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说明文文体特征及语言特征——比较who Am I与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期   作者:方景文
[导读] 阅读是高中英语高考的重头戏,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是我们一线教师及其很多研究者思考的问题
        方景文
        浙江省天台中学                 317200
        摘要:阅读是高中英语高考的重头戏,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是我们一线教师及其很多研究者思考的问题。本文以两堂课为例子,试着从文本的类型为我们的教学目标,因为我们高考中,阅读理解的类型主要有三大类,即说明文、记叙文、信息类文章。如果学生能够非常清楚地知道这三类文章的特征,那么学生就能够很容易就把握高考中阅读理解的内容。
        关键词:文本类型、说明文文本特征、说明文语言特征、说明方法
一、背景:
        “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阅读课的教授中,阅读技巧教授是我们的目标。那么老师在文本解读中应逐渐关注文本中的文本特征、文本主题、文本语言、文本结构。而在分析此四大类的文本中,重点是教育学生学习阅读技巧:skim与scan。
        在英语阅读教育中,常常有这样的疑问,我们应该怎样教授英语课最为有效呢?在传统的阅读课中我们往往组织了略读、扫读、找课文大意、猜词、对子活动、小组活动等许多课堂活动,一节课40分钟,由于活动太多,学生缺乏熟悉课文的时间。而教师也缺乏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有时候,为了追求阅读课堂结构的“完整性”,教师往往设计过分繁杂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步骤和活动任务,致使学生阅读的时间不充分,对文本的阅读与理解无法深入[1]。那么,我们的阅读到底应该教些什么呢?
二、两堂课的启示
        我们在上《Who am I》,这堂课来看一下,是一篇说明文的文体特征。《Who am I》这篇课文应该属于文艺性说明文,题目用了“拟人”的手法。而文本中第一段开头第一句“Over time I have been changed quite a lot.”总的说明计算机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化很大。第二段说明变化的原因,第三段计算机以后的发展趋势。
        再来看“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这篇文章,与《Who am I》有很多相似点。“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这篇文章的第一段与第二段并形成不同类型的,总的讲明英语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而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讲明了英语的变化是因为文化交流所引起,也就是讲明了英语变化的原因。而最后两句话,点明英语变化的趋势。
        通过比较这两篇文章的行为思路,都是典型的说理说明文。都是按照逻辑顺序来描述的。先说明发展的事实,再分析其变化的原因以及趋势。因而在这两篇文章的教授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文本类型意识与文本语言特征。说到说明文的语言特征,我们可以先拿“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这篇文章来说。在这篇文章中,解释和说明现象的文章很多,比如becance of,aitially,baseon,makes use of, latter,suchas,usage,recognize,因此通过文章可以让学生体会如何解释和说明观点,如何表达原因和结果。
        而在《Who am I》这篇文章中,以计算机为第一人称进行自白,这种拟人的手法使得文章读起来妙趣横生,抽象的专业知识介绍起来也浅显易懂。例如主要阅读篇章以计算机的口吻自述其发展演变的历史以及计算机在当今世界各个领域的运用。
三、怎样教授说明文
        那么什么是说明文呢?
        ①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主要是对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公用等特征和事理作客观、科学的解释,从而给人知识。
        ②分类:(1)从说明对象角度。可分为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2)从语言角度,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
        ③说明特征:所谓特征,就是指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


        ④说明顺序:说明文为了体现条理性,必须有条理清楚的说明顺序。说明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⑤说明方法:说明方法帮助人们把事物特征说清楚。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主要有:
        (1)下定义:是用科学的语言对被定义的概念的本质特征作周全严密的规定
        (2)分类别: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分成若干类加以说明。
        (3)作诠释: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
        (4)举例子:是例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进行说明。
        ⑥说明语言:说明文中语言的最基本特征是准确性。主要是指在说明事物及事理时能准确地反映说明对象的真实情况,便于人们认可和接受
        ⑦结构:(1)并列式:各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2)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时间为线索),前后互相承接。
        (3)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
        (4)总分式:这种结构大致有三种情形:总—分;分—总;总—分—总。
四、如何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
        1、把握说明要点:
        一、人物简介:年龄、籍贯、学历、性格、品质、特长。
        二、书籍介绍:作者、写作时间、历史背景、内容提要、价值。
        三、生物:产地、类属、形象、习性、生活环境、饲养和培育、益害。
        四、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分类、形象、形成过程、性质、发展变化、益害。
        五、生产试验:原料、设备、工具、工艺、流程、操作方法、试验、结果、注意事项。
        (2)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那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的。
        2、如何区分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多用于建筑的构造,说明实体事物的形状。多用表空间方位的词语。
        时间顺序:多用于说明实体事物的建造过程,产品的生产过程,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
        逻辑顺序:用于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原理功用和解释原理本质。一般为:由因到果或由果到因;由现象到本质;由主到次;由概括到具体等。
        3、较难区分的说明方法
        (1)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下定义要求完善,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求从一个方面完善地揭示概念的内涵;而诠释就吧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部分内涵即可。另外下定义往往用公式的语句来表示:即“某某是什么”或“某某叫什么”的形式来表达;而作诠释则多用“因为……,所以……”句式。
        
        【1】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内容、思维和语言 / 葛炳芳著.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