性的分析,并指出改进的方法,千万不能迁怒于整个班级。班主任要给予学生积极的期待。在班级管理中,要让班集体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是好的,贴上了这样的标签,学生就会按好的标准去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六步进价法的运用
        2018年3月20日,在高一(3)班英语课上,英语老师让学生把书本翻到35页,然后做练习题,英语老师在讲台上观察学生的作业情况,结果发现班上的体育委员洪雨诗同学在课堂上看小说《心灵复活》,英语老师走过去把她在看的书拿过来,一看是《心灵复活》,是从图书馆借的书,便把书没收了。这天下午,洪雨诗同学和徐陈舒淇两个人走到办公室,英语老师看到他们,便知道她们的来意。英语老师让徐陈舒淇先回教室去。然后让洪雨诗拿了把椅子坐下来,说:“今天上课时,你在看小说,我作为老师看到后,是不是应该要没收?”洪雨诗回答到:“这本书我是从图书馆借的,我能不能拿其他的书换这本书,然后把这本书还回去。”英语老师不同意,说:“这是班级的统一规定,是按照学校里面的规章制度决定的。作为班规、校规的执行者,要严格执行。”洪同学说:“那她们手机你没收了,你都还他们了,那我书你为什么不还呢?”英语老师不同意,然后洪同学说:“那就是不能拿回去了,那就算了。”然后走了。
        以上的这个谈话其实是个失败的谈话,那么老师在处理偶发事件时有什么规律可寻呢?然后这位英语老师就翻看了赖新元(2010)写的《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其中介绍了一种方法:六步进阶法。
        第一步:谈话前,老师要反省自己,内心对话是否正确,是否遵循了“是批评绝不是责备”的原则。针对以上案例,英语老师还要找这个同学谈话,在谈话前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洪雨诗这次错误给老师造成了不少麻烦,但不至于无法收拾,我能指出她的错误并让他改进,同时我自己必须保持冷静。”“批评她时可能接受不了,不过我想即使她一时失去理智,我也应该能应付。”“趁现在事态还不严重,得赶紧向他指出,也许他认为不值一提,可我必须防微杜渐啊。”
        第二步:谈话时,以免给对方一种突如其来的不愉快。应该找个话题进行“热身”。一旦切入话题,应直指问题核心。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指出批评的理由。首先,指出对方错误对你的影响:“你上课看小说,老师看到后,要对你负责,处理你的问题,停下课,处理你的问题,影响了上课的进程。”然后,指出对方错误给对方造成的影响:你这样会影响你的英语成绩。说明理由切记要简单明了,忌啰嗦或过分掰细节。
        第三步:提出明确中肯的批评。“我来到你的课桌边,看到你在看小说,这不仅违反了课堂纪律而且也是违反校规的。”“我对你今天的做法很不满意。”
        第四步:给对方机会来解释。这个英语在与这个学生谈话时可以积极地询问,让这个更容易接受而且在发现对方确实对你的期望或要求不甚明了,这时你必须向对方作补充说明,并确定一个对方能接受的标准。还有如发现这次批评不正确时要立即撤销批评。
        第五步:给对方建议如何改进。要鼓励对方说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此时的口语策略大致有:鼓励型“你有什么改进的构想?”;建议型“这样做你觉得如何?”;帮扶型“老师如果这样帮你改进,对你是否真有帮助?”如果学生这时真的会对教师提出一些要求,我们教师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我们重点不在此,而是在于学生的行为。
        第六步:总结对方承诺的行动。这是最重要的一步。应该表达清楚“该做什么。”首先,重复以上的改进建议,探讨下是否可行。其次,明确彼此应尽的义务。最后,向对方说明,老师会密切关注对方的改进努力。
        根据以上的方法,英语老师再一次找这个女生谈话。首先,英语老师客观地陈述了当时的事实。接着描述了自己当时第一想法。接着便问这位同学接下去有何打算。最后强调以后的表现。结果,效果比较明显,这位同学保证以后在课堂不再看课外书。英语老师观察了几天,确实是做到了。
        总之,我们在批评学生时,应该把基点建立对未来的改进、而不是追究过去的错误。因此,要尽量减轻批评带给学生的反感,最大限度地发挥批评的正面效用。而且不能忽略批评者和被批评者双方的权利和责任。切记,我们是批评而不是责备。重点就是,第一,我们要客观地描述当时的事件,以及当时老师的想法,然后就是询问学生改怎么办,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最后把重心放在如何改进上。

        
        
        
        
        
        
参考文献
        赖新元,2010,《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