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颖
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
你们知道吗,石头,也能发芽!
作为一名青年老师,我有好多好多离奇的思绪,有好多好多的激情与精力,所以我和孩子们就像亲人、像朋友、像玩伴,我们都有着对对方的昵称:胖胖熊、小猴子、小画家、小才女……而孩子们,都喜欢叫我“魔法妈妈”。因为我是班主任,教语文、还有道法,陪伴孩子们的时间很多很多,还总是喜欢给孩子们分享绘本,他们最喜欢听的就是《魔法亲亲》,所以我也就成了“魔法妈妈”,我很喜欢他们这样的称呼。
班上有一个男孩,叫石头,他圆圆的脸上配着一双大眼睛,课间常常托着腮、若有所思的坐在座位上,露出一对像鼹鼠的大门牙,大家都喜欢叫他“鼹鼠王”。
和平常一样,下课后,孩子们聚在一起东聊聊西聊聊,“胖胖熊,你爸爸妈妈也胖吗?”一旁的小猴子抢先说道:“我见过他爸爸,他像爸爸。”胖胖熊不好意思摸摸肚子,嘿嘿的笑着说:“我妈妈说啦,胖墩墩,有福气。”“我妈妈天天嫌我吃得少,我也要福气,以后我也要多多吃饭。”精瘦的小猴子说。“诶,鼹鼠王,你长得像谁啊?”“就是就是,你的大门牙像爸爸还是妈妈?”这时石头坐在座位上没有动,头低垂着,看不到他的表情。
“鼹鼠王,你干什么呢?你像爸爸还是妈妈?”见他没有动静,孩子们又喊了一声。突然,石头大声喊道:“我不要叫鼹鼠王!我不像爸爸也不像妈妈,我不是鼹鼠王!”泪水夺眶而出,随着把桌面上的书、本狠狠地摔在地上,并突然站起来,踩自己的书包。
这样的举动,让我和孩子们都很诧异。趁孩子们都走的差不多了,我特地将石头留下,轻声地说:“石头,你怎么了?你知道吗?‘鼹鼠王’是大家对你的昵称。”他低垂着头,脸憋得通红,急的梗直了脖子大声喊道:“我不喜欢这个名字,我不是鼹鼠王!我恨你们!”看着石头喷火的眼神,听着石头发狠的话语,我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
这个平日里不声不响的孩子,居然用了一个“恨”字,让我不得不冷静思考:恨,从何而来?怎么会恨得如此轻易?面对着这样的小石头,我决定要更多的了解他、陪伴他。
晚上我打电话到他的家中,接电话的,居然是他家的保姆。保姆阿姨告诉我实情:石头的爸爸是一名海军,常年出任务,而出任务时不能带手机。妈妈则是一名在外地工作的医生,一年到头能够陪伴孩子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过二十天,和孩子聚少离多。就连一天一个电话也无法保证,小石头常常哭着接电话。说到这儿,她哽咽了,小石头是跟着她长大的。听到这里,我感受到了保姆对小石头的爱和心疼,我的心也揪了起来。原来小石头讨厌的不是“鼹鼠王”这个名字,而是讨厌伙伴们关于爸爸妈妈的讨论,毕竟,“爸爸妈妈”对于他来说,总是那么遥远……
于是我决定家访。记得那是一个雨天,我按下了石头家的门铃。开门后,映入眼帘的是小石头那期待、发光的眼神。他惊喜地说:“魔法妈妈,你怎么来啦?”说着,拉着保姆阿姨的手说:“这是我的‘保姆妈妈’。啊呀,我真是太开心啦,今天有两个妈妈陪着我!”。这次来我带了一些书送给他。并和他约定好以后常常陪他看书、阅读。
家访后,我拨通了石头妈妈的电话,石头妈妈也感觉很愧疚,但工作性质原因,有时一台手术一做就是几个小时,好不容易能打电话,孩子可能是正在学校或是已经入睡。于是我想着,为了增加母子俩的沟通时间,以后她有时间就联系我,我叫过石头拨通妈妈的电话,尽可能让小石头感受到:妈妈一直和我在一起。
就这样,我每天都会抽出一些时间和他交流、阅读;每天都会给他的“保姆妈妈”打一个电话;每周我都会去小石头家做客,了解他的情况;以及与石头妈妈的“每日一联”。
我还在班中召开了“抗疫第一线——白衣天使的一天”主题班会,通过班会,让孩子们了解医护人员每日的辛苦工作。班会中,我观察到小石头低垂着头,一言不发,身体微微抖动。下课后,小石头眼睛红红的来找我,主动要给妈妈留言,他用稚嫩的小手写着:妈妈,我等你回来。爱你的儿子石头。
慢慢地,小石头和班上同学们的交往越来越自然了,课下几个孩子喊他:“鼹鼠王。”石头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过了几个月,他的妈妈回来了,这次在家中,小石头自豪的把妈妈介绍给我:“魔法妈妈,这是我的妈妈!我的妈妈可太不起了,打败了好多病魔怪,我也要和妈妈一样!”身旁的妈妈眼睛湿润了。小石头用小手握住妈妈:“妈妈你别哭呀,我可幸福呢,别人都只有一个妈妈,可是我,有三个妈妈呢!”
这就是我们的小石头,一个可以发芽的可爱石头,当孩子缺少陪伴的时候,就会越来越坚硬,但只要我们和父母们合力用爱包围他、用耐心包围他、用理解包围他,只要我们陪他在一起、陪孩子的心在一起,石头,也能发芽!