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期   作者:刘慧慧
[导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刘慧慧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专业 教育管理315000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公平为重。教育公平在教育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因此研究教育公平问题就成了重要主题。从教育公评的内涵分析、国外学者科尔曼、胡森、麦克马洪等学者都对教育公平进行了解释与分析,国内学者主要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进行解释教育公平;并分析了我国教育公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教育不公平的信任危机显现等问题然后提出树立教育成果共享理念的解决对策,促进教育公平的发展。
        关键词:  教育公平   问题    教育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公平为重。改革开放42年以来,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经历了由注重效率、规模扩张转变为追求质量与公平并重的内涵式发展模式。党和国家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习近平在十九大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1]。2018年教育部把推进“教育公平”列为《教育部2018工作要点》的建设要求。教育公平在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城乡、阶层和区域等问题需要我们对教育公平进行研究。
一、教育公平的内涵分析
 1、教育公平的概念
        教育公平的概念学术界没有统一的认识,像国内学者刘平秀认为:“教育公平是指人们不受政治、经济、社会地位和民族、种族、信仰及性别差异的限制,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里和机会。”[2]李之国认为:“教育公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人类受教育的基本权利的不平等。[3]胡森则认为是:教育公平体现在教育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综合以上观点。者认为教育公平即每个社会成员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利和机会,享有同等的公共教育资源服务,享有同等的教育对待,享有同等的取得学业成就和就业前景的机会。
2、教育公平的理念演变
        在古代社会就对教育公平提出较多的理念,像中国的孔子提出有教无类教育思想,即招收学生不分贵贱、地域、等级让贵族和平民都能够接受教育。这种打破了阶层之间的不平等。让更多的平民能够平等接受应有的教育,扩大了教育对象,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男女平等“的教育思想,即在承担国家和社会事务方面,女子和男子是平等的。[4]女子和男子都应该接受同样的教育。柏拉图的这种教育思想不仅丰富与发展了古希腊的教育理论,也促进了教育公平理论的发展。
        到了近代社会,夸美纽斯和卢梭也对教育公平理论进行了阐述。夸美纽斯提出“泛智论”的经验思想,即把一切知识教给所有人。[5]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爱弥儿》中将教育公平理念解释为:社会中每一个人,均应获得自身发展应有的教育权利。[6]
        在现代社会,法律也已经规定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在国际上,早在1948年联合国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中,将教育权规定为人的基本权利,规定不分民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财产、政治地位、国籍等,人人有资格享受本宣言中所规定的一切权力和自由。
二、教育公平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1、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在我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呈现不断拉大的趋势。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导致了区域间的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全国受教育程度为高中的人口大致占总人口的15%以上。江苏省的人口比例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贵州省的比例则比全国平均水平低;全国大专及以上文化人口10%以上,并持续增长。江苏省大专及以上人口比例比全国高2-3百分点,山西省和贵州省及以上的人口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中和大专及以上的文化程度属于比较高的文化水平,东部地区高学历人才多,人们的文化水平也比较高,而中东部地区高学历人才少,表明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地区。
2、城乡发展不平衡
        城乡教育义务经费由于受到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长期以来都是有一定差距的。尤其是进入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之间,城乡小学的生均教育费用之间的差额是逐步拉大的,城乡中学的生均教育经费的绝对差距总体上也是扩大趋势。


(二)教育不公平的信任危机显现
1、弱势心理引发教育公平价值的嬗变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我们长期较为重视的是效率,而往往把公平忽略。在教育资源的分配过程中,弱势群体处于不利地位。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导致了弱势群体占有的教育资源少而差。社会底层群体普遍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他们寄希望于教育改变自身命运,但教育不公平的现实却把他们的理想击碎了。
2、代际公平问题消解教育公平价值
        富二代、官二代和穷二代身份标签的背后反映的是实质是社会阶层板结固化的倾向。社会的优质资源被少数的权贵阶层所攫取,平民通过公平竞争和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的机会变得渺茫,既得利益的集团越来越牢固,社会底层群体上行受阻,天花板效应产生。
(三)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归因
1、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之间在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人文心理等方面都存在着异质性,导致了我国的区域发展不均衡。教育公平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由经济基础所决定。“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是以地方政府作为教育投资的主题,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投资。”[7]教育经济的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的不同步性势必会造成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进而造成教育的不公平。
2、教育政策的引导偏差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决策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取向,并且这种取向已成定势。在城市中心取向的影响下有限的教育经费被投到城市学校,尤其是重点学校,农村地区学校得不到财政支持,导致农村教育的落后。
四、解决对策
1、树立教育成果共享理念
         共享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全体人民共享教育发展的成果要求国家和政府为公民构建起公平接受教育的平台。教育公平能够体现人民对中国梦的期许,教育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对于教育的满意度和安全感才会增加,进而转化为追求教育公平的内在驱动力。
2、均衡教育资源配置
        教育公平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必须由国家运用制度和政策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并且要把公正原则融入到制度设计中。用制度调节资源配置、规范教育行为有利于维护捍卫教育公正。补齐中西部教育短板,对中西部地区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以促进教育公平。要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农村的学前教育。
3、加强法制教育体系建设
        为确保教育公平,需要通过立法来保障教育的平等与公正,确保每个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均等。通过以下措施来提高法制体系建设。一是要依法治教。切实保障男女平等,不分民族、更不分地域,每一个教育者都能够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要建立健全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五、总结
        教育公正的深化改革是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推进教育公正改革既要有紧迫感,也需要历史耐心,实现教育公正需要社会各界力量联合团结起来不间断地努力,中国教育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教育梦。
参考文献
        [1]人民网.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 10.html[EB/OL]2017- 10- 28.
        [2]刘平秀.教育公平与教育政策选择[J].湖北社会科学 ,2010,(02):157-160.
        [3]万长建,姚菊香.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精细化研究[J].实验 技术与管理 ,2012,29(02):188-190.
        [4]孙培青,杜成宪.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08) .
        [5]张斌贤,王晨.外国教育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05) .
        [6]卢梭.爱弥儿:上卷[M].李平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7]祝乐.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